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華文明脈絡 在行走中重新認識山西

2023-11-06     忻州網

原標題:探尋中華文明脈絡 在行走中重新認識山西

山西首部典藏級人文地理著作《大地上的山西》出版發行

每一種文明都有它的特質,而它最根本的屬性,在文明誕生之初便已顯現!如果說了解西方文明和現代世界,必須回到它的源頭———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土地上;那麼認識中華文明,就要回到東方文明曙光初現之地———山西。那麼,山西因何而生?因何而立?因何如此奪目又如此低調?山西人該怎樣立足當下、面向未來?

28個山西人文地理單元,89萬字行雲流水的瑰麗神奇,720頁三晉故事的貫通演繹,150位國內外頂級攝影師(機構)的361張極致影像完美呈現蔚為大觀,28位專業工作者累積1400多天的傾情奉獻,最終凝結成山西首部典藏級人文地理著作《大地上的山西》。而關於「山西」的種種疑惑,在翻開這部巨著的那刻起,便隨著沁出的陣陣書香被一一解開。

《大地上的山西》由三晉出版社出版發行,山西秘境書房聯合創始人、山西財經大學碩士生導師、北京綠維文旅集團鄉土休閒分院院長、國家高級導遊員、中國知名文化旅遊學者姜劍波著。他攜手創作團隊,對山西人文地理進行深入研究,用腳步丈量表里山河,用時4年,創作完成了這部重達2公斤的《大地上的山西》。這部巨著以高蹈的站位、宏闊的視野、獨特的體例、暢達的書風、厚重的質地和浪漫的情懷,梳理、論證和闡釋了「認識中國,從山西開始」的文化脈絡,同時也是山西區域文化形象的精美名片,對促進山西文旅發展有著重要積極的意義。日前,《大地上的山西》新書首發會在太原市舉行,《山西青年報》記者專訪了作者姜劍波,跟隨他的創作歷程,進一步了解三晉歷史文脈。

生命軌跡幾乎與山西大地相融

山西,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獨特文化。《大地上的山西》亦是如此。這不單單體現在720頁、89萬字、2公斤重上,還體現於宏闊的視野、理性的思辨、紮實的調研。以大地為脈,以時間為序,姜劍波歷時4年深度尋索,帶領山西秘境書房團隊編著完成了《大地上的山西》。

姜劍波生於1974年,忻州市保德縣人,出生在滹沱河谷地南部的忻州市忻府區,就學於汾河谷地中的晉中市太谷區,先後工作於忻州市寧武縣、晉中市壽陽縣、北京市、太原市等地。他從小喜歡地理、喜歡讀書,且近30年從事旅遊行業。其間,通過大量閱讀、深度旅行、習慣性思考和書寫,經歷了從行走山西到認識山西,再到走遍全國、行走世界後的反觀山西和重新發現山西的過程。已出版《太行———天下脊》《帶你大朝台》《表里山河三部曲》等著作,主持規劃忻州古城、張壁古堡、蘆芽山、老牛灣、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安康瀛湖等上百個文旅項目,致力於以山西為基點的中華人文地理深度探索和中國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

姜劍波說:「我的生命軌跡幾乎與山西大地融為一體,是不折不扣的山西人。」正是因為骨子裡這份濃濃的三晉情,他決心創作完成一本代表山西形象的書籍。

2009年,當姜劍波看到中國國家地理出版的《台灣》一書時,便在心中種下了這顆種子。2020年疫情的到來,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反思過往、計劃將來。就這樣,蟄伏已久的種子開始萌發。於是,他暫停了運營5年的規劃公司,開始寫作。「2020年,整理出版了《帶你大朝台》,後來執行主編並出版了《表里山河三部曲》,還寫了《太行———天下脊》。但這些工作對我來說,只是為《大地上的山西》這部大書探索鋪路,因此,可以說這本書從2020年年初就已開始創作。」姜劍波如是說。

500多人4年共同編著成型

從2020年年初開始創作,到2023年除夕文字部分正式完結,再到繁忙密集的審校、製圖、印刷裝幀等工作,直至今年國慶放假前一天,這本歷時4年創作的山西首部典藏級人文地理書才得以成型。

談及創作團隊有多少人時,姜劍波回答:「500多人參與其中。」他向記者一一羅列團隊中的參與者,有晉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國內外頂尖的攝影師,山西及山西籍媒體記者朋友,旅遊界和戶外界的同行,僅包括編輯審校、排版設計、地圖製作、推廣營銷、印刷製作在內的核心工作團隊人員就達20多人。

創作過程中,該書主編、三晉出版社·問弗文化工作室創始人張婷和兩名助理編輯,見證了本書從孕育到出生的全部過程。該書總設計師賈興國推掉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等重要工作,和助理設計師閆花成從封面設計、內文排版、修圖調色、周邊設計到現場印刷,將4月到10月的半年時間全部留給了這本書。還有完成了書中幾乎所有手繪地圖、手繪圖件的申龍霞,為該書設計系列地形圖的謝封宇老師及其團隊……

姜劍波說,要感謝這些人,但感謝的人遠不止這些,是他們對山西的熱愛與堅持,共同打造了《大地上的山西》。

28個人文地理坐標點亮中華文明

四十億年來的地質演進和五千年來的人類文明,在大地上的山西如「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大地上的山西》如一位持炬覓徑(晉)的尋寶人,沿著這些不按地理單元和行政區劃展布的脈絡,點亮了28個極具里程碑性質的人文、地理「燈塔」,猶如二十八星宿般連綴成中華文明的璀璨星空,照亮了我們的來路,輝映著我們的當下,激勵中華兒女穩健走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

《大地上的山西》以「天、地、神、人」為主脈絡,融合了自然、土地、精神、社會4個空間,精選了山西的28個人文地理坐標為星宿,次第點亮了中華文明探源的曙光,梳理、論證和闡釋了「認識中國,從山西開始」的文化脈絡。

談及書中為何是4個大篇28個章節,姜劍波道出了「玄機」。他說,關於世界構成,東方聖賢老子的「天地人道」四大合一思想和西方學者海德格爾的「天地人神」四重整體理論不謀而合:「天」即山川日月、風雲雨雪等自然空間;「地」即承載人類和萬物生長的土地空間;「人」即由人類生產、生活聚合而成的社會空間;「神」或「道」即社會運轉規律及由此產生的思想精神空間。「大地上的山西,恰是以清晰、立體、持續、完整的基因鏈構築起的,中華文明賴以孕育、誕生、發展、延續的『天—地—人—神』四重整體空間。而這個整體空間,又是由看似散落實則極富規律的28個人文地理坐標連綴完成的。」

這些坐標雖然沒有按行政區劃分區歸類,實則涵蓋全省11個市。姜劍波解釋,拿忻州市來說,從行政歸屬看只包含五台山、系舟山、大雁門三篇,實則太行八陘、大同火山群、五台山、恆山、大雁門、呂梁山地、黃河晉陝大峽谷、系舟山八篇都與其緊密關聯;拿晉商文化圈來說,表面看只寫了白銀谷一篇,實則太行八陘、大同、太原、白銀谷、杏花村、張壁、磧口、霍山—廣勝寺等篇都深度涉及晉商文化。

原創地圖經專業指導反覆審核

《大地上的山西》封面圖片,是一張山西地圖。三晉「表里山河」在凹凸有致的立體圖上一目了然:巍巍太行山脈和呂梁山脈如巨獸橫臥左右,拱衛山西,形成一座天然的城堡。

該書精心原創63張地圖、手繪圖,並調動150位國內外頂級攝影師(機構)精選出361張極致影像,補充了文字的局限性,便於讀者更好地閱讀。

姜劍波告訴記者,地圖採用了UV凹凸地圖、三維地形圖、平面地圖、手繪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多種形式,與星球研究所、無用研究社等國內多家頂級設計單位進行了合作。即便如此,部分地圖仍達不到要求的效果,只好由團隊設計師賈興國、申龍霞、閆花成進行二次創作,並通過山西元圖測繪的專業指導、山西省自然和資源廳的反覆審核,歷時兩年半才全部完成。

此外,圖片編輯前,姜劍波和團隊從攝影師朋友、視覺中國等專業圖片網站等線上平台,山西畫報、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等專業機構及各地攝影家協會考察過程中偶遇的攝影展、攝影師作品集中收集到超過1萬張圖片,經過精挑細選、百般斟酌,由他和設計師、編輯組成的四人小組終極選定。

值得一提的是,隨書贈送了1.2米長《雲岡石窟全圖》手繪長卷、宣紙精印慈福寺木刻版《五台山聖境全圖》、永樂宮三清殿「朝元圖」壁畫及棉卡紙覆刻版宋《義勇武安王》像,書後還附有「山西名人譜」。

「這些偉大的藝術結晶,不僅是中華人文精神的至高體現,也會將三晉大地的吉祥安和帶給書籍擁有者。另外,通過山西人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山西、了解中國,山西是回得去的『古中國』。當我們走在大地上的山西,稍不留意就會與自帶著堯舜遺風的古人、今人擦肩相遇。」 姜劍波說。

如此精緻的作品,在製作過程中投入的成本超出了姜劍波的預算。他告訴記者,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共10000冊,投入成本核算下來達120萬元,比他原先預算的70萬元超出將近50萬元。

《大地上的山西》從書封到目錄都設計得別具一格。書中至美文筆、絕美圖片、精美地圖,不得不讓人想一睹為快。姜劍波希望大家通過這本書重新認識山西、發現山西、更加熱愛山西,也希望這本書能給文旅從業者帶來新的信心、新的啟發、新的動力。

來源:山西青年報 作者:田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09c3d94654fbcf2631a1dc4cb488b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