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發明的錦衣衛,它和宦官干政一樣嗎?為什麼明朝皇帝都用它

2024-01-18     康康歷史

原標題:朱元璋發明的錦衣衛,它和宦官干政一樣嗎?為什麼明朝皇帝都用它

權力,或左或右,是個制衡器。

可這個東西一旦失去平衡,呈斷崖式增長,就會變得暴虐無度,不可控制。它比暴風更猛烈,比野獸更兇殘;它可以撕碎任何物件,破壞曾經固有的和諧,將道德、禮儀和良知統統拋之腦後,肆意踐踏,讓人們變得貪婪、瘋狂,甚至沒有底線。

朱元璋為搜集軍政情報,駕馭不法臣下,專門設下「拱衛司」,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禮儀和侍衛,後改稱為「親軍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都尉府,從而設置錦衣衛。

最初錦衣衛是幹什麼的呢?

首先,守衛值宿,擔任內勤,守護皇帝就寢,駐守重要宮殿,好似晝伏夜出的貓頭鷹,神秘隱匿著,並睜大雙眼,讓鳥雀插翅難飛。

其次,偵察與逮捕,凡是被皇帝懷疑的不法臣子,無需經過司法部門,錦衣衛可秘密收集證據,實施偵察,一旦罪名成立,只請示皇帝一人,待批准後即刻拘捕,往往嫌犯還不明就裡便淪為階下囚。其偵察與反偵察能力強大,鐵面無私、冷酷無情。

史載:「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元功宿將相繼盡矣」。這兩大案勾連很深,牽扯極廣,全部被錦衣衛和著蘿蔔帶著泥連根拔起,一時間錦衣衛讓人聞風喪膽,談之色變,他們站在權力的最高峰無人可擋。

然後,典詔獄,俗稱「詔獄」,這是負責皇家的監獄,這裡面關押的大多是觸犯了法律的大臣和高官,它有別於其它監獄,甚至凌駕於法律之上,皇上一聲令下,偵、抓、審一氣呵成,沒有人能逃過這道法網,往往下「詔獄」者非死即傷,能活著出來的,大多是祖上積德,冒了青煙。不過,它有個顯著的特點,只偵官,絕不擾民。

他們首先是皇帝的侍衛親軍和儀仗隊,由將軍、校尉和力士組成。錦衣衛的選拔非常嚴格,當初將軍名為「天武」,主要遴選體貌雄偉、有勇力者充任,作為大殿上和廷前的衛士。

校衛和力士則有所不同,要求必須身體健康,祖孫三代沒有前科,根紅苗正。因為校尉掌管鹵簿、傘蓋;力士則舉持金鼓、旗幟,他們距皇帝僅一步之遙。

皇帝在御門聽政,錦衣衛堂上官侍立在御座西側,負責傳旨。錦衣衛將軍一百二十九人與千戶、百戶分別守在丹陛,御道、金水橋以及奉天門廣場等各個門前,此外還有校尉五百排列於午門內外,鳴鞭執儀,浩浩蕩蕩、氣勢如虹。

他們統一佩戴著銹春刀,斬金截鐵,冷眉橫對,其威嚴映襯著皇家氣慨,讓作賊心虛的侫臣瑟瑟發抖,戰戰兢兢。

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在身上要佩玉帶,因為與皇帝的袞服相似,它又不是正規的官服,一般獲得者大多為內使宦官、宰輔及錦衣衛指揮使,蟒袍基本脫離了服飾的本質,而是一種權力和獲得殊榮的向征。

飛魚服:這名字聽著就來勁。《山海經》註:「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

其形狀象海豚一樣,紅色喑紋,穿上它可以躲避雷擊,防範突然偷襲的敵人,難道是刀槍不入、百毒不侵?不得而知,反正穿上它就大致能猜到你的品階。嘉靖、隆慶年間,飛魚服還賜給六部大臣以及出鎮視師的大帥等,可見飛魚服獲得者地位之尊崇。

鬥牛服:僅次於蟒服和飛魚服,同樣是種高貴的服飾,做工極其考究,結構複雜,是一款圖案花紋各異的禮服,能獲鬥牛服的官員定在朝廷赫赫有名,絕非等閒。

可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拾起後重來,恢復錦衣衛,並發揚光大。還設置北鎮府司專門處理詔獄,可以直接逮捕和拷問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司法部門無權過問,錦衣衛權力更大,涉及政軍,觸覺延伸至遙遠的邊疆。

成化年間,明憲宗又增鑄了北鎮撫司印信,一切刑獄專呈皇帝,毋須指揮使轉達,使錦衣衛北鎮撫司成為皇帝直轄的司法機構,再加上他私人委任的傳奉官,與錦衣衛交往甚密,一時間將錦衣衛的權力推向頂峰。

有人說,錦衣衛擁有特權,缺乏限制,他們單方面為了邀功請賞廣落罪名,不擇手段地擴大偵收範圍,製造了無數的冤假錯案,和明史上的太監干政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千里之穴,始於足下,這兩大詬病是導致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縱觀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歷史,從洪武至崇禎錦衣衛從無間斷,各朝甚至愈演越烈,期間雖有起落,不時被新生的東廠和西廠壓制過,但從沒消亡。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錦衣衛代表著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力,它是皇權和霸權的延伸,是統治者制衡天下的殺器,說到底,只因權力。

參考文獻:《明史》

圖片:來自頭條圖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a693290d627d75b840f69b593973e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