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父母這兩個字的含義,理解起來並不容易

2022-09-21     娛樂話八卦

原標題:《何以為家》:父母這兩個字的含義,理解起來並不容易

我相信很有朋友看過《何以為家》這部电影後的心情會跟小編一樣久久不能忘懷,因為這部電影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我認為這部片子讓觀眾們看到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環境下的現實感,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裡面。人物之間用現實中的「現實」描述了父母這個兩個字的含義。

這部電影最讓人感到震撼的並不是其中的劇情,喧嚷的街道相比於同期漫威電影看似簡陋了許多。反而是片尾的時候贊恩那帶著純真的笑容卻讓我們記住了。在回過頭髮現這部電影就像一個老師不斷地在給我們提出拷問,我們該如何理解父母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今年的影視作品都講究「原生」,比如更早一些的電視劇《都挺好》。看完以後我們都會不由得在深思,自己有沒有真正的理解過父母?我們任何一個人未來都會成為父母,我們有能不能做好父母?如今我們會不會像贊恩一樣?

家庭暴力,不負責任,把自己的子女看做生活的籌碼,這些元素讓這部電影走上了一個高潮。影片中贊恩的父母會不斷的打罵子女,這樣的場景似乎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甚至是我們的自身。記得小的時候自己比較淘氣,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惹出不必要的麻煩,最終迎來的多數是父母的打罵。當初多少次都跟贊恩一樣疑問過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要生下來自己?」。不喜歡孩子,打罵孩子,那麼父母又為什麼要生下孩子呢。

像我這樣的例子現實中比比皆是,對於孩子來說家庭的傷害才是最大的。孩子後來的叛逆就是因為小時候的悲劇導致的內心扭曲,更會導致無法預計的後果出現。青少年犯罪中的孩子幾乎都來自這種沒有愛的家庭中,延伸出來的只有悲劇。長大後我曾問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為什麼總喜歡打罵孩子?他們很平淡地回答道「自己小的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

這樣的回答值得很多人反思,我們以後對待自己孩子的時候為什麼要用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呢?小的時候我們都知道這是錯的,就不該把這樣的事情在強加給自己的孩子。我們的父母這樣對待自己是因為爺爺奶奶,那么爺爺奶奶的童年相比也是同樣的遭遇。這種惡習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就不會有人感覺到不對。那麼當我們成了父母的時候,還希望大家可以將之摒棄。從我們做起,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

家,本是溫暖的港灣,是浪子們心中唯一牽掛的情懷。真實的故事總是會有人關注,希望悲慘的童年永遠會成為回憶,未來不會再次發生。父母的含義更像是導師,手裡握著的不是教鞭而是無形的筆,以自己為榜樣,教會孩子們如何享受美好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0d481beacfa9f00a8ab88f42779dc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