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影展,動真格的了!

2023-11-05     十點電影

原標題:​金雞影展,動真格的了!

2023金雞國際影展已經開幕,競賽單元10部長片視域廣闊,精彩紛呈。今年我們再次組織了國際影展場刊,共有10位影評人、媒體人參與打分與評選。場刊打分採用四分制,允許0.5分偏差。本屆場刊將持續4天,對全部10部長片進行評分,在最後一部影片的觀影完成後再進行最終評選,敬請持續關注!

2023金雞國際影展競賽單元場刊Day 1 & 2新鮮出爐,參與本屆場刊的10位影評人、媒體人對11月1日展映的三場競賽單元長片《群山之後》《耶路撒冷的房子》《綁架》,11月2日展映的三場競賽單元長片《黎明之女》《胚胎,幼蟲,蝴蝶》《殖民者》分別做出了打分和評價。

來自突尼西亞的《群山之後》曾亮相於威尼斯電影節,獲得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提名,並剛參加過平遙國際電影展臥虎單元;義大利的《綁架》入選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而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的房子》則是中國首映。

賽普勒斯影片《胚胎,幼蟲,蝴蝶》入圍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比鄰星單元,智利、阿根廷影片《殖民者》入圍坎城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費西比獎,來自墨西哥的《黎明之女》則是瓜達拉哈拉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

媒 體 評 語

群山之後

秦婉:

導演前作《赫迪》曾是我的年度十佳,男主角馬斯圖拉也是當年的柏林影帝以及我選擇的最佳男演員。而本片卻不盡如人意,男主角有一個「會飛」的超自然硬設定,但全程人物邏輯缺失,沒能形成有價值的表達。導演可能是想呈現一種在脫離秩序後尋找自我,卻在無處不在的秩序中停滯,繼而崩塌的過程。不過馬斯圖拉的表演依然很吸引我,他幾乎能做到出場就是一個「人物」,讓人跟著他的情緒跑。

耶路撒冷的房子

余雅琴:

非常契合當下的作品,通過兒童的視角展開了一個看似魔幻,內在高度現實的影片。

木易movie:

電影《耶路撒冷的房子》以一種現實融和虛幻的方式傳遞了兩個小女孩各自內心的無奈與傷痛,虛實之間融合的其實是「現在」與「過往」的情感交織。影片以克制的手法細膩地描繪了時代與個體、現實與記憶、愛與思念的情感內涵,同時充滿對戰爭的有力拷問。若是結合當下的真實新聞來體會影片,感觸會更加深刻。雖然影片在劇情設置與敘事方面還存在提升空間,但還是值得細細感受一番。

桃桃林林:

《耶路撒冷的房子》話題非常切合當下的時事,核心也非常傷感。巴以問題對當地人民來說,實在是永遠的痛,且是無解的。或者,記憶的一部分,同樣是散落的靈魂。

綁架

常溫狗:

把高度提純的通俗戲劇性做到極致,用視聽而非感情內核震撼觀眾,不需要懸念也可以吸引人一直看下去,但如果不在大銀幕觀影效果會大打折扣。

徐元:

視聽質感和場面調度都無愧是大師水準,這種依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歷史題材影片,是歐洲「優質電影」仍然精魂不滅的證明,而且在movie全面取代cinema的今天,甚至無妨借用英國電影的那個術語——「遺產電影」來描述之。不過,具體到本片本身,前面七成的段落固然非常精彩,然而主角的戲份卻分配不均,尤其是結局無法從「故事」而非「忠於史詩」角度做整體收束,最終讓影片的表達含混,令人莫衷一是。

大奇特:

匠人電影,古典主義,視覺享受,四平八穩。天主教和猶太教在「綁架」事件下的兩代紛爭,所有人都裹挾其中。劇本在某些時刻過於誇張,也在某些時刻表現出了自我克制。聲音很有層次,有大量不錯的配樂時刻激昂澎湃。

深焦DeepFocus:

貝洛基奧風格非常重的電影,各方面都很紮實,敘事流暢、節奏張力拉滿、美術與配樂極其華麗,十足的視聽享受。宗教題材在中國有天然的屏障,但從親情、權力關係的角度看,本片依然很好理解,最後再從通俗中反思宗教,也很友好。

黎明之女

徐元:

沉悶沉鬱沉重,觀賞性確實嚴重不足,視聽設計也相對平庸,但因為題材和切入角度(「女性和地球是政治同盟」)的出色,整體上仍可以稱為一部莊嚴肅穆的佳作。

桃桃林林:

拉美魔幻風的作品,寫實同時加入不少魔幻及意象的東西。但整部影片的製作還是有些笨拙,包括各種碎片化的敘事,要通過一些字幕和畫外音來交代,讓影片太實了,失去了魔幻題材該有的魅力。

胚胎,幼蟲,蝴蝶

常溫狗:

模糊的「非線性人生」設定其實跟故事本身的調性互相契合,放棄理解輕科幻的整體邏輯可能會是你喜歡這部影片的前提。哲學意味很濃,人物構圖花了心思。沒有匠氣,混亂曖昧的風格很挑觀眾。

木易movie:

「線性時間」或「無常時間」的概念設定,很有創意,具有軟科幻的意味,但其核心想要探討的,是人與生活、人與人的關係、人與時間的關係,以及那種頗為無奈的「宿命感」。

殖民者

秦婉:

西部公路片的類型上還頗有一些武俠片的味道,多視角多層次,很巧妙地把殖民過程中各層級以及周邊的人包裹進去,展現其中的暴力,視聽設計極強,觀賞性非常高。

幾場殺戮戲各有特色,印第安混血男主角帶來很多記憶點,反擊中又未曾改變被利用的身份。更有趣的是,結尾鏡頭轉向了後半程才出場的印第安女性,她才是最堅定最徹底的反抗者——不認識總統,不認識資本家,對能否成為這個國家的居民毫不在乎,就是不願意抬手舉起茶杯被拍攝。很有力量。

法蘭西膠片:

不錯,殺戮金字塔,一條線直給到最後。和今年平遙那部《屍袋》一樣,剝削的頂層都是同性強暴者,以此來破碎男權最後一幅肖像。有些文本結構和表演方法有昆汀的痕跡。印第安混血男主還挺朱孝天的,加上中國台灣參與投資的背景,我差點信了,女主角直到中後段才出現,黑夜陰影下恍惚以為任素汐,她的最後一個動作——紋絲不動,非常現代,酷。配樂醒腦到快有點壓制影像了。

胤祥:

片子非常之厲害,美服化道攝影都相當在線,續到西部片的歷史脈絡里都算得上是當代佳作了。更有意思的是影片逐漸擴展的結構所帶出的、討論智利歷史上的殖民-政治暴力機制的自下而上的角度,提供了從原住民、混血(梅斯蒂索人)、白人(還分不同來源和地位)的諸多層次。在所謂「first nation」的脈絡里也是一部重要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24e98822db2dbcd1542ce8c9ee29a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