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 鄭棉破一萬六關口 內外價差倒掛局面終結!

2023-05-22     中國紗線網

原標題:行情 | 鄭棉破一萬六關口 內外價差倒掛局面終結!

4月以來,棉紡織市場延續消費旺季強勁勢頭,下游紡企開工負荷高位,加之市場對新年度減產擔憂加重,國內棉價持續上漲。而國外金融市場風險隱憂仍存,消費延續偏弱局面下,外棉價格承壓運行,導致國內外棉花價差不斷收縮,最終至4月底5月初結束了內外棉倒掛局面。

近期棉花期貨走勢

本周伊始,鄭棉沖高回落,整體表現偏強。主力早間一度大漲,並突破16300一線,午後吐出小部分漲幅,最終收高1.64%,報16125元/噸。USDA5月供需報告部分利好,疊加技術性等因素支撐,上周美棉觸及逾三個月高點,鄭棉受到一定帶動。同時,市場聚焦國內新季供給端,目前對於減產及搶收存在一定預期,但仍需關注產區天氣及新棉生長情況。

一、國際棉價強勢,短期棉花市場延續偏強走勢

由於美元回落和技術性走勢支撐,ICE棉花期貨上周五觸及逾三個月高點,並創下11月底以來最佳周度表現。國內鄭棉跟隨美棉波動同時走勢偏強;國內供應端方面,在意向種植面積下降和播種期低溫天氣的雙重作用下,新年度棉花減產機率大大增加。需求端,目前下游紡織企業的開機率維持高位,成品庫存仍位於歷史偏低水平,整體表現尚可。國內棉市供應趨降及棉紡織市場消費較好支撐棉價上行。

市場對於新季棉花普遍呈樂觀態度,棉花產量下滑以及搶收預期對於棉價底部形成強支撐。進入行業淡季,下游織布廠開機率連續下滑,將抑制棉價上漲空間,國際棉價強勢下,當前市場情緒較為樂觀,預計短期棉花市場延續震盪偏強走勢。

二、內外棉價再現「倒掛」,紡企觀望氣氛濃

據中國棉花網,據張家港、上海、青島等地棉花貿易商反饋,受本周ICE棉花期貨連續反彈、寬幅調整的影響(主力合約勢如破竹般收復80美分/磅、85美分/磅,並且創下年度新高87美分/磅),外棉船貨、保稅基差報價/一口價均應聲大幅跟漲(除印度棉外),內外棉價差順掛快速收窄甚至再次回歸「倒掛」;加上截止目前6、7月份新增紡服出口訂單(含溯源)景氣度不僅沒有較3/4月份反彈,反而繼續疲軟走弱,因此近幾日國內棉紡織廠、中間商外棉詢價/採購較上周減緩的勢頭比較明顯,觀望氣氛偏濃。少數貿易商雖然逢高加快保稅棉掛單、報價力度,也適度小幅下調了基差,但手握配額的紡企並不買帳,降價促成交難奏效。

三、內外價差倒掛局面終結 

「內外棉價自2022年3月以來一直維持倒掛的格局,近期隨著國內棉價連續攀升,價差逐漸收窄、由負轉正。內盤表現相對較強的原因在於國內供需矛盾更為突出,春節後國內需求持續修復,外貿訂單表現也好於預期,疊加新疆天氣不利棉花播種和出苗,減產預期推動國內棉價不斷走強。外盤由於2022/2023年度全球棉市供需趨於寬鬆,上漲空間受限。」申銀萬國期貨棉花分析師李馨說。

天氣炒作推高棉花期貨價格,行業人士對新年度供應收緊預期增強,普遍提高棉花現貨售賣價格。4月份國內棉花現貨價格明顯上漲,月底3128B級皮棉價格15554元/噸,較月初上漲792元/噸,漲幅5.37%。

實際上,國內供應端方面,在意向種植面積下降和播種期低溫天氣的雙重作用下,新年度棉花減產機率大大增加。需求端,目前下游紡織企業的開機率維持高位,而成品庫存仍位於歷史偏低水平,整體表現尚可,需求端帶來的負反饋並不明顯。「不過接下來5—7月是紡織行業淡季,下游需求存在走弱的預期,短期對國內棉價形成一定的壓力。但中長期內需持續復甦的邏輯並未改變,中國已經成為支撐全球棉花消費復甦的主力軍。」李馨說。

在國內經濟向好預期下,棉紡織市場消費增長明顯,疊加極端天氣對棉花正常出苗生長帶來襲擾,供應預期收縮,促使棉企挺價出貨意願增強,國內棉花價格隨之水漲船高;而國外弱預期背景下,消費下滑,與國內形成明顯反差。

據監測,4月初國內外棉花價差(國內棉價-國外棉價)為-1565元/噸,4月28日價差為18元/噸,實現自去年4月以來首次轉正。截至5月16日,國內外棉花價差延續正值。國內棉花價格回歸至外棉價格上方,或使紡企用棉成本增加,後續與外棉市場的競爭壓力或增加。 

對於後市,李馨認為,下游步入淡季後需求支撐減弱,當前基本面缺乏實質性利好,天氣對產量的影響仍有待觀察,鄭棉短期預計寬幅振蕩為主。中長期看,國內棉花產量下滑是大機率事件,今年已有許多軋花廠在升級改造加工設備,對於產能持續擴張的軋花廠來說,如果棉花產量面臨減少,新棉搶收大機率會在今年重演,中長期棉價重心有望繼續抬升。

來源:期貨日報、同花順、文華財經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0a775ca8d27ff88059d1e661162e4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