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太空探險史的重要里程碑,國際空間站歡慶成立25周年

2023-12-13     十輪網

原標題:人類太空探險史的重要里程碑,國際空間站歡慶成立25周年

12月6日是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在地球軌道運行滿25周年的日子。當天,美國太空總局(NASA)紀念了這人類太空探索史的重要里程碑。慶祝活動中,空間站上的太空人與NASA副局長鮑伯·卡巴納(Bob Cabana)進行了視頻連接的對話。

25年前( 1998年)的12月6日,正是鮑伯·卡巴納率領奮進號太空梭,搭載國際空間站的一部分「團結號節點艙」(Unity)進入地球軌道並與俄羅斯的「曙光號功能貨倉」(Zarya)相連接。這在當年的冷戰時期,象徵著美、俄兩國攜手合作,一起探索太空。

國際空間站的構想,最早始於1984年美國雷根總統時期。加拿大、日本和歐洲太空總局(ESA)隨後在1988年加入計劃。1993年,柯林頓總統更邀請俄羅斯共襄盛舉,一同打造太空中最大的實驗室。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國際空間站如今的規模約有一座足球場大小,站體長約100米,寬約70米,總質量超過400噸,是人類在太空中最大、最複雜的設施。

自1998年開始運行,國際空間站至今已有來自世界各地的273名太空人,以及青蛙、貝類和蝴蝶等實驗生物曾經進駐,並且執行了來自108個國家的3,300多個研究計劃。其中包括關於人體生理學、輻射、材料科學、工程、生物學、流體物理等不同領域的研究。密切的國際合作不僅在科學上取得豐碩的成果,更在技術上開創新的可能性,國際空間站儼然就是人類太空科技進步的加速器。

2030年將轉型為商業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也具有教育意義,二十多年來它鼓舞了眾多世界各地的年輕科學家追求航天、科技、工程等領域的業務。國際空間站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通過太空科學和技術的研究,促進了國際間的合作,也培養了無數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其他太空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

然而,要擴展及維持國際空間站的運行,必須投注大量的資金,至今早已消耗超過千億美元的經費!由於國際形勢的演變,俄羅斯已非太空強權,國際空間站也已完成階段性的使命。NASA規劃2030年空間站退役後,將它轉型為商業空間站,讓更多資源能運用於其他的太空探險計劃上。最近,空間站上已進行了一些商業活動及廣告拍攝,未來也有拍攝電影的規劃,未來則希望由民營企業來經營空間站。

任何科技領域的投資與發展,最終都必須能夠實際滿足人類的需求。1982年時任NASA局長的詹姆斯·貝格斯(James Beggs)在一則備忘錄中指出,國際空間站「是長遠計劃所必須,並將在商業利益和科學研究上取得平衡」。二十多年來, 國際空間站已養成了許多太空科技的人才,NASA也藉此培育了數家有能力發射火箭、載運星際貨物及提供太空旅行服務的民營公司。雖然目前,太空旅遊仍屬富豪才負擔得起的奢侈體驗,或許在將來也能成為普羅大眾都能享受的平民旅程。

(首圖來源:Unsplash)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845f52e4760146f5de22a2317f5d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