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概念,這幾年我也開始有體會。
在我家,雖然我和弟弟在上大學之後就離開了家,然後在外面的城市生活,一切都和父母沒有一點點相同,但卻不可否認的是,我和弟弟身上,多少都可以看出父母的影響,不論是性格,還是為人處世的方式。
除此以外,一個人成長的地域特性和性格,同樣在不經意中,反映在一個人的身上,一說話一表達一做事,大體就能揣測出這個人的故鄉。
東北人是清晰的,山東人也是如此,至於甘肅陝西,河南廣東,都往往有很明確的特徵,更不用說南方和北方。
至於出生於城市還是農村,富裕還是貧窮,單親還是家庭完整,只要有時間相處,也從來很容易從諸多語言行為和性格的細節中,輕易知道答案。
也許可以這麼說,一個人再隱藏,再改變,再刻意,都無法徹底在自己身上抹去父母、出身和故鄉地域刻在一個人骨子裡的基因,不論多多少少濃濃淡淡,它都一定存在。
以前年輕時,認為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自己足夠努力,足夠遠離,足夠自信自我,以上那些標籤都不可能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任何人看自己,都只會看自己本身,而不是那些無關的東西。
但現在看來,才明白那種想法既幼稚,又絕無可能。
因為我們開始成長生活的所有基礎,都有清晰的傳承和切不斷的勾連,外界很容易從我們展現的狀態和細節里,開始形成最初的認知框架和態度。
呀,你長得和你爸媽真像啊,一看以後就有出息。這句話熟悉吧?
他家大人人品有問題,以後少去他家玩。這句話也熟悉吧?
好朋友不交,盡交些狐朋狗友!這句話同樣熟悉吧?
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一樣不陌生吧?
至於北方人怎麼可能喝不了酒,南方人就是矯情的精緻,山東人就應該豪爽,河南人就應該報團,甘肅人一看就老實誠懇等等,又有誰沒有體會過被別人直接安放的印象呢?哪怕說這話的人從沒去過那些地方,也從沒有和那些地方的人打過交道。
而家庭出身更是潛規則的直接,只要一個人在社會上的時間夠長,最後都會發現,一個個形成的固定的小圈子和交情,細數一下,都自覺不自覺的應了物以類聚這句話。
努力當然重要,改變命運當然重要,看更大的世界站更高的視野當然重要,但一個人骨子裡的傳承和基因同樣重要。
因為它們,決定你的口味,決定你的喜好,決定你的審美,決定你的判斷,決定你的道路,甚至決定你的情感。而這些,也只有經過了很多年後,才會發現根本無法改變。
就比如我如今去南方,加糖的豆腐腦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接受。
就比如烏魯木齊再西北,我都覺得它親切。
就比如不喜歡的,就是不喜歡,從不會勉強。
就比如從現在起,才開始理解父母。
每個人也許都不會從一開始就確定要到哪裡去,因為那可以有無數種選擇。但從哪裡來,卻只有唯一的不可更改的答案。
可以掩藏,但無法切斷。那是生活唯一饋贈給我們的可以安心的繩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5de7ae3ba7cae548536333de43fdf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