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事法院法官林江患尿毒症18年仍堅持辦案

2019-09-06   南天一劍

廣西法治日報記者陸壽青 盧林峰

8月26日,位於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的海口海事法院賠償辦公室內,林江正忙著閱讀案卷,眼前的他精神狀態還不錯,很難想像他18年前得知身患尿毒症、需要通過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時,內心是怎樣的煎熬和掙扎。

歷經兩次腎移植,死神的氣息曾經離林江很近,但他笑著說:「我選擇不了生命的長度,但可以選擇生活的方式,即使有一天倒下,我也希望是倒在工作崗位上。」

海口海事法院賠償辦主任林江,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法官,全國優秀法官,海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海南省傑出青年衛士,2001年罹患尿毒症至今,堅守工作崗位18年。在百度上搜「林江法官」,出現的多是「硬漢法官」「沉默的愛」「生命奇蹟」等字眼。與病魔抗爭的十幾年來,他沉默的風格和堅韌的精神一以貫之。

重病18年仍堅持辦案

即使倒也要倒在崗位上

48歲的林江是海南文昌人,談起走上法官之路,他說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當法官的念頭。自小成績優異,被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海事法律專業高分錄取,畢業後如願以償進入法院系統。

2001年11月,正是年底工作最忙的時候。時任海口海事法院書記員的林江被借調到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庭清理執行積案,更是經常加班加點,偶爾感覺頭暈噁心,還以為是累的,但慢慢地接連幾天睡不著覺,「一躺下來心就怦怦地跳,像要蹦出來似的。」

2002年春節回老家,病情加重,經常嘔吐,因心衰而無法平躺,實在撐不住,林江大年初二就趕到海南省人民醫院看門診,沒想到醫生要求馬上住院,「整個人都蒙了。從護士的竊竊私語中,我猜想自己得了重病。」回憶當時的情景,林江仍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一番檢查,確診是尿毒症,而且是腎衰竭中晚期。這一年,林江30歲,女兒才1歲。

「怎麼能就這樣病倒了呢?」經過反覆的思想鬥爭,他決定先瞞下來,看看治療情況再說。半個月後,林江出院,恢復上班沒幾天,接到一個任務——到澄邁縣送達法律文書。一天下來,林江順利完成任務,「我能行!」他決定只要不影響工作,病情就一直瞞下去,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工作崗位上。

2002年7月,林江從省高院回到海口海事法院,一如既往地默默工作。「他靜得像一潭水,除了出差,他在辦公室里不是閱卷就是看書。」同事胡春妮說。2004年12月30日,林江在廣州接受腎移植手術,因為向單位請假,他的病情至此公開。

2005年6月,林江渡過了術後半年的危險期,返回海口恢復工作,和同事一樣加班加點。有時同事見他臉色蒼白,捂著肚子工作,勸他休息,他總說沒關係。

2010年底,林江移植的腎臟漸漸失去功能,2011年6月接受第二次腎移植手術,如今雖然渡過了難關,但留下了不少後遺症,肝損害、血糖升高、手顫、失眠等併發症較為明顯,同時還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抗排斥。

講究辦案效率方法

滿足當事人公平公正渴望

18年後的今天,坐在林江的辦公室,記者問:「以命相搏,你覺得值麼?而且這工作你不幹,別人也可以干!」

「尿毒症不好治,我也不知道能夠堅持到哪一步,就想著在有限的時間裡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拼過、努力過,也就不會有遺憾了。」談起自己的病情,林江很淡然。

2014年7月,海口海事法院賠償辦成立,工作範圍包括國家賠償、國家司法救助以及審判監督等,林江任該部門負責人,他深知,司法救助是彰顯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傳遞司法溫暖的民生工程,責任重大,所以非常注意辦案效果和效率,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近3年來,林江共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30件,幫助30多個家庭緩解了生活困難。

除了承辦本部門案件,林江也主動承擔一些涉民生案件的審理。2016年,海南省一臨高籍漁船在北部灣被一艘外籍貨輪撞沉,並造成3死2傷的嚴重後果。相關當事人於周日凌晨4點趕到海口海事法院申請扣押外輪。法院安排林江承辦此案,在凌晨4點多接到通知後,林江與合議庭及時趕到單位,經過調解,依法維護了受害方的合法權益,外籍貨輪也得以及時駛抵目的地交貨。

林江任職以來,該院的國家司法救助案件息訴罷訪率為100%,「院裡每年對各業務部門和員額法官進行量化質效考核,賠償辦和林江綜合排名一直名列前茅。」胡春妮告訴記者。

工作之餘,林江結合審判實踐,研究大量經典案例,撰寫的案例分析先後被《人民法院案例選》《中國海事審判年刊》《海南法院精品案例選》等專業書刊收編。

「因為病痛,我一直渴望找到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生;我從當事人的眼裡也看到一種渴望,渴望公平、公正。」林江說,他希望以自己的行動樹起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