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一個民族,說漢語用漢字,課本上標註的首都是北京

2023-02-08     紅俠旅遊介紹

原標題:緬甸的一個民族,說漢語用漢字,課本上標註的首都是北京

在緬甸,有這樣一個民族,說漢語,用的是漢字,課本上標註的首都也是北京,就連新聞上的主持人說的也是漢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民族跟漢族有啥關係呢?

這個民族叫果敢族,生活在緬甸撣邦北部和雲南一些地方的交界處,在明末之前,這裡是原始森林,只有少數人居住的,等到1658年,朱由榔逃到了緬甸,隨後有些人在山中躲了起來,所以現在普遍的說法是,果敢族的人是當時的「明末遺民」。

而在1897年之前,這裡一直在中國雲南的版圖中,但是因為一些歷史原因,這塊地方成了緬甸的了,到現在都是。

不過,這也不影響當地人和我們的來往。果敢面積在兩千七百平方公里,生活習慣和雲南人差別不大,就連說話都有雲南一些地方的口音。果敢大概有二十五萬人,九成以上是果敢族的人,而這些人很多是華僑,經常在與我國交界的地方擺攤,用的是人民幣,還能用手機支付呢。

來到果敢的街頭,你有種這是雲南哪座小城的錯覺,因為跟我國太像了。而果敢人的很多生活物資都是來自我國的,吃的米也是從我國買回家的,畢竟當地比較窮,柏油路很少,大部分都是土路山區,一車人塞滿為止的那種,

在果敢學校的話,是用緬甸語和漢語一起教學的,就連開學典禮上面的橫幅上面寫的都是漢語。而在偏遠的一些山區的小學,用的只有漢語,因為緬甸語還沒普及到那裡。在學生課本上,就連首都記載的都是北京。

而學校給教師法的工資也是人民幣,緬甸幣用的很少,學校招聘信息用的也是中文,可見當地緬甸文化還是很少的。

在果敢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去的,洞穴就是當地的一大特色,比如南傘跨國溶洞,裡面就有很多鐘乳石可以看,還有很多景區值得逛。仔比如南傘觀音洞古生物化石點,裡面就有三個洞口,有很多動物的化石,什麼犀牛、猴子等等,還有舊石器晚期的一些器具,這表明這個洞穴是古人類遺蹟洞穴了。

美食的話,有很多中國特色的餐廳,什麼重慶水煮魚、湘菜等等,在那裡都能看到,就跟在中國的街道上差不多。

在果敢街頭的話,你總是會看到很多結伴的女子,她們穿著當地特色的衣服,很漂亮,臉上永遠都掛著笑容的,如果你去問路,當地人也很樂意帶你們去的,還會給你推薦有哪些地方值得玩,哪些東西好吃呢,這些基本是免費告知的哦。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吃的,果敢妹子那是很有發言權的,當地人就很喜歡吃美食,適量也很大,所以在街頭你總能看到幾個胖胖的女生。

那麼,對於果敢,你怎麼看呢?想去當地看看嗎?完全不用擔心語言不同的問題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7f76d80b606d0ad4b936e7849835a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