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崩!千億巨頭跳水當「賣牛奶的、養豬的」跨界光伏…

2022-08-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閃崩!千億巨頭跳水當「賣牛奶的、養豬的」跨界光伏…

今日光伏突發跳水,在組件龍頭天合光能的帶領下,截至發稿,光伏板塊跌超1.4%,天合光能大跌超12%,晶澳科技大跌超7%,海優新材亞瑪頓等跌超5%。

今日組件巨頭、1600億市值的天合光能突發跳水,截至發稿跌12.82%,成交金額超33億元,較前幾個交易日放量明顯。

東亞前海證券表示,光伏組件需求與新增光伏裝機需求直接相關,在保守預期下,該行測算2022年全球光伏組件市場規模將達521億美元,同比+66.92%。

市場人士表示,不過此前光伏組件企業漲勢強勁,不排除已經提前將預期計入股價,因此部分高位資金藉機了結出貨,鎖定利潤。

矽料龍頭大漲資金高低切?

而光伏股調整更像是內部高低切,前期滯漲的矽料龍頭通威股份今日大漲,截至發稿漲幅超6%。

有分析認為,從內部結構看,資金更像是利用「預期差」做內部高低切,通威此前受矽料擴產與限電壓力等預期影響,股價相對滯漲。

華安證券08月18日發布研報稱,給予通威股份買入評級。評級理由主要包括:1)矽料:產能有序落地,享受量價齊升;2)電池片:盈利改善,N型電池年內量產落地,值得期待;3)公司產能持續擴張,一體化成本優勢布局組件。風險提示:國內外新能源政策不及預期,矽料環節持續擴產行業競爭加劇等。

當上市公司紛紛跨界光伏

不過從產業角度看,也有觀點認為,當許多上市公司紛紛跨界光伏的時候,就需要警惕了。

分析人士表示,A股歷史上有過兩次超級泡沫。一個是06-07的地產泡沫,最極端的時候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主業為地產或謀劃轉型為地產,

二是13-15年的網際網路金融泡沫,也是上市公司紛紛計劃轉型網際網路金融,甚至講個轉型故事,股價就干幾倍。

而從事後來看,最終的結果都是留下「一地雞毛」,真的從轉型中受益的公司少之又少。

而今年隨著光伏等新能源賽道大熱,不少上市公司又紛紛開始籌劃跨界光伏了。

據經濟參考報,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等近20家企業擬跨界光伏領域。

但由於原本主業與光伏相差太大,被認為有蹭熱點的嫌疑。8月16日晚,企業皇氏集團公司發布股價異動稱,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正在洽談三個光伏項目,但合作意向均在溝通洽談階段,具有不確定性。

8月15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5600萬元收購建鴻達集團持有的鴻新科技80.00%股權。目的是切入光伏產業鏈上游單晶矽棒及單晶矽片材料環節。

7月31日,獸藥企業綠康生化發布公告稱,擬購江西緯科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以此切入光伏產業。

監管層出手嚴防熱點炒作

而跨界消息披露後,這些上市公司的股價往往迎來短期劇烈波動,例如,主業是文娛用品的沐邦高科在宣布跨界進入光伏領域後,股價短期暴漲近90%,近幾個交易日又暴跌18%。

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曾經表示,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違背經濟規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亂投資,業務多而不精、規模大而不強。有的因過度多元化、金融化導致主業空心化、脫實向虛,面臨較大風險,給利益和市場穩定帶來不利影響。證監會將繼續完善資本市場制度規則,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穩健發展,著力提升發展的效率和效益。對於片面追求多元發展的,嚴格監管其和融資行為。

在交易所層面,對上市公司的跨界併購行為也予以重點關注,尤其嚴防上市公司利用披露跨界併購消息進行炒熱點的行為。8月16日,沐邦高科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該公司披露此前光伏電池項目投資框架協議終止的原因,自查是否存在誇大項目規模誤導投資者,以及是否存在利用無約束性大額投資框架協議迎合市場熱點,配合炒作股價的情形。

因跨界併購事件,還有綠康生化風範股份正邦科技等多個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問詢函或關注函。同時,不少上市公司跨界被叫停,如綠康生化的跨界併購。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對於跨界併購現象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市公司有融資便利,對於有能力的上市公司,如果通過跨界併購有價值,要進行鼓勵。但如果一些公司僅僅只是為了作秀、吸引眼球,最好不要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

付立春也指出,對上市公司的跨界併購行為不能一概而論。對某個領域集中扎堆的跨界行為,監管層和投資者都應予以足夠重視和謹慎。監管層面,要著力推進建設健康有序規則化的併購市場。對於投資者,不能盲目追捧跨界併購,要提高警惕,從併購交易的各個角度進行全面甄別。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2c3a06d26cefb94b17df3072bb4f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