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社會調查數據顯示,有37%的幼兒在入園時出現了嚴重的焦慮情緒,僅僅有8%的幼兒在入園後暫時沒有出現焦慮情緒。由此可見,想要讓孩子順利入園並不簡單。
在寶媽安安看來,兒子圖圖是一個十分「社牛」的娃,按照小傢伙自來熟的性格屬性,她猜測兒子入園應該會比較順利。可是令安安沒有想到的是,小傢伙在入園當天十分牴觸,在大街上就開啟了撒潑打滾模式。
雖然幼兒園的幾位老師輪番安撫小傢伙,可最終圖圖還是崩潰得嚎啕大哭不止。幼兒園老師對此也是束手無策,最終只能勸媽媽先把孩子帶回家做做思想工作,「孩子入園焦慮情緒太過明顯,勉強入園效果並不好。」
在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安安忍不住吐槽道,「我看我家圖圖就是典型的窩裡橫,一聽說要上幼兒園就嚇得不行!本來我以為孩子性格挺外向的,入園應該不成問題,可是沒成想,這小子當天就給我掉鏈子了。」
聽到安安這樣說,作為過來人的朋友們紛紛安慰,「我家小孩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大哭大鬧了兩三天,甚至還發起了高燒!迫不得已,我只好讓他推遲入園了。」
不過也有朋友表示自家有個天使寶寶,「我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特別配合,不僅沒哭沒鬧還樂呵呵地牽著老師的手走了!我猜測這可能和我之前給她做的思想工作有關。」
孩子在入園時要經歷哪些考驗?
上幼兒園對於小傢伙們而言,不僅僅是換了新的生活環境那麼簡單,與此同時,他們還會不可避免地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在孩子入園前,他們接觸最多的是家人,在孩子入園後,他們則不得不與老師和同學建立起社交關係。
對於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較差的孩子而言,幼兒園生活無疑也會充滿了困難,不充足的安全感讓他們內心充滿恐懼。
在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可以為小傢伙們提供體貼周到的照顧,但是在入園後,孩子的自理能力直接決定了他們幼兒園生活的質量。比如說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等,如果孩子不具備這些比較基礎的自理能力的話,那麼他們很有可能會被巨大的挫敗感和沮喪感包圍。
想要讓孩子順利入園,家長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孩子入園前,家長們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家長們的看護負擔,同時也能夠提升孩子內在的自信心,增強自理能力。另外,自理能力強的孩子也更容易獲得幼兒園老師的誇獎,這對於他們適應幼兒園生活有著莫大的好處。
有一些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順利入園,會故意過分美化幼兒園的生活環境,這使得孩子在真正入園後內心會承受較大的心理落差。所以,家長們應該早一點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幼兒園生活,幫助做好心理建設。
如果家長們把孩子上幼兒園看作是一件很有負擔的事,那麼大人的這種焦慮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所以想要讓孩子順利入園,家長們也需要更早的做好心理準備,避免自身情緒過分焦慮。
在做孩子思想工作時,家長們也可以試著帶孩子提前了解一下幼兒園環境,給與孩子更多接受的空間。
孩子入園後,家長們還需要注意這幾方面的細節
1.和老師保持良好溝通
在孩子入園後,家長們不能夠時刻的關注到孩子的動態,在這種情況下,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則可以幫助家長們獲取更多有關孩子幼兒園生活的信息。
與此同時,家長們也應該對老師的看護工作給予一定的包容,平等的溝通方式更加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2.多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的事
在孩子入園後,他們很有可能會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麻煩,與此同時,表達能力有限的他們並不一定能夠將這些麻煩及時地告知父母。
所以,家長們有必要主動和孩子聊一聊幼兒園生活,引導孩子還原真實的幼兒園生活狀態。當然,在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家長們也應該掌握方法,越是細節的提問,越能夠幫助家長們了解真相。
3.給予孩子必要的表揚和鼓勵
在大人看來,孩子入園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對於小傢伙們來說,這卻是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所以,家長們不要吝嗇自己對於孩子的表揚和鼓勵,給予孩子更多的溫暖和能量,相信這更加能夠幫助小傢伙們戰勝對新環境的恐懼。如果條件允許,在接孩子幼兒園放學的第一天一定不要遲到,同時也別忘了大聲地誇獎他們。
不管是在孩子入園前,還是在孩子入園後,家長們能做的事情都有很多。提早做準備,可以幫助孩子在身體以及心理上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枕邊育兒寄語: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入園焦慮時,威脅、恐嚇等過激的引導方式很有可能會加重孩子內心的焦慮情緒,同時,無底線的妥協也有可能會讓小傢伙們鑽了空子。父母們應該在孩子之前做好心理準備,提早安排他們入園前的生活節奏,相信做到這兩點,孩子順利入園的幾率會更高。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