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豐田固態電池,要彎道超車?

2023-10-14     正解局

最近,豐田宣布與日本能源巨頭出光興產達成協議,合作量產全固態電池。

按照計劃,豐田研發的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的固態電池,將於2027年全面量產。

豐田的固態電池,靠譜嗎?

今天,我們就聊下這個話題。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電池技術是鋰離子電池。

固態電池,其實也是鋰離子電池的一種。

只是與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固態電池使用固體電解質,取代原來的液態或凝膠狀的電解質和隔膜。

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的示意圖

這一區別,也讓固態電池具有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充電時間更短的優勢。

早在2010年,豐田就推出過續航里程可以超過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原型車,並宣布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固態電池小規模量產,在2030年前實現穩定量產。

今年6月份,豐田宣稱,最早將於2027年向市場投放配備「全固態電池」的純電動汽車。

現在,豐田與出光興產達成量產合作。

豐田與出光興產達成量產合作

從時間線上看,豐田的固態電池量產計劃,正在一步步落地。

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

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

一是能不能順利量產?

正如上文介紹的,固態電池這麼好,為何還沒有市場化?

這是因為,固態電池的技術難度很大,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豐田號稱在全固態電池領域擁有1000多項相關專利,並且在2010年推出了原型車。

但是,豐田並沒有拿出具體的數據和證據,也沒有公開展示他們的固態電池產品或測試結果。

豐田的動力電池計劃

技術可以實現從0到1的突破,但技術的產業化,往往是從1到100、循序漸進的。

豐田是汽車巨頭沒錯,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道行不深。

突然要搞個大新聞,多少讓人存疑。

對此,寧德時代的首席科學家吳凱這樣評價:

全固態電池,目前還有些核心問題亟待解決,如果豐田說現在能量產全固態電池,我表示懷疑,但是到2027年,我也沒法預測,以寧德時代的技術水平而言,也很有難度。

寧德時代是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吳凱是行業大拿。

他的評價,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行業的態度。

二是有沒有競爭力?

技術產業化之後,還要接受市場的考驗。

關鍵是,與其他產品相比有沒有競爭力。

從這個角度看,動力電池不是充電時間越短越好、續航越長越好,而是要綜合對比。

日本專業機構估算,全固態電池(硫化物類)的製造成本為每千瓦時6萬-35萬日元,比現有鋰離子電池(1萬4000日元)高4-25倍。

成本居高不下,終端價格就沒有優勢,消費者不買單,也就很難推廣開來。

去年9月,欣旺達發布的SFC480超級快充電池技術,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200km,充電10分鐘續航400km。

今年8月,寧德時代發布自主研發的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綜合續航700km,10分鐘補充400km的純電續航。

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

相對於豐田的固態電池,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基於成熟的技術平台開發,已經具備了量產的能力,成本也相對較低。

中國企業推出的動力電池也在疊代升級,豐田的固態電池要想贏得市場,沒那麼容易。

總體來看,即便是豐田成功量產固態電池,對中國企業沒有太大影響。

底氣在於,中國擁有最健全的動力電池產業鏈。

一旦固態電池被證明可量產,中國企業完全可以迅速跟進,並憑藉產業鏈和規模優勢降低成本,進而取得競爭優勢。

正解局之前也撰文介紹過,新能源汽車存在「電能與氫能之爭」。

中國、美國力推電能,日本主導氫能。

長期以來,豐田對純電動汽車持有懷疑和保守的態度,除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氫燃料電池汽車上,還在固守混合動力汽車。

2020年,豐田章男在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年會上,抨擊純電車被過度炒作,批評純電車一點也不環保,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比混動車少。

現在,豐田著急量產自家的固態電池,有轉向電動汽車的趨勢。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中國電動車企的集體勝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0e5cef0ffa0943c29aae38c3a6cad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