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行業進入「新能源時代」,中國品牌所擁有的「技術含金量」似乎正不斷被印證+兌現。
就在大眾牽手小鵬僅X個月後,另一家全球領先的汽車製造商及出行方案提供者——Stellantis集團亦與零跑汽車正式「聯姻」,並建立全球戰略夥伴關係。
簡單歸納一下,雙方的合作重點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首先,Stellantis集團將投資1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6億元),成為零跑汽車的戰略股東;同時,前者還將獲得後者約20%股權和兩個董事會席位。
其次,雙方計劃以51%:49%的比例共同組建一家名為「零跑國際(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資企業。除大中華地區之外,該合資公司獨家擁有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場開展零跑汽車出口與銷售業務、以及獨家擁有在當地製造該品牌旗下車型的權利。
此外,Stellantis集團還打算藉助零跑汽車所擁有的電動車生態,來幫助其自身實現「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規劃中的電氣化目標。
不難看出,此次合作堪稱是全方位、且極具深度的,甚至在包括、但不限於投資額的某些方面已超過了此前的「大眾+小鵬」模式。可以預見,這一「聯姻」也將對雙方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那麼,零跑汽車為何會受到Stellantis集團的青睞?……隨著大眾牽手小鵬、奧迪相中智己、Stellantis和零跑「雙向奔赴」,這種與中外車企傳統合資方式截然相反的「反向合資造車」模式是否正在成為一種新的風潮?……下一次,又會是誰和誰?……
接下來,《車動力》的各位「大嘴」們將就此與您共同探討一番——
為什麼是零跑?
——車動力|劉傑
關注汽車行業的朋友或許會知道,Stellantis集團是PSA的母公司——換而言之,我們所熟悉的標緻和雪鐵龍都是該集團旗下品牌。當然,由於法系車目前在國內的境況並不太好,所以不免有人會認為Stellantis同樣「實力不濟」。
但從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該集團的市場表現可謂非常出色。其凈營收為984億歐元、同比增長12%,調整後經營利潤為141億歐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更是大增37%、達109億歐元。
那麼,增長點來自何處?……當然是包括阿爾法·羅密歐、克萊斯勒、Jeep、藍旗亞、歐寶等在內的十多個品牌在全世界之總銷量——是的,Stellantis集團規模很龐大,大家或許需要再了解一下。
所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此次雙方達成合作的首要重點就是Stellantis集團有錢、且能賺錢,這個邏輯並不複雜。
至於更為重要的一點,同時也是Stellantis集團目前最為頭疼的一點,就是它在中國市場打不開局面——細數該集團旗下十多個品牌,似乎也就標緻與雪鐵龍還有些許存在感;至於其它的嘛,要麼已經退出,要麼根本沒來。
但在今天這個世界,誰也不敢輕言放棄中國市場。即使「軸」如馬自達,也還在繼續「掙扎」。所以對Stellantis集團而言,眼前的辦法似乎就只剩下一個——與中國新能源車廠商/品牌合作。
在這方面,已有「大眾+小鵬」的先例在前,那麼Stellantis在其它「新勢力」中選擇投資對象自然也符合常理。
照此分析,理想、蔚來雖然處境各不相同,但似乎都已過了黃金投資期,也未必有現實合作意願;所以,業務規模相對較「小」的零跑就成為了更為合適的投資/合作對象。
當然,也不能忘了哪吒。不過,該品牌D3輪投資窗口已經關閉,且在三輪投資後成功亦募集到了百億資金,對「新鮮錢」的渴望並不強烈;同時,哪吒與泰國國家石油的合作正在進行,此時再「三心二意」或許也不太合適。
綜上,「為什麼是零跑?」的答案就已經顯而易見——合作雙方相互需要。
各取所需,「中國新勢力」終將閃耀全球!
——車動力|鄧瑞鵬
隨著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產品領域不斷高歌猛進,正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廠」向它們伸出了橄欖枝,並助力「華系車」向國際主流市場不斷滲透——這樣的攜手,本質上當然是基於雙方的「各取所需」。
對Stellantis而言,今後可依託中國業已成熟的新能源車產業鏈+零跑自研技術實現低成本造車,再通過「零跑國際」合資公司出口全球。特別是在歐洲,哪怕以較之中國市場翻倍的價格出售,也仍將具備較高性價比和競爭力。
至於零跑這邊,Stellantis在全球範圍內所擁有的強大渠道體系、成熟管理經驗等資源亦將會為它帶來遠超「15億歐元」的價值。
與此同時,面對諸多中國車企爭相「出海」的時代大背景,零跑此次搭上Stellantis這條「大船」無疑也為自己的全球化布局奠定了基礎,其未來更加值得期待。
在國內市場,零跑一直被稱為「價格屠夫」,出色的產品性價比和「錯位競爭」策略始終是其吸引用戶的關鍵點。此次,它能與年銷量規模突破600萬輛的Stellantis集團以相對平等的方式達成合作,也很好體現出了中國車企在新能源產品領域的絕對實力。
展望未來,有了小鵬、零跑「珠玉在前」,或許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能源車企會成為市場寵兒,並贏得更多與「國際大廠」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