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在俄烏戰場上躥下跳,其實歷史上也曾被瓜分,國土是西方送的

2023-03-24     浩然文史

原標題:波蘭在俄烏戰場上躥下跳,其實歷史上也曾被瓜分,國土是西方送的

波蘭在俄烏戰場上躥下跳,其實歷史上也曾被瓜分,國土是西方送的

#大有學問#

波蘭風光

烏克蘭戰火久久未能熄滅,其背後是俄羅斯與西方世界持續數百年之久的地緣角逐。地處東歐的國家長期生存於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縫隙中,國運跌宕起伏,東歐歷史上的強國波蘭也不例外。

是的,今天在俄烏戰火中上躥下跳的波蘭,曾經是一個強國。1025年,博萊斯瓦夫一世加冕為波蘭國王,波蘭成為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國家,稱霸東歐,彼時俄羅斯仍只是一個彈丸小國。但隨著四周國家的崛起,國力衰弱的波蘭在18世紀遭到了三次瓜分,最終從地圖上被抹去。但就是這個再也沒有希望的國家,最後卻又分到了許許多多土地,成了分地大贏家。如此大悲大喜,波蘭到底經歷了什麼?

博萊斯瓦夫一世

一、波蘭是怎麼重獲領土的?

20世紀上半葉,德國兩度發起世界大戰,又兩次落敗。隨著德國戰敗,德國

割讓了大量領土給予戰勝國。北什勒斯維希歸了丹麥,歐本-馬爾梅迪歸了比利時,阿爾薩斯-洛林歸了法國,默麥爾歸了立陶宛,而波森、普魯士、西里西亞、波美拉尼亞,都歸了——波蘭。

兩戰後德國割讓領土

從分得領土的面積來看,波蘭無疑是德國割讓領土的最大「贏家」。但是,英法等大國這麼做的現實目的很明確——在中歐必須扶持一個國家平衡德國,防範德國再次崛起,同時設置一個應對蘇維埃的屏障。

一戰後,凡爾賽會議依照「民族自決」的原則向各國「分發」德國的領土,以削弱德國實力。當時各國都蠢蠢欲動,紛紛搬出厚厚的歷史教科書,宣稱自己對某某地享有主權。比如,一戰末期,從尼德蘭獨立不足百年的比利時就展露出了其擴張領土的野心,主張在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中應當讓比利時重獲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早期屬於比利時國家前身的所有領土,包括上文提到的歐本-馬爾梅迪。

波蘭曾是中東歐的一代霸主,如果波蘭也跟比利時一樣主張恢復所有曾屬於波蘭的領土,那麼就連俄羅斯都得割讓大片領土出來。

全盛時期的波蘭版圖,當時為波蘭-立陶宛大公國

在大部分國家的割地操作中,凡爾賽會議僅僅是形式上提出倡議,為了獲得合法性,最終決定權名義上取決於爭議地區民眾的選票。丹麥為了確保什勒斯維希的公投結果,甚至採取了國家級緊急行動,將因戰爭向北流浪的什勒斯維希丹麥人送回當地參加投票。但在波蘭,英法等大國支持的就是完全不同的操作了。在上西里西亞的全民公投中,有60%的有效選票都選擇留在德國,但這個地區依舊被劃入波蘭。在一系列操作之後,波蘭獲得了上西里西亞、波森和西普魯士,給二戰時德國入侵波蘭埋下了導火索。

1939年,德國軍隊入侵波蘭標誌著二戰歐洲戰爭的開始,德意志人受波蘭統治讓波蘭成了德意志極端民族主義者的靶子,這個悲慘的民族又被德意志人蹂躪了一把。二戰後,由於蘇聯占領了波蘭東部的大片領土,波蘭獲得了德意志的下西里西亞、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作為補償。

二戰後波蘭版圖的變遷

二、波蘭在兩戰後從德國獲得的領土

(一)西里西亞

哈布斯堡帝國女皇瑪麗亞·特蕾西亞曾有一句名言:我寧可賣掉最後一條裙子,也絕不放棄西里西亞。西里西亞一度是哈布斯堡帝國境內的重要稅收來源地。

1740年,在反對女性繼承哈布斯堡王位的名義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派兵入侵了西里西亞,之後哈布斯堡家族再也沒能奪回這一地區。實際上,在更早之前的中世紀,西里西亞最先屬於波蘭皮亞斯特王朝,後來為波希米亞所奪,1526年起,它又隨著波希米亞歸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

西里西亞分為上、下兩部分,也就是奧得河的上下游兩部分,一戰後波蘭分得了上西里西亞,二戰後又得到了剩餘的部分。

奧得河流域

西里西亞在波蘭境內從北到南被分為四個省:盧布斯卡省、下西里西亞省、奧波萊省和西里西亞自治省。歷史上,西里西亞以紡織業和採礦業聞名於歐洲,如今依舊是波蘭的重要工業區。

波蘭省區劃分

盧布斯卡省首府戈茹夫是波蘭西部的河運輸中樞港口,本地擁有造船、機械、人造纖維、紡織、造紙、家具和食品加工等產業。這個省的對外交通十分發達,柏林-華沙公路和鐵路線經過這裡,波蘭最大的邊境公路檢查站也位於這裡。

下西里西亞是波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主要行業包括銅礦開採、煤炭開採、有色冶金、紡織生產、運輸車輛製造、電子製造、機械製造、化工生產、玻璃製造、伐木和造紙。瓦夫布日赫一帶是波蘭的第二大煤田。

奧格萊省農業基礎優良,工業生產與該省的農業部門密切相關,食品加工、釀酒和肉類加工是當地重要的產業。其他優勢行業包括水泥和石灰生產、化學品和紡織品生產、冶金、汽車製造、造紙以及機械和電器製造。

西里西亞自治省的主要工業包括電力生產、黑色和有色冶金、機械製造、汽車製造以及紡織和化學品生產。1980至1990年代,這個省因盲目發展重工業一度面臨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

(二)普魯士

看到「普魯士」時,不禁會想,德國已經喪到把老家都給交出去了。這個普魯士是霍亨索倫家族的龍興之地。波蘭在一戰後獲得了西普魯士,二戰後獲得了東普魯士南部。為了消滅普魯士的歷史記憶,波蘭在分省時將普魯士地區的疆界徹底打亂,西普魯士的領土被零散地分入了五個省,東普魯士的絕大部分即今天的瓦爾米亞-馬祖里亞省。

一戰後,西普魯士被交給波蘭,作為波蘭通向波羅的海格但斯克灣的通道。如今,格但斯克灣周圍地區是波蘭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旅遊業作為該地區的一個重要產業正在穩步增長,每年有近100萬遊客來到格但斯克灣。1997年,馬爾堡條頓騎士團城堡和托倫中世紀小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當地旅遊業迅速崛起。

馬爾堡條頓騎士團城堡

二戰後,波蘭當局強迫德意志人離開普魯士故土,瓦爾米亞-馬祖里亞省一直是波蘭人口最稀少的省份。在這個省份,廣闊的草地和牧場發展了肉牛和奶牛飼養,當地工業與農業密切相關,主要工業包括乳製品、肉類和魚類加工,以及釀酒和麵粉加工,還有金屬加工、輪胎製造和電氣工程產業。

(三)波森

波森和西普魯士毗連,是波蘭走廊以南的腹地。這一地區在18世紀末的第二次瓜分波蘭中被劃入普魯士疆域。

如今的波森主要是大波蘭地區的中南部,包含了首府城市波茲南。波茲南是波蘭最大的工業、交通、文教和科研中心,可以被理解為華沙之外波蘭最拿得出手的城市。波茲南當地擁有發達的商業設施,包括銀行、交易會、商會和顧問公司等,營造出了非常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當地農業以大農場模式經營,生產效率為波蘭最高。

波茲南老城

(四)波美拉尼亞

波美拉尼亞位於波蘭西北部。13世紀開始,德意志人大規模地遷移至此。三十年戰爭後,普魯士和瑞典分別獲得東、西波美拉尼亞。在拿破崙戰爭中,瑞典以西波美拉尼亞交換到了普魯士對其挪威主權的承認,從此波美拉尼亞完全歸普魯士所有。

波美拉尼亞位於德國和瑞典之間

如今,這塊領土在波蘭境內被分入了庫亞瓦波美拉尼亞省、波美拉尼亞省和西波美拉尼亞省三個省份。

其中,波美拉尼亞省經濟較為發達,在電子、物流、海事、現代商業服務、信息通信技術、生物技術和輕化學以及食品加工(特別是魚類加工)領域具有優勢。該省政府十分重視製造業創新研發,疫情前該省的科技研發年投入已相當於全省GDP的0.92%。此外,該省還是波蘭國內重要的金融服務業中心。

寧靜的波美拉尼亞省漁港

文史君說

領土是一個主權國家最基本的構成要件。波蘭歷史上一度是歐洲強國,但在歐洲國際關係進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以來,地處俄羅斯與西方世界之間的衰弱國家——波蘭,不幸淪為大國博弈的籌碼,經歷了領土被瓜分殆盡而滅國的悲慘命運。在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後秩序重建中,憑藉對東西方的地緣戰略意義, 消失的波蘭又「幸運」地被分了許多領土得以復國,經過積年的族群融合和發展建設,最終成為了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波蘭。

參考文獻

袁明主編:《國際關係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First World, Eupen-Malmedy, 2014.

(丹)耶斯佩森:《丹麥史》. 商務印書館, 2012年。

文中波蘭各地區發展數據來自Poland Statistics Office (https://stat.gov.pl/en/).

(作者:浩然文史•Andrea)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637c7a3db79590f0a1d574b523dc2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