春分: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2022-03-20     星空天文

原標題:春分: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今日「春分」。

春分時的地球。NASA

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是指春季二分點。古人以立春為春之始,立夏為春之終,春分正處九十天的正中,將春一分為二,故名「春分」。「春分」之時,晝夜均分。古人認為這意味著天地之間「陰陽相半,……寒暑平」,故氣候溫和。

作為二十四節氣的「春分」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中國上古農耕文明的遺產。流傳至周邊地區後,「春分」至今仍被一些國家當作新年。

而天文學意義上的「春分」,指的是每年陽曆3月份太陽剛好直射赤道,北半球春季開始的那一時刻。

這裡所說的春季,指的也是天文學意義上的春季。與我們通常所說的春季不完全一致。

我們通常所說的春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氣象。春季到來後,風開始變暖,樹也開始變綠。

氣象受複雜多變的大氣循環機制和局部小環境影響,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地表接收到的太陽熱量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就北半球的春夏轉換而言,就是從天文學意義上的「春分」開始的。

「春分」過後,北半球的白天開始比夜晚長,接受到的太陽熱量顯著增多,氣溫在總體上開始顯著上升。「春分」過後,北半球一天天地向夏季邁進。

有趣的是,自轉軸傾角的存在,不但給地球帶來了季節,還會導致地球南北半球同一時刻出現相反的季節。北半球春季時,南半球正是秋季;北半球夏季時,南半球正是冬季;北半球「春分」到來時,南半球「秋分」到來;而當北半球走向夏季時,南半球正在走向冬季。

同處一個星球上,人類的悲歡卻並不相通,連同時擁有的季節也不盡相同。

但事實上,天文學意義上的「春分」也並不只有地球上有。但凡是行星自轉軸有傾角,這個行星通常就會擁有天文學意義上的「春分」或「秋分」。

2022年北半球的「春分」時刻將於北京時間3月20日23時33分到來。「春分」後,無論你所在的地區已經生機盎然,或者還是冰天雪地,春天都已正當其時了(南半球除外)。

土星的「春分」。這時土星環平面與黃道面幾乎平行,太陽直射土星赤道及土星環側面,投射在土星表面的環影非常狹窄。從地球上看,土星環就和消失了一樣。這張照片是卡西尼探測器從土星側面拍攝的。NASA

太陽入射角在一年內發生的變化,給地球帶來了四季的轉換和春秋分、夏冬至。NASA

參考

Seeing Equinoxes and Solstices from Space

https://solarsystem.nasa.gov/resources/749/seeing-equinoxes-and-solstices-from-spac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b877a0aac786d17b36a7aded781dc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