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末尾的襄陽大戰中,中原武林最頂尖的高手都已到場,甚至就連大理人士一燈大師及朱子柳等人也前來助陣,最終由楊過一記飛石定乾坤,這才解了襄陽之圍,不過那也是大宋一方最後的巔峰了。
從表面來看,五絕高手是在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便再也沒有聚首,黃藥師、一燈大師、周伯通年事已高,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了,楊過則是與小龍女雲遊四海,去向不明,唯獨郭靖始終堅守襄陽,可想而知,最後一次襄陽大戰爆發時,郭靖身邊的確是無人可用的狀態,他們一家會戰死倒也合理。
(郭靖守襄陽劇照)
不過楊過尚在人間,難道他就沒想過去救郭伯伯嗎?這背後或許藏著一段未被寫明的故事。
一、最後一次襄陽大戰
最後一次襄陽大戰爆發在《神鵰俠侶》結束多年之後,此時老一輩五絕中的南僧、東邪以及中頑童三人只怕早已駕鶴歸西,此時郭靖身邊能用的人還有誰?這還得從後世之人的回憶來分析。
直至《倚天屠龍記》原著第三十八回中,金庸才借峨眉派傳人周芷若之口還原了當年郭靖一家的遭遇。
原文道:「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郭公破虜青年殉國,沒有傳人,是以刀劍中的秘密,只本派郭祖師傳了下來。」
(楊過劇照)
從表面來看,郭靖身邊除了妻子黃蓉與小兒子郭破虜之外,幾乎沒有可用之人,至於耶律齊、郭芙夫婦可能是在忙於丐幫事務,安撫戰亂之中倖存的難民,至於大小武是當了逃兵還是被郭靖夫婦安排出了城則不好說,總之後世武林中有他們的後人,他們自然是沒有死在襄陽的。
可以說最後一次大戰中的郭靖還真就是「孤立無援」的,楊過視郭靖為恩人,他自然應該在襄陽大戰爆發時再度出手,哪怕無法退敵,至少也該來將郭靖夫婦救走,可他為何沒來?
二、楊過重歸襄陽
其實多數人可能沒注意到一個細節,在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楊過至少是回過一次襄陽的,原因很簡單,《神鵰俠侶》正篇故事中,楊過不曾將玄鐵重劍送給郭靖。
其實從楊過在襄陽大戰中登場,到第三次華山論劍結束,楊過都一直沒有將玄鐵重劍送給郭靖,這段劇情一定是發生在《神鵰俠侶》故事結束之後。
從邏輯上來說也是合理的,當年群雄剛剛擊退了蒙古大軍,此時郭靖夫婦尚沒有想到「倚天屠龍計劃」,自然也不會主動向楊過要佩劍,直至多年以後,楊過知曉襄陽戰事告急,於是想到回襄陽幫郭靖,而他的熱心之舉極有可能被郭靖拒絕。
(楊過持玄鐵重劍劇照)
換言之,楊過最後一次回襄陽原本的意圖自然不是贈劍,而是直接助郭靖守城,而郭靖和黃蓉知曉襄陽城是絕對守不住的,不願讓楊過陪自己送死,於是讓他速速離開,只是他們希望楊過能將玄鐵重劍留下,助他們完成「倚天屠龍計劃」,楊過這才送出自己的佩劍。
三、郭靖的決心
而楊過之所以會聽從郭靖的安排也是因為他知道郭靖早有戰死襄陽的覺悟。
當年楊過還只是個愣頭青的時候就曾問過郭靖關於「守衛襄陽」的事情,楊過是個聰明人,在他看來,蒙古勢大,襄陽一座孤城又如何守得住?於是他問郭靖「襄陽城是否守得住」,你看郭靖是如何回答的?
原文道:「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鬱鬱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最後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黃蓉劇照)
郭靖雖然有些木訥,但他其實並不愚鈍,更何況他身邊還有個聰明絕頂的黃蓉,他們又怎會看不清眼前的形勢?哪怕他的神功再強,自然也不是源源不斷的蒙古大軍的對手,他早已有了與襄陽共存亡的覺悟。
所以毋庸置疑,郭靖戰死之前,楊過一定有想過要幫郭靖的,否則玄鐵重劍便不會交到郭靖手中,只是郭靖深明大義,不願意看著愛侄與自己一同在襄陽送死,而他本人也不願當逃兵,於是他帶著蓉兒留守襄陽,奮戰直至最後一刻。
(郭靖、楊過劇照)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新修版中,倚天劍和屠龍刀里裝的不是《武穆遺書》和《九陰真經》這兩本秘籍,而是裝著刻有藏匿兩本秘籍地點信息的玄鐵片,既然郭襄拿了倚天劍,郭破虜拿了屠龍刀,他們自然不適合再執行護送秘籍的任務,所以這個任務多半是由楊過來執行,這也解釋了為何後來楊過的後人黃衫女子會九陰白骨爪,畢竟根據書中的設定來看,這門武功似乎是不包含在古墓中王重陽刻下的那一部分《九陰真經》里的。
所以別說楊過沒去救郭靖,他已經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