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旅行,為何不能錯過東湖?全國最大的楚文化遊覽中心就在這

2023-04-11     蘇丹卿

原標題:武漢旅行,為何不能錯過東湖?全國最大的楚文化遊覽中心就在這

武漢之行,為什麼不能錯過東湖?

如果你想在秀麗山水間了解古楚國八百年的歷史,東湖稱得上是一個絕佳的遊覽勝地——全國最大的楚文化遊覽中心就在這裡(具體位置在東湖磨山景區)。

沿著湖畔,從穿過楚城門下的那一刻起,便開啟了千年的楚文化之旅。楚文化是春秋時期南方諸侯國楚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華夏文明、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遷後,便在荊楚大地上創立了一種新的地域文化。

這種文明、文化既可以在博物館裡通過古老的文物進行心靈上的交流,也可以在山山水水間暢遊古楚的精神內涵。

進入城門有楚人進行商賈貿易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立於山巔,更有層台累榭、高聳入雲的【楚天台】雄踞磨山第二峰,以及用15.6噸青銅鑄造的氣勢磅礴的【鳳標】。

還有號稱碑、字、文三絕的《離騷》碑刻,全國最大的「惟楚有才」石雕園和南國哲思園等,古樸又恢宏的楚文化遊覽區可謂是集中展現了楚文化的精髓,在一定範圍內濃縮了精華。

楚俗尊鳳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這種古老的信仰狀態在今天的楚門之上就可窺見一二。

楚城門坐落在山水相連的隘口處,登上楚城,一覽東湖碧波蕩漾是許多遊人必行之事。在這廣闊的山水間,古楚文化的氣息撲面而來。

楚國是最早修築長城、設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而東湖楚城則是對湖北荊州古紀南城的歷史再現,楚城門的造型和規模是紀南城中選取的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始建於1992年)。

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牆、箭樓、望樓和隱於山間的烽火台所組成,其城牆117米長、23.4米高,由湖面向上延伸。

其中,陸門最上方的雙闕望樓顯示了城門特有的靈秀,雙闕之間的雙鳳脊飾,是由出土文物虎座鳳架鼓演變而來的。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水門,水門就是指開在水面上的城門,這是南方特有的建築風格之一,方便水面上的船隻行進。

東湖楚城沿襲了這一文化特徵,,遠遠望去,別有一番風情。尤其是日落西下時,穿過水門的餘暉極為耀眼。

置身此處,可遠遠望見那座矗立在磨山第二峰的楚天台。

楚天台是楚文化遊覽區的標誌性建築,按古楚國章華台「層台累榭,三休乃至」的形制而建。雖然不曾見識過章華台的真正風采,但「楚王好細腰」的典故深入人心。

試想一下,在今天的楚天台里外,無數「細腰遊人」紛沓而來,這會使當年的楚王有多激動呢?

楚天台內有荊楚文物、工藝品、楚國名人蠟像展以及編鐘樂舞演出。站在楚天台最高處,一邊聆聽那宛如天籟的楚樂,一邊俯瞰東湖全景,真是有「極目楚天舒」的感覺。

在楚天台對應位置的正下方,是一對各高7.2米,重達7.9噸的鳳標。其設計靈感是按照文物虎座鳳架鼓的原型稍加改進而成,它們相對拱成半圓形,展示了楚人鳳水合一、與日同輝的藝術內涵。兩鳳尾部的長羽凌空懸立,形似兩團火焰,也展現了楚人崇火尚鳳的民族信仰。

鳳標與楚天台位於同一條中軸線上,由陡直的345級台階相連。

在楚城門的右側便是古色古香的楚市,楚市占地約5000平米,全長近200米,經營以楚文化藝術為特色,出售編鐘、漆器、奇石,刺繡等。

楚市的商鋪建築也是以楚式風格為主,于山林掩映之下,別有美感。

此處也隱約可見楚天台,不禁讚嘆,穿過楚門後,像是時空穿越來到了楚國。若不是楚市尚在清冷中(好像還未完全對外營業),還真有穿越的錯覺。

楚才園(惟楚有才)是一個靜謐之地,古木參天,草木繁盛,倍顯綠野與生機。單看自然風貌,這裡還真是一個安靜的幽深之處。但它卻集中展現了古楚國八百年的歷史,堪稱東湖楚文化建設的經典之作。

內有刻石、鑄鐵、鑄銅作圓鑄33尊,浮雕25組,表現了楚國的名人、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值得細細觀賞。

尤其是在這樣寧靜、幾乎無人打擾的環境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像是汲取了楚文化的精髓。類似這樣的去處還包括南國哲思園,主要展現楚人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等。

一番遊覽之後,不禁讚嘆——在這裡靈秀山水間,感受楚之風情,真是一次收穫之旅。

湖北為古楚國腹地,很有必要將楚文化發揚光大並集中展現。武漢東湖根據歷史典籍和傳說所建成的這一片楚文化遊覽中心,不僅豐富了東湖文化,也增添了許多色彩。

其實,除了磨山景區,東湖的聽濤景區也是悠揚著楚文化的美妙,有屈原像、行吟閣等。

面對即將到來的五一長假,若想在武漢進行一次深層的楚文化之旅,其經典路線為:湖北省博物館(從文物中認識楚文化)——遊覽聽濤景區(了解屈原可能遊覽過東湖的歷史背景)——坐船至磨山景區(通過楚文化遊覽中心將在博物館裡的所見所識得到進一步提升,且坐船途中還能感受東湖的湖光山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00d5ef937270edd775089f525f884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