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紡服專業市場成交額明顯下滑!下半年江浙織機在「硬撐著」

2022-08-17     道君說財

原標題:上半年,紡服專業市場成交額明顯下滑!下半年江浙織機在「硬撐著」

上半年,紡服專業市場成交額明顯下滑!下半年江浙織機在「硬撐著」

去年訂單火爆、「一廠難求」的現象在今年出現反轉——紡織服裝行業正在經受近年來都沒有過的冷清。

「今年確實很淡,比2020年還難,訂單起碼比去年減少了四成。」江蘇紡織重地吳江一家紡織小企業負責人岳進告訴記者,周邊中小企業的境況都差不多,年初經歷的是原材料漲價、產品價格卻提不上去的利潤侵蝕,現在則是訂單慘澹。

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孟卓對第一財經表示,受訂單回流影響,去年服裝廠的生產緊張,「單子做不完」,但今年多數工廠的單子到9月就基本沒有了,去年此時是能排到至少11月,接下來也還能繼續有單落, 今年差不多比往年提早了兩三個月進入「空閒」狀態。

上半年

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成交額明顯下滑

2022年3月至6月,受疫情影響,上海、廣州、杭州、瀋陽、海城、紹興、新疆等各地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經歷了長時間閉市,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流通網絡中的東北、西北、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重點流通集散中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紡織流通整體交通網絡受阻,導致2022年上半年整體成交額明顯下滑。

上半年,流通分會重點監測的46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含市場群)總成交額達到5447.97億元,同比下降8.70%。其中,6家市場成交額同比上漲,占總成交額的59.43%,平均增幅為5.92%;40家市場成交額同比下降,占總成交額的40.57%,平均降幅為24.05%。

(一)市場運行效率分析

從市場運行效率看,2022年上半年重點監測的46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平均運行效率(年化)為48939.03元/平米,同比下降8.70%;平均商鋪效率(年化)為374.11萬元/鋪,同比下降8.67%。

(二)市場區域結構分析

從區域結構看,上半年,46家重點監測市場中,東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4866.02億元,同比下降7.21%,占到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89.32%;中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421.84億元,同比下降16.15%,占到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7.74%;西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160.10億元,同比下降27.16%,占到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2.94%。

46家重點監測市場區域成交額分析:

下半年

接單依舊困難,停產的意願也在上升

2022年二季度以來,不少紡織服裝廠依舊遇到了出口訂單下降的問題,尤其以中小企業為主。

從數據來看,6月棉紡織行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38.81%,環比下降5.93%,同比下降23%。其中新訂單指數回落到30%以下。

2020年疫情暴發後,新訂單指數一直略低於50%的榮枯線,直到2020年末至2021年中轉為景氣,一度超過70%。但是,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新訂單指數就直線下降,之後持續在低位徘徊,最低下降至23%,遠低於榮枯線,是自2014年以來最低迷的一段時期。

(備註:PMI是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綜合指數,由5個擴散指數加權而成,新訂單就是擴散指數之一,上圖為新訂單指數變化。50%為榮枯分水線,高於50%代表期望值高,低於50%則是衰退的信號。)

從宏觀數據上來看,2022年上半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表現還不錯。根據海關總署7月13日發布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564.9億美元,同比增長11.7%。

這個數據的指向似乎與PMI不太相符,主要原因在於訂單的「時間差」。通常情況下,甲方會提前半年甚至更久下單,因此今年上半年出口的貨物基本是去年訂的。現階段企業接不到訂單,將影響下半年的出口數據。

7月26日,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與5月前相比,超過一半紡織企業表示訂單未出現好轉。此次調查涉及65個企業樣本,在紡織外單方面,近80%的企業表示訂單減少,約18%的企業表示外單基本穩定,僅約3%的企業訂單增加。

由於接單困難,部分企業正在通過降低開工率減少成本,停產的意願也在上升。從中國棉紡織行業月度分析報告中可以看到,從4月開始,集群內開工企業的數量同比不斷下降,設備利用率也從2月的85%左右降至6月的68%左右。同樣下滑的還有從業人員數量,2022年年4月,受疫情影響,從業人員同比下降22%,6月最新的數據則是同比下降12.7%。

消費市場因疫情防控而被凍結

織機在「硬撐著」

根據行業數據,目前江浙地區整體織機開機率不足五成,處於過去5年里的最低位。即便如此,坯布的庫存也呈現上漲態勢。為了維持開機,訂單之外,他們會繼續生產一部分庫存「硬撐著」。對比來說,2021年7月,由於紡織服裝行情好,坯布庫存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這個行業98%都是中小企業,生意和往年比的確慘澹,尤其商貿市場更是門可羅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兼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胡柯華告訴記者,行情差的更主要原因還是需求不暢,「消費市場因疫情防控而被凍結」,上半年國內紡織服裝消費下降了近20%,國外市場也在萎縮。

(來源: 第一財經、財經十一人、中國紡織報、化纖頭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e2b40d19ff761d22d6bbfeedba0eb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