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書院,這四個字,是無數孩子心中最可怕的噩夢。前幾天一直有小夥伴在後台問我什麼時候可以聊聊這個事兒,那今天就跟大家聊聊。
這所位於南昌的學校成立於2013年,一邊打著傳統文化、國學教育的幌子,暗示可以給孩子「戒除網癮」,一邊幹著囚禁學生、毆打虐待,甚至性侵未成年的無恥行為。
奇怪的是,成立幾年來,無數孩子遭受荼毒,豫章書院卻始終開得好好的。
直到2017年,一位名為「溫柔」的作者在網上發帖,揭露了豫章書院背後的黑暗,這才將這間機構背後的邪惡勾當,帶到了公眾的視野之中。
許多曾經被坑進去的孩子,發出血淚控訴,講述了自己的慘痛經歷。
比如,他們在裡面每天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生活環境極為糟糕,仿佛身處監獄:
比如,學生們一言不合就要被鋼筋製成的鞭子狠狠抽打:
體罰在這裡是家常便飯,有的孩子被打到皮膚青紫,也得不到有效治療:
還有人因為不堪忍受學校的虐待,心理崩潰,尋找各種途逕自殘、自殺:
此外,還有多名學生表示,自己曾在豫章學院遭到性侵,施暴人正是書院的山長吳軍豹:
足以見得,豫章書院對孩子的虐待,是從身體到精神的全面暴行。
有人說它是南昌版的楊永信,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熔爐》。
有人甚至不敢相信,爆料文章中陳述的事件,居然真的發生在21世紀的社會裡。
兩年前那篇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文章發出後,豫章書院的話題得到了很多人關注,也有很多受害者站了出來,講述自己的故事。
他們通過網絡彼此取得聯繫,建立了交流群,在互相傾訴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從豫章書院裡出來的孩子,後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豫章書院受害者對媒體親述經歷
也有正義的網友們自發組建了志願者小組,收集整理豫章書院的故事,在各大平台上傳播,希望為這些可憐的孩子討回公道。
他們希望能藉助法律的武器,通過網絡的影響力,讓豫章書院早日關門,避免更多無辜的孩子受到傷害。
很快,事件就引起了多家權威媒體關注,央視還專門做了報道:
2017年10月,經過警方查證後通報,豫章書院的確有罰站、打戒尺等體罰行為,準備對相關負責人進行調查追責。
不久後,志願者們收到警方的立案通知,都覺得大家的維權行動取得了成果,很是開心。
從法律意義上來說,這是在多方努力下,終於見到曙光的「網癮學校第一案」。
但就在這時,正處於輿論中心的豫章書院忽然主動申請停辦,就此消失於人們的視野。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可能會覺得奇怪:家長們呢?孩子們受這麼大的罪,為什麼家長不站出來問責這家無良書院?
事實上,恰恰就是某些被洗腦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去的。
他們非但不認為豫章書院有錯,還反對關停書院,想讓它重新開放,好再把孩子送進去「受教育」。
只能說,要不是當年志願者們夠給力,豫章書院說不定真能被這些家長給盤活了。
本來我以為,這件事到書院停辦也就結束了,志願者和學生們的努力,給事件畫上了一個雖不完滿、但卻意義非凡的句號。
但萬萬沒想到,兩年後的今天,豫章書院的名字又回到了我們的視野。
這次,是當初的文章作者「溫柔」發出的一連串爆炸性消息——
因為舉報豫章書院,他的朋友被騷擾、報復,崩潰自殺;
其他的志願者們,也因為堅持揭發豫章書院的黑暗真相,遭到死亡威脅。
舊事重提,等來的卻不是好消息。
志願者們發出的一篇篇文章和視頻,都觸目驚心:原來罪惡滋生的豫章書院被舉報後,根本沒有人付出代價,而兩年後的今天,這個噩夢般的學校似乎又要捲土重來。
很快有網友發現,豫章書院的的註冊公司已經悄悄改了名,大有要死灰復燃的意思。
這個發現,也讓一直關注此事的人們感到寒心:有這麼多受害人站出來了,為什麼還不能將這個邪惡的機構徹底關停?
這樣的現實,讓我想起了一部情節相似的電影——《總有一天》。
電影主角是一對命運多舛的兄弟,他們生活在單親家庭里,母親因為患病精力有限,兩個男孩從小就缺乏教管,每天胡作非為,四處偷東西打架。
後來母親病情加重,舅舅也無力撫養他們,只好將兄弟二人送去了寄宿學校。
可到了寄宿學校,兩人才發現自己是踏進了魔窟。
學校里氣氛壓抑,學生們吃個飯都畏手畏腳,不敢高聲說話。
剛開始他們還不明所以,依然我行我素。
哥哥在被校長派去乾重活時表示抗議,結果立刻就被老師抽了耳光,告訴他們不能和校長頂嘴。
這時他們才明白,這所學校實際上就是一座監獄。
而暴力獨裁的校長,是監獄長一般的存在。
在這裡,所有學生都要循規蹈矩,按照校長的意願行事,稍有不從便會被恐嚇、打罵。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學校里還有個變態老師。
他總是在晚上挑個男孩,拉到自己的房間裡性侵,最終主角里的弟弟也慘遭毒手。
高壓的控制、密不透風的監禁、權力的極端不對等,讓飽受虐待的孩子們無處訴苦。
兄弟倆的反抗一次又一次被壓迫後,也只能選擇默默忍受,等待時機。
但這所學校里最恐怖的,還不是對學生們身體上的傷害,而是無孔不入的精神控制。
比如,有一次兄弟倆試圖逃跑,很快被抓了回來,作為懲罰,校長要求所有學生都在外面過夜。
其他學生頓時感覺被拖累了,不願意被「連坐」,於是主動提出要幫校長懲罰兄弟倆。
最後在校長的示意下,一群人開始排著隊,爭先恐後地毆打兄弟倆。
可以說,在校長不斷的洗腦與摧殘下,冷酷的環境已經徹底扭曲了孩子們的心靈。
受害者也變成了施暴者,這才是最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
這所寄宿學校,就像一台巨大的絞肉機,把一個個鮮活的孩子變成了行屍走肉。
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自願成為機器中的一個零件,隨時準備著將自己的同伴絞得粉碎。
還有的人則選擇閉目塞聽,成為一個沒有思想的鬼魂,以求明哲保身。
影片中對於精神控制的描繪,入木三分,讓很多人看完後脊背發涼。
也有人認為,這樣的刻畫甚至比《熔爐》還要殘忍。
而身體與思想的雙重虐待,也正是「豫章書院」們最可怕的地方。
肉體傷害,或許還有癒合的一天,可精神上的打擊,往往會成為伴隨受害者一生的陰影。
在《總有一天》的結尾,兄弟倆歷經波折,終於逃出生天。
其他孩子受到了鼓勵,也猶豫著舉起了手,決定對新來的檢察官,說出這所學校的真相。
這就像豫章書院事件里,志願者那一篇勇敢的揭露文章喚起了孩子們的覺醒,他們紛紛站出來講述自己的經歷,讓真相得見天日。
但不同於電影中看似圓滿的結局,現實中,在兩年後的今天,志願者們有的遭遇死亡威脅、有的自殺未遂、有的被人上門威脅恐嚇。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吳軍豹,直到不久前仍在網上辯解,稱學校早已解散,自己沒有報復行為。
惡人之所以為惡,往往就惡在不自知。
吳軍豹義正言辭地為自己洗白,楊永信認為自己是拯救網癮少年的「天神」,《總有一天》電影中的魔鬼校長,直到最後一刻都在叮囑學生:我是為了你們好。
自以為正確,並強制所有人貫徹這種正確,才是最值得警惕的邪惡。
好在,豫章書院事件並沒有就此結束。
志願者和義憤填膺的人們還沒有被擊垮,仍然有人願意繼續為這些孩子奔走。當初的文章作者溫柔JUNZ,正在全網尋找豫章書院的受害者,希望重啟案件,將惡人們送進監獄。
而我也想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將這個消息傳播給更多的人。
真的希望,沉默的受害者能像電影中受到鼓舞的孩子們一樣,舉起手來,勇敢一點,也許這次,我們就成功了。而對旁觀者來說,多一個人知道真相,孩子們就多一分獲救的希望,這個世界也就更光明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