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版「花唄」要來了,科技的盡頭真的是金融?

2022-06-15     ZAKER科技

原標題:蘋果版「花唄」要來了,科技的盡頭真的是金融?

在今年的 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蘋果推出了 Apple Pay Later(先買後付)。這是繼 Apple Card、Apple Cash 之後,第三個由蘋果運營的金融服務。

由於看上去和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國內用戶熟知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極為相似," 先買後付 " 也被調侃為 " 果唄 "。

近年來國內不少網際網路公司都推出了類似服務,如今連財大氣粗的蘋果也加入戰局,不禁讓人感嘆,難道 " 科技的盡頭真是放貸?"。

" 果唄 " 早有預謀

Apple Pay Later 顧名思義是一個 " 先購物,再付款 " 的功能,它允許用戶以貸款的形式先購買某件商品,並在最長 6 周的時間內分四期還款,而無需支付利息。

在美國,早已有 PayPal Credit、Klarna、Affirm、AfterPay 等提供類似服務的公司了,其中不乏獨角獸企業與上市公司。

蘋果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早在 2021 年 7 月,長期關注報道蘋果的科技記者 Mark Gurman 就表示,蘋果正與高盛合作推出基於 Apple Pay 的 " 先買後付 " 服務。

而蘋果直到今年的 WWDC 世界開發者大會才發布該功能,推遲一年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手機市場的推動。

手機市場快速萎縮,蘋果需要新利潤

手機市場的慘狀在今年第一季度已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蘋果外,幾乎所有安卓廠商出貨量都出現了較大下滑。儘管蘋果依靠市場對 iPhone13 系列旺盛的需求,在第一季度取得 8% 的出貨量增長,但相比去年同期 41% 的增長已相去甚遠。

對蘋果而言,想要維持高利潤,就必須開拓新增長點。從國內網際網路公司蜂擁而至也能看出," 果唄 " 一旦形成規模,可以為蘋果貢獻的利潤顯然不會少。

但是,自彭博社相關傳聞發表以來已經過去一整年," 先買後付 " 的市場環境已經產生了變化。

" 果唄 " 的優勢

事實上,隨著各國新冠大流行的結束," 先買後付 " 所依託的增長趨勢已經大幅放緩。

同時,由於 " 先買後付 " 這類信用貸的快速擴張,已經引來了歐美各國監管機構的注意,未來該行業面臨的市場監管將更加嚴格。

今年 5 月,美國 " 先買後付 " 巨頭之一的 Klarna 宣布裁員 10%,其將原因歸咎於經濟環境的變化。Klarna 在今年 5 月融資時的估值僅為 300 億美元,較去年融資時的 500 億美元縮水了 35%。而另一家競爭對手 Affirm 的股價甚至已經暴跌 74%。

儘管 " 先買後付 " 的未來面臨重重挑戰,但蘋果依舊選擇了在這個節點進入該行業,因為蘋果手中有著難以撼動的底牌。

Apple Pay Later(先買後付)有 Apple Pay 的堅實支撐,相比於第三方平台的 " 先買後付 " 服務,蘋果自己第一方的服務顯然更具優先級。蘋果將其內置於 Apple 錢包中,讓用戶無需改變支付習慣就能使用。

簡單來說,就像國內電商平台上自帶的 " 花唄 "、" 白條 " 等使用率遠高於第三方信用貸。

更重要的是,數據顯示,目前全球 82.29% 的 " 先買後付 " 消費發生在線上,僅有 17.71% 是線下消費。iPhone 不僅在美國擁有超過 50% 的市場占有率,Apple Pay 還支持 NFC 支付,完美涵蓋了線上線下 " 先買後付 " 市場,而這也是其他第三方 " 先買後付 " 公司望塵莫及的。

因此,蘋果進入 " 先買後付 " 市場,顯然會成為該行業的 " 攪局者 "。至少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是如此。

2021 年彭博社首度曝光蘋果與高盛合作推出 " 先買後付 " 消息的次日," 先買後付 " 的頭部公司之一的 Affirm 的股價立即下挫 10%,另一家 AfterPay 則下跌 9.6%。而在蘋果宣布推出 " 先買後付 " 後,Affirm 的股價再度下跌 5%。

如果 Apple 能引領 " 先買後付 " 市場的第二次革命,是否能驅使中國手機廠商推出類似功能呢?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首先蘋果此項服務能不能通過國內監管機構審核就是一個問題,再者,小米已經有類似服務了,但它們的共同問題是,在電商平台的信用貸面前,幾乎都缺少用戶。

所以,綜合來看," 果唄 " 可能適合美國,但大概不會適合中國市場。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實習生 陳澤鈞

編輯 / 劉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4ff2f8c20f5e8893c01a882ed703b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