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對地球有影響。
5月27日,一顆直徑1.8千米的小行星將飛臨地球。這顆名為7335 (1989 JA)的小行星是2022年已知將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最具破壞力的一顆。
按照目前的軌道計算,這顆小行星將從距離地球400萬千米,大約相當於地月間距10倍的地方掠過,對地球沒有什麼影響。但NASA依然將其列為「可能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因為假如它的軌道稍作改變,就有可能與地球相撞,並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這顆小行星與地球的相對飛行速度大約是每小時7.6萬千米。此次飛掠後,其下一次近地飛掠的時間是在2055年6月23日,但那時它和地球的距離將會更遠:是地月距離的70倍。
7335 (1989 JA)屬於近地天體。太空中已知的近地天體有29000多顆,這些天體都被密切關注著。被歸為近地天體需要滿足與地球最近時不足4800萬千米這一條件。大部分近地天體很小,但7335 (1989 JA)卻特別大。它的體積比其餘99%的近地天體都要大。
7335 (1989 JA)屬於「阿波羅」型小行星。這類小行星的軌道傾角、偏心率都較大,且近日點都在地球軌道以內,也就是說它們會周期性跨越地球軌道。目前已知的「阿波羅」型小行星大約有15000顆。這類小行星所擁有的狹長形軌道表明,它們可能是「滅活」了的彗星。
雖然7335 (1989 JA)此次飛臨對地球無害,但這樣的近地天體若受外力影響,其飛行方向有可能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既有可能增大其與地球相撞的機率,也有可能是變小。改變可以源自行星引力的擾動、太陽光壓的作用;也有可能在人為干涉下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277a13ccdaddb5f069033e134450d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