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季結束仍有公司未「交卷」,多家企業瀕臨退市,業績為A股「差生」

2024-05-06     鈦媒體APP

原標題:年報季結束仍有公司未「交卷」,多家企業瀕臨退市,業績為A股「差生」

封面圖片由AI生成

2023年年報、2024年一季報披露季收官。5354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23年年報,但仍有上市公司未交卷。截至5月6日,據不完全統計,*ST越博(300742.SZ)、普利製藥(300630.SZ)、*ST三盛(300282.SZ)、威創股份(002308.SZ)、ST華鐵(000976.SZ)等5家上市公司均未披露年報以及一季報。

值得注意的是,5家年報難產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是被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的*ST、ST類公司。而從業績上看,上述公司近年來業績表現較為一般,威創股份更是頻繁陷入虧損。

由於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除了*ST三盛和*ST越博,其他3家公司在5月6日開始停盤,若之後兩個月無法完成年報披露,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延期原因「五花八門」

從延期原因上看,相關公司財務信息未能完成核實查證,會計事務所合作到期、過往財務信息「造假」是年報難產的主要原因。

其中,威創股份、ST華鐵,均因為相關財務信息未能完成核實而延期披露。

威創股份表示,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在審議公司2023年年度財務報告及內部控制報告中未能過半數通過,審計委員會不能通過的理由包括對財務報告披露公司無實際控制人的表述無法合理保證;2023年9月28日至10月27日公司向深圳博海產業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凈轉出13.269億元,管理層對該款項性質無法判斷,無法實施減值測試。此外,2023年度公司還發生其他大額資金進出和交易事項,無法保證其在財務報告中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

而ST華鐵給出的原因也是,因年報所涉及的部分信息暫無法核實查清,公司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

公告信息顯示,ST華鐵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在履職過程中發現,2023年報告期內公司仍存在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流出,目前公司對其性質和金額未能核實查清,導致審計委員會無法對公司《2023年年度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作出判斷。

除了上述的原因,*ST三盛與*ST越博,則是因為會計師事務所「撂挑子」而無法按時披露年報。

公告顯示,4月25日,*ST三盛收到北京興榮華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夥)發來的《解約通知書》,北京興榮華辭任年審會計師,導致該公司無法在法定時間內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

鈦媒體APP注意到,在*ST三盛2023年財報的審計過程中,北京興榮華已經是第三家辭職的會計事務所。

對於年報披露前辭任,北京興榮華在解約通知書中直言,在會審過程中,發現上市公司至今未按照約定如實、完整、及時、規範地提交被審計資料,缺乏關鍵審計證據;不及時回復監管機構提出的關注事項,部分董事對關注事項回復內容仍持有不同意見;甚至部分人員在溝通過程中存在言論不當的行為。

4月30日晚間,*ST越博披露公告稱,因年審機構辭任公司2023年度年審會計師,公司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過半數董事保證真實、準確、完整的2023年度報告。

另外,也有公司由於財務信息「造假」而被監管勒令自查,因此無法及時披露年報。

普利製藥公告稱,公司無法在4月30日前披露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一季報。公司稱,於4月16日收到海南證監局出具的《關於對海南普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海南證監局在現場檢查中發現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報告中營業收入、利潤等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要求公司對相關年度營業收入、利潤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自查。

普利製藥表示,因自查整改尚未結束,目前無法確定2021年、2022年的財務數據,公司尚無法向2023年年報審計機構提供2023年期初數準確的審前財務報表。因未向2023年年報審計機構提供經公司確認生效的審前財務報表,截至4月30日,年報審計機構尚未出具2023年審計報告。

從延期時間上看,上述公司均未提及年報披露的具體時間,從5月6日開始,上述公司均開始停牌。

多家企業業績陷入虧損

上述5家公司分布在各個行業,從業績上看,上述幾家公司近幾年業績表現均不令人如意。

威創股份近年來業績大幅虧損。2019年,公司爆出12.31億元巨額虧損。2021年,公司再度虧損3.96億元。此前,公司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000萬元-7000萬元。

普利製藥自上市以來,2017年至2020年營收、凈利均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但業績增速自2018年後呈逐年放緩趨勢。2021年、2022年,普利製藥營業收入分別為15.09億元、18.06億元,營業收入增速依次為26.94%、19.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17億元、4.21億元,凈利潤增速依次為2.25%、0.96%,其業績增長已逐漸承壓。

2023年前三季度,普利製藥營收、凈利雙雙出現下滑。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普利製藥實現營業收入13.52億元,同比下降1.3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4億元,同比下降11.23%;實現扣非凈利潤3.53億元,同比下降19.18%。不過,目前公司進入財報自查期,上述並非最終數據。

而對於幾家被ST的公司來說,近幾年業績表現更為「慘烈」,2022年12月,*ST越博爆發控制權爭奪後,便因2022年年末凈資產為負被實施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隨後,公司糾紛不斷、訴訟纏身、資金鍊斷裂,甚至連審計費用都無力支付。*ST越博2023年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年末凈資產為-2.38億元至0萬元。

2022年,ST華鐵業績遭遇「滑鐵盧」,實現營業收入5.73億元,同比下降69.3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0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僅一年便虧掉公司上市23年以來的全部凈利潤。高達11億元的商譽減值是導致ST華鐵去年業績大虧的主因之一。去年前三季度,ST華鐵實現營業收入5.95億元,同比減少64.13%;歸屬凈利潤5601.99萬元,同比減少81.87%。

業內人士表示,按期披露年度報告是上市公司最基本的法定義務。根據《證券法》第七十九條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四個月內,報送並公告年度報告,其中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經符合該法規定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根據《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若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若公司未被實施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股票將自法定披露期限屆滿後次一交易日開始停牌。若公司在股票停牌兩個月內仍未披露年度報告,公司股票將復牌並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而*ST三盛、*ST越博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且已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標準,股票將被終止上市。(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於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03f9fe035a7c3282b9b4f6f37d374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