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頭盔端起槍,我在CJ體驗到了現場版《三角洲行動》

2024-07-30     游研社

「交戰,搜索,搞定就撤!」。

即便放到ChinaJoy這個各大遊戲廠商爭奇鬥豔,只為吸引玩家在人群中多看一眼的盛會當中,《三角洲行動》的展台依然能夠體現出一種鶴立雞群的氣質。

這部由琳琅天上團隊打造的FPS遊戲目前還在內測,今年也是第一次參加CJ這般規格的展會。可能正因如此,三角洲項目組有意通過精密的展檯布置,給參加CJ的廣大玩家們留下對於遊戲中硬核軍事要素的深刻印象。

在N4展館上空,我老遠就能看見一架用玻璃鋼打造的黑鷹武裝直升機模型。在測試版本的「危險行動」模式中,玩家小隊就是便是乘坐這架直升機進場的。

拉近距離,便會發現一排擺在桌子上的戰術裝具,以及加裝了不少配件的槍枝模型。

其他展台必不可少的Coser合影環節,《三角洲行動》展台也有,還原了遊戲內攜帶不同戰術道具和裝備的七位特戰幹員。

遊戲中的七位特戰幹員

遊戲內「威龍」和「駭爪」兩位國人幹員的面部捕捉演員亦來到現場,全副武裝,十分敬業。

穿得嚴嚴實實的突擊兵「威龍」

手持飛刀和數據破譯裝置的偵察兵「駭爪」

趕來試玩的玩家也絡繹不絕。儘管對我而言,試玩已經不復此前的新鮮感,畢竟我體驗了遊戲的三個版本,於最近的「雙子測試」版本里也泡了上百小時,對遊戲內容有了一定理解。

試玩隊伍環繞展區半圈

倒也多虧了這些理解,我能看懂觀賽區大螢幕上激烈交火之下玩家隊伍的戰術博弈,並樂在其中。展台在這兩天設置了大量比賽,「危險行動」和「全面戰場」兩種玩法的比賽都有,安排有特邀嘉賓的表演賽、水友賽,還有專門安排水友於試玩區逮捕嘉賓的狙擊賽。

在「全面戰場」的攻防模式里,「攀升」地圖的最後據點D1點,被不少內測玩家認為是易守難攻的天塹。可在我看到的一場水友賽里,該點被進攻方一舉攻下,將漫長的拉鋸環節扼殺在了搖籃中,也令深受此處地形之苦的我大跌眼鏡。

圍觀比賽的人也很多

「危險行動」比賽也不失觀賞性。由於沒有平日裡的經濟問題掣肘,參賽者大可以起全裝,毫無顧慮地打出最精彩的戰鬥。一場狙擊賽中,舞台上的兩支主播隊執意衝進「零號大壩」地圖中交戰強度最高、獎勵最豐厚的行政樓,可不到三分鐘就在水友隊伍的圍攻中敗下陣來。

這似乎證明了在《三角洲行動》中,裝備水平相等的情形下,光鮮亮麗的主播隊並非不可戰勝,足夠團結、利益一致的路人隊伍同樣具有勝算。

取得擊殺數最多的路人水友隊伍

將獎品舉過頭頂慶祝勝利

或許還沒體驗到遊戲本身的新玩家們不是很懂其中的門道,但大螢幕中由玩家操縱的幹員們,拿著由遊戲中精細的改槍系統所打造的、跟展台展品別無二致的全裝武器激情對射的大場面,絕對值得每一位軍事愛好者駐足多欣賞一會兒。

而且若是想找遊戲的門道,試玩區隔壁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聽工作人員說,他們特地聘請了一支專業軍武戰術團隊,除為整個展台的布置風格提供建議外,也在試玩區旁邊打造了一整塊擬真實地射擊的「搜打撤」實景遊戲區域,對《三角洲行動》「危險行動」的玩法進行還原。這個活動的消息被我分享到某個玩家群里後,也被群友們調侃稱作「戰術網紅風密室逃脫」。

穿上裝具,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槍械模型,跟同樣在排隊的路人組成三人小隊,就可以開始任務了。

搜,是行動的主要目的,小隊需要回收至關重要的戰利品——曼德爾磚,然後於迴廊盡頭的保險柜掠奪其中的物資。這就是《三角洲行動》的遊戲流程,就連破解保險柜的流程,也和遊戲內的開鎖互動完全一致。

奪取曼德爾磚還會響起警報

可惜我的運氣一向不好,沒開出遊戲中最昂貴的戰利品——價值1314萬哈夫幣的大個兒鑽石「非洲之心」,只能悻悻離去。

其他玩家開出的「小金」軍用炸藥

打,便是用發放的武器射擊場內的士兵標靶。發給我的是一把貼有亞音速彈標籤的AR步槍模型,射的是雷射,談不上射擊手感,但都經過嚴格校準,至少從反射瞄具進行瞄準,指哪兒打哪兒是沒問題的。

撤,小隊總共只有三分鐘時間完成行動,否則就算撤離失敗。不過只要沒有卡在開保險柜的小遊戲那裡,時間絕對夠用。撤離成功的小隊全員,都能在破譯奪取的曼德爾磚過後,拿到展台發放的禮品,除了完成打卡集章活動、獲取內測資格外,也有些遊戲內獎勵或實體周邊可供帶走。

時長雖短,場地面積比起正經的靶場也有些袖珍。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CJ上能夠免費體驗到這樣新穎的項目,多少令人感到驚喜。

讓玩家們實地參與CQB(近距離作戰)流程,儘可能利用了相對有限的展區空間,也為CJ貢獻了一種展台互動設計的新範例。另一方面,這個互動遊戲實現了對《三角洲行動》「搜打撤」要素的全面兼容和還原,體現了展檯布置方對遊戲題材和「搜打撤」這一趨於成熟的遊戲玩法的信念。

「袖珍」也僅是相對而言。把這塊實景射擊區域,以及試玩區和觀賽區都算上,《三角洲行動》的展區起碼占據了J3工作室展台的半壁江山。就辨識度而言,光是直升機模型和一系列戰術裝備透出的那股走心的硬核勁兒,便足以撐起展區的宏大逼格。

對於仍在內測的項目展開如此興師動眾的宣傳,J3工作室和三角洲項目組對《三角洲行動》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這樣的重視程度無疑是為了對得起玩家們的關注程度,從前來展台積極參與打卡的路人,到網上四處求內測資格的社媒帖子,都證明了廣大玩家們對於這部「傳承老IP」及「國產自研」FPS遊戲的期待與渴望。

目前項目組還在完善遊戲內容、打磨「危險行動」和「全面戰場」兩大模式的各項細節。以最新的內測版本——「雙子測試」舉例,就解決了上次「Zero測試」版本中的一系列痛點。

「危險行動」模式下,軍需處NPC商人那裡多了一批以物易物、用地圖上撿到的垃圾兌換裝備和道具的配方,為那些本不值錢的垃圾創造了一系列的市場需求,從而緩解了上測撿垃圾難以賺錢的問題。

需要用一系列垃圾兌換的4級防彈衣

包括上文中提到的行政樓,製作組為地圖上的一系列高強度交戰區添加了額外的進攻路線和更多的掩體,創造了更豐富的攻守路線選擇。

「全面戰場」同樣在持續調整地圖平衡性,但地圖調整對攻守模式下雙方勝率的影響,顯然不如這次測試獨有的戰鬥方式來得大——飛彈對轟。一旦戰線推進至最後據點,攻守雙方都會呼叫制導飛彈犁平據點,輪流轟殺點位內的一切敵方玩家。

事實上,我看到的那場水友賽,攻方即是借著制導飛彈轟炸後的點內火力真空一舉攻入,奠定勝局。

制導飛彈屬於戰地支援系統,這可以類比其他遊戲中的連殺獎勵。任何在全面戰場中取得足夠積分的玩家,即可呼叫場外支援,如在指定區域空投額外載具、釋放煙霧、炮擊、飛彈等。

這次測試降低了飛彈所需分數,隊伍中分數排名靠前的玩家,都能有機會動用一枚,甚至兩枚飛彈「共襄盛舉」。飛彈對轟是一個爭議比較大、可能需要進一步調整,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設計,我認為,凡是為戰局推進做出突出貢獻、擊殺/助攻/占點/救護/偵察分數足夠高的成員,理應享有能夠一次性逆轉戰局的殺器。這是最直觀的遊戲正反饋。

雙方對轟,則形成了一種近似大國核博弈,或者玩鬥地主狂丟炸彈時的體驗。在攻守雙方交出手中最後的一枚飛彈之前,勝負永遠存在懸念。

類似的機制優化還有很多,針對實質性內容的補充也在更新計劃之中。預計在7月30日發布的內測版本更新,將上線新幹員和新地圖,進一步撼動當前遊戲環境的動態平衡。

新幹員「烏魯魯」的核心戰術裝備「巡飛彈」,可以在發射後手動操控飛行方向,是能和各路海陸空載具掰掰手腕的單兵武器。雖說飛彈飛行速度較慢,還可能被敵人的火力擊落,可一旦有多名玩家選用烏魯魯形成火力覆蓋,想必再也沒有幾台載具敢在步兵頭上動土。

如此的重火力放到搜打撤模式里還有新說法,儘管沒有載具可供轟炸,可也沒有哪條戰爭法規定單兵飛彈不能炸人。現版本的「危險行動」中,死守掩體徑直架槍的防守方優勢往往更大一些,而烏魯魯會拐彎的巡飛彈,很可能成為有效削減守方隊伍血線的新版本答案。

烏魯魯的另外兩樣戰術道具,是可攜式速凝掩體和燃燒彈,在我看來也是比起防禦來更適合於進攻。前者適合頂著敵人火力逐步推進,而後者可以在推進過程中將敵人逼出掩體或地形,最終徹底消除進攻方的劣勢。

好燒

新的全面戰場地圖「臨界點」,則是一張港口和城區結合起來的地圖。從宣傳片來看,「臨界點」的設計風格有別於沙漠小鎮「燼區」和海島基地「攀升」,選用足夠的高樓大廈分割戰線,迫使雙方爭奪垂直優勢,投入中近距離巷戰乃至室內戰的搏殺中。

無論是遊戲外的玩家互動和宣發工作,遊戲內既有的音畫表現,還是計劃中的實質性內容更新,《三角洲行動》似乎都想面面俱到,也確實達成了面面俱到。期間項目組體現出的、項目運作的成熟程度和決心,讓人看見了海外流水線式3A大作開發與宣發流程的影子,也提振了玩家們對遊戲的信心。

儘管距遊戲內容趨於完善還需一段時間——還原舊作「黑鷹墜落」的劇情戰役暫時還沒消息,就「危險行動」行前備戰的地圖來看,也有幾張地圖需要補充。但就項目組當下的效率而言,按部就班完成遊戲更新和修補的既定事項過後,《三角洲行動》真正投入公測、逐鹿世界舞台的日子不會遙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161a48d668612def3a784104a337a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