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被漢武帝揍得有多慘?單于被罵是縮頭烏龜仍不敢出城半步

2023-01-16     羲和奇談

原標題:匈奴被漢武帝揍得有多慘?單于被罵是縮頭烏龜仍不敢出城半步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輕塵說歷史,我是輕塵。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啟逝世,太子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隱忍了近七十年的大漢王朝在他的帶領下,終於吹響了反攻匈奴的號角。

漢武帝劉徹

從漢高帝劉邦到漢景帝劉啟,匈奴對大漢的每一次入侵以及大漢對匈奴的每一次和親和納貢,都被漢武帝看作是莫大的恥辱。

從父輩的講述中,漢武帝已經深刻地了解了北方這個兇悍的民族。不知多少個日夜他都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匈奴儼然已經成了他的一塊心病,他發誓要擊敗匈奴,否則家國百姓將永無寧日,他的帝王功業也會不完整。

如今,大漢終於有了反擊匈奴的資本,無數的漢軍將士在怒吼著,即將殺向北方。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下詔文武百官說:我們跟匈奴和親這麼久,但匈奴卻一言不合就侵略邊疆,屠殺黎民,既然是這種情形,和親還有什麼繼續下去的必要呢?不如反擊!

漢武帝下詔反擊

這是漢武帝第一次表露出想用戰爭來回擊匈奴的想法。經過朝堂之上主戰派、主和派的激烈辯論,最終漢武帝決定,廢除和親換來的脆弱和平,出兵反攻匈奴!

漢匈邊境有一座用於雙方貿易的馬邑城,城中一個叫聶壹的富商給漢武帝出了一個計謀:

由於他經常同匈奴做生意,在匈奴中有些人脈,他可以假意殺掉馬邑縣令製造混亂,引匈奴來攻取富饒的馬邑,漢軍就可以趁機設伏,一舉消滅匈奴。

馬邑古城

漢武帝採納了聶壹的提議,將一名死囚犯的頭顱掛上馬邑城城門,當作給匈奴的信號,暗地裡派三十萬漢朝大軍埋伏在四周,以逸待勞等待匈奴的到來。

但是數十萬人的行動是很難保密的,儘管漢武帝認為計劃安排得天衣無縫,但是百密一疏,匈奴快到馬邑城時發現附近有成群的牛羊卻沒有放牧的人,就抓了一個漢朝的尉史得知了漢軍的全部計劃。

嚇出一身冷汗的軍臣單于一邊感謝著老天爺,一邊立刻下令大軍調頭返航。

軍臣單于

雖然雙方這次並沒有交手,但馬邑之謀成為兩軍開戰的導火索,大漢與匈奴全面開戰。

為了報復大漢,匈奴開始更加變本加厲的襲擾大漢邊界,對邊民戍卒大加殺伐,但是這一次,大漢沒有再慣著他們,漢武帝用鐵與血的方式給與了匈奴強勢回擊。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命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騎將軍公孫敖、驍騎將軍李廣各率一萬騎兵兵分四路進攻匈奴。

但是此戰沒有什麼太大的收穫,公孫賀出雲中,沒有遇到匈奴人,率軍而還;公孫敖出代郡,跟匈奴打了個平手,損失七千人後還軍;一向運氣太差的李廣依舊點兒背,出雁門後碰上匈奴主力,幾乎全軍覆沒,自己都被活捉,還好武藝高超,最終逃回了大漢。

四路大軍中唯有車騎將軍衛青率軍出上谷後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大敗匈奴,斬首數百人,俘虜七百餘人,班師回朝。

大漢名將衛青

這次衛青的龍城大捷可謂「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徹底被激怒的匈奴還以顏色,也派出五路大軍進攻大漢漁陽郡、右北平郡、代郡、雁門郡、雲中郡,襲擾後在漢軍重兵趕到之前,拔腿開溜。

雙方來來往往幾次後,上萬邊民的死傷讓漢武帝非常生氣,頗具軍事頭腦的他制定了痛擊匈奴的計劃,開始了暴揍匈奴的腳步。

一,河南之戰

為了奪取水草肥美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河套地區,給匈奴以沉重打擊,漢武帝命令李息率軍一萬出代郡佯攻匈奴,造成漢軍要跟匈奴正面決戰的假象。

而暗地裡,衛青早已率三萬大軍向西進軍,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匈奴人的背後,切斷匈奴河套地區與主力之間的聯繫,毫無防備的匈奴樓煩王和白羊王一臉懵逼地看著突然出現的漢朝大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將軍衛青

但如猛虎下山般的漢軍卻是真實存在,慌亂中的匈奴人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被殺紅了眼的漢朝大軍一頓暴揍,大敗的樓煩王、白羊王丟下士兵,在衛隊的保護下摸黑倉皇逃命,仗著熟悉地形一頭逃進河西地區。

河南之戰漢軍大獲全勝,斬首二千三百餘人,俘虜三千零七十一人,繳獲戰車輜重無數,得牲畜一百餘萬頭,班師回朝。

這是從漢初至今大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勝,具有重大意義,沉重打擊了匈奴經濟,極大地鼓舞了大漢軍民的信心,使匈奴騎兵再也無法對京都產生直接威脅。漢武帝十分高興,封衛青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二,漠南之戰

河南之戰大獲全勝後,大漢有了土壤肥沃的河套地區作為基地,不僅可以休養士兵和戰馬,還可以把這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地方作為進攻匈奴的橋頭堡。

昔日插入敵人心臟的尖刀,如今成了楔入自己身體的釘子,匈奴人不甘心失敗,頻繁對大漢代郡、雁門郡、定襄、上郡等邊境重鎮進行襲擾。右賢王更是對河南之地新立的朔方郡多次進攻,企圖奪回河套地區。

面對上躥下跳的匈奴,漢武帝集結騎兵十餘萬,進攻匈奴,發動漠南之戰。

公元前124年,衛青親率三萬騎兵出高闕,並指揮游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等統領的數萬騎兵出朔方,遠程奔襲漠南匈奴右賢王!

大將軍衛青

為了配合衛青的行動,漢武帝又命太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率領數萬騎兵,進攻左賢王,牽制左賢王兵力,使其不能相顧。

衛青利用右賢王以為他距離漢境遙遠,漢軍不可能長途奔襲的麻痹大意心理,率大軍於夜色中包圍了右賢王,等進攻一發起,匈奴瞬間大亂,夢中驚醒大驚失色的右賢王丟下所有的東西,僅率領幾百精騎帶愛妾逃離。

此戰,漢軍大獲全勝,俘獲右賢王丟下的部眾共計男女一萬五千人,匈奴封王者十多人,牲畜數十萬頭。衛青凱旋時被漢武帝拜為大將軍,食邑八千七百戶,統帥大漢所有將領。

公元前123年,衛青率部眾十餘萬再次出擊匈奴,兩齣定襄共斬敵軍一萬九千多人。

此戰衛青十七歲的侄子霍去病初露鋒芒,率領800騎兵追擊匈奴數百里,俘獲匈奴伊稚斜(chá)單于祖父輩、叔父、姑母、相國、當戶等皇親國戚和達官貴族大批。戰後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

大漢戰神霍去病

漠南之戰後,大漢降將趙信建議伊稚斜單于將匈奴往北遷移,誘使漢軍深入,伊稚斜單于見漢軍越來越強大,同意了這個建議,下令全體撤離漠南,從此漠南到了大漢手中。

三,第一次河西之戰

漠南之戰後,河套地區、漠南地區被大漢掌控,大漠以南對能對大漢造成威脅的只剩位於河西的匈奴軍。於是,一場霍去病得個人秀——第一次河西之戰開始了。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被封為驃騎將軍,獨自領騎兵一萬出擊匈奴。

他率眾出隴西,六天轉戰一千多里,孤軍與匈奴主力展開決戰,以摧枯拉朽之勢踏破匈奴五王國,連斬匈奴遬濮王、折蘭王、盧侯王,連強悍的渾邪王和休屠王都被打的落荒而逃,俘獲王子、相國、都尉大批,連匈奴祭天用的金人都繳獲,凱旋歸朝。

霍去病

四,第二次河西之戰

第一次河西之戰勝利後,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僅數月,漢武帝又派霍去病攜公孫敖領數萬騎兵發起第二次河西之戰。

霍去病在公孫敖走錯路錯過會師的情況下,當機立斷,深入匈奴兩千里突襲渾邪王、休屠王,打的匈奴暈頭轉向。

漢軍以傷亡三千人的微小代價,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俘虜5王及5王母、單于閼氏、王子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63人,渾邪王、休屠王率殘軍再次狼狽逃走。

由於接連戰敗,損失巨大,匈奴二王怕單于降罪,想投降大漢,不料受降之日休屠王變卦,於是二王內訌,渾邪王攻殺休屠王,率眾投降,霍去病殺假意投降和逃跑者共計八千餘人,押解渾邪王回京都。

至此,第二次河西之戰用微小代價斬殺匈奴軍四萬餘,俘虜四萬餘,以漢軍完勝落幕。

霍去病帶頭衝鋒

五,漠北之戰

河西之戰的勝利不僅讓匈奴元氣大傷,更把河西的匈奴馬場作為養馬戰備之地,占據了巨大的戰場主動權。

匈奴單于對連續的大敗惱羞成怒,不斷襲擾大漢右北平軍和定襄郡,企圖誘使漢軍深入漠北,但是早已有了經驗的漢軍今非昔比,即使北上進擊也不再被動。

公元前119年,經過萬全準備後,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和數萬步兵深入漠北,發動漠北大決戰。

衛青率軍出定襄,在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迷路未能會師的情況下率軍激戰匈奴,大敗匈奴主力,伊稚斜單于狼狽逃竄二百多里才得以逃脫,避免了被活捉的命運。

衛青漠北之戰

而出代郡的霍去病,北進兩千里後遭遇匈奴左賢王,把左賢王一頓暴揍,大敗匈奴,以不到一萬人的傷亡殲敵70443人,俘獲屯頭王、韓王等3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左賢王棄軍帶親信撒丫子狂逃。

霍去病率騎兵一路追擊,一直追到狼居胥山,設壇祭天,立碑紀念,表明此處已為大漢領土,「封狼居胥」後率大軍歸師而還。

霍去病封狼居胥

漠北之戰漢軍大獲全勝,從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漢武帝極為高興,拜衛青、霍去病為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

至此,匈奴南下入侵的威脅被徹底解決。從馬邑之謀到漠北之戰結束,漢武帝用十五年的時間一雪前恥,打的匈奴人肝膽俱裂。一度連漠北都無法掌控的匈奴只能龜縮起來,再不敢招惹大漢。

公元前117年,漢武帝劉徹親率十八萬大軍北上巡邊,他站上單于台,派人喊話單于:能打就打,別像個縮頭烏龜一樣龜縮在城內,不能打就投降,俯首稱臣!

但即使被漢武帝指著鼻子罵成是縮頭烏龜,匈奴單于最終也沒敢踏出城池半步!可見匈奴被漢武帝暴揍的怎一個「慘」字了得。

漢武大帝劉徹

輕塵認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帶領大漢逆襲匈奴,不僅洗刷了近百年來的民族恥辱,還讓華夏民族挺直了脊樑,堅定了民族自信心,從此進入更好的發展期,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好啦,我是輕塵,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了,如果你也喜歡歷史,可以在下方留言,跟輕塵一起討論歷史趣事。咱們下期見,拜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25f77cc3fe6f11fc9d9c3e86cb5e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