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數字化轉型中的徐匯,聽代表委員如何說→

2024-01-12     東方網

原標題:講講數字化轉型中的徐匯,聽代表委員如何說

隨著數字化改革深入推進,數字化應用場景隨處可見、可用。而對於基層治理來說,數字化轉型是牽引力,更是加速度。「如果數字化轉型治理不能很好地覆蓋到老年人群,數字化不能延伸到他們的生活,那治理的高效能就無從談起。」徐匯區政協委員施倩今日(1月11日)在區政協舉辦的「以數字化轉型推動高效能治理」專題協商會上提出建議,「希望全方位推動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版本構建,以及更加重視老年新產品的科技研發和設計。」

在上海市城市數字化轉型建設上,徐匯區的智慧養老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據了解,區內目前已建成40多家黨群服務中心·鄰里匯,各鄰里匯根據自身建設情況個性化搭配,將散落的設施整合起來,在配齊社區食堂、衛生服務站、社區助浴、社區文體的基礎上,疊加其他各類智慧養老服務。

徐匯區充分利用科技企業眾多的區位優勢,通過高科技手段賦能智慧養老,打造了多家「智慧養老院」。在建設社區食堂方面,徐匯區積極助推了數字化轉型,以科技為推手,打造了智能社區食堂,採用線上小程序點餐、智慧助餐結算系統、刷臉支付等手段,助力智慧養老的發展。徐匯區人大代表馮明剛表示:「期待徐匯區利用自身人工智慧產業優勢,將AI大模型技術與智慧養老深度結合,更好地賦能徐匯區數字化轉型發展。」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近年來,徐匯就圍繞數字賦能主題,加快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大力推進數據賦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推出了一批實戰管用的應用場景,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先行優勢。

而如何打造出更多的「徐匯案例」?區政協委員張志鋒提出「希望積極探索社區力量參與『大急救鏈』新模式」。所謂「大急救鏈」是指利用5G等信息化技術開發一鍵呼叫、遠程自救互救指導、生命體徵實時傳輸等智慧急救平台,貫通「自救互救—院前急救—院內急診」的急救模式。這一模式可以將城市急救響應者平台與「120」調度指揮平台精準對接社區,促進第一目擊者、社區志願者聯動,充分發揮社區力量與志願者的就近快速反應能力,填補院前急救待援的「空窗期」,提高全民急救施救率,從而進一步提升市民的生命健康與城市安全水平。

此外,隨著數字化建設和轉型升級的必要性日益突顯,區人大代表鄭文鵬提出:「希望加強數字化的安全性建設和加強數據的合法性建設管理。」區人大代表吳昀華表示,希望打造一個彙集所有物聯網傳感器的大型城區數據模型,可以通過接入政務數據、部門數據、企業數據和社交媒體數據,構建模型,精準感知市場的異動,開展政策的模擬仿真,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562e779a6d1ad8efdfef5b54101e7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