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奶製品的九大流言,真相可能出乎你意料!

2024-10-17     西安新聞網

奶製品營養十分豐富,可以作為日常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300~500克奶及奶製品,但實際上,中國人平均每天的奶製品攝入量僅有100克。

有些人不習慣奶製品的味道,也有些人是聽信網絡上的一些流言,不敢喝奶或不願喝奶。這裡列舉9個常見的奶製品流言與真相,希望對大家全面理解奶製品及其健康益處有幫助。

流言1: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不是給人喝的。

真相

牛奶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已有數千年食用歷史。

首先,人類消費牛奶及其製品的歷史已有數千年,早已融入人類飲食文化。其次,馴化動物並為人類提供肉、蛋、奶等食物,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智慧。最後,通過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畜牧業完全可以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可持續發展。

流言2:奶牛產奶靠打激素。

真相

奶牛產奶主要靠養殖管理,不需要打激素。

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禁止使用牛生長激素。我國相關法規規定,在飼養料里不允許添加生長激素。通過科學喂養和管理,奶牛可以提供充足的原奶,不用打激素。

另外,奶牛產奶周期在280~300天,這是通過科學的周期管理實現的,不是靠打激素。

流言3:脫脂奶比全脂奶健康。

真相

高脂血症人群可選擇脫脂或低脂奶,其他人可根據喜好選擇全脂奶或脫脂奶。

首先,大家應關注膳食脂肪攝入的總量。全脂奶在提供脂肪的同時也提供優質蛋白質和鈣,與其控制乳脂,不如減少烹調油。其次,全脂奶可以提供更好的飽腹感,乳脂帶來的香味和醇厚的口感也是脫脂奶沒法比的。對於高血脂人群,脫脂或低脂奶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其他人群則可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選擇。

流言4:牛奶不能搭配橙汁,還會和其他食物相剋。

真相

牛奶可以和其他食物自由搭配。

首先,牛奶並不存在「食物相剋」這回事,它和其他食物可以隨意搭配。其次,橙汁中有很多酸性物質,可以讓牛奶里的蛋白質聚團、沉澱,這是正常現象。牛奶在胃酸的作用下同樣會發生沉澱,這是正常的消化過程,不影響營養吸收。

流言5: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牛奶、酸奶。

真相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牛奶、酸奶,也可以吃奶酪。

有不少科學證據表明奶製品對於控制血糖、降低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是有益的。純牛奶中天然含有乳糖,不同於蔗糖,因此牛奶屬於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食物,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喝。經過乳糖酶處理的牛奶會變得甜一些,但也不必擔心,因為它並沒有加糖。酸奶中添加的糖分主要是用來平衡酸味的。按《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酸奶(加糖)的GI值也只有48,屬於低GI食物,不添加糖的酸奶GI值更低。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選擇奶酪。

流言6:牛奶會致癌。

真相

牛奶並不致癌,反而可能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

關於這一話題,來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結論可供大家參考。研究人員通過強有力的證據證實,奶製品很可能會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而有關奶製品導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證據不充分且相互矛盾。

流言7:常溫牛奶保質期長,是加了防腐劑。

真相

保質期長短與加工工藝有關,常溫奶並不需要加防腐劑。

常溫奶的加工工藝是通過瞬時高溫滅菌處理並採用無菌包裝技術,使終產品處於無菌狀態並隔絕外部微生物的進入。既然沒有微生物就不會發生腐敗變質,牛奶無需防腐劑就可存放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流言8:常溫奶不如巴氏奶。

真相

常溫奶和巴氏奶都是很好的營養來源。

奶最核心的營養是乳蛋白和乳鈣,而巴氏奶和常溫奶在這兩個指標上並不存在絕對的高低,營養成分表才是更直觀的選擇依據。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保存方式和消費場景。由於常溫奶不依賴冷鏈,因此除供應城市,也可以滿足農村和偏遠地區的消費需求。此外,兩者的風味略有不同,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選擇。

流言9:中國人不適合飲奶。

真相

多數中國人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但合理攝入奶製品可以緩解甚至避免乳糖不耐受。

全球人口中有約65%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表現為喝奶後腹脹、腸鳴、腹瀉等。儘管東亞地區屬於乳糖不耐受高發區,但乳糖不耐受不等於不能喝奶,合理攝入奶製品可以緩解甚至避免乳糖不耐受。比如喝奶可以少量多次,逐步提高腸道適應性;可以將牛奶與其他食物搭配,緩衝腸道反應;可以選擇酸奶、奶酪等發酵產品;也可以選擇經乳糖酶處理的牛奶。

來源:健康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4378d76033c430314ace6fa33a22a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