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敦煌不是看一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是看一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2023-04-19     每經影視

原標題:「看敦煌不是看一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是看一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數字化為大眾「進入」敦煌藏經洞提供了多元路徑。

4月18日「國際古蹟遺址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正式上線。

敦煌藏經洞是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大發現之一,其中出土了6萬餘件公元4世紀至11世紀的古代文獻和藝術品,被譽為「打開世界中世紀歷史的鑰匙」。

可惜的是,在清朝末年,敦煌藏經洞命運多舛,洞中文物流散世界各地;而博大精深的敦煌學,又有很高的專業門檻,這兩個原因讓公眾對敦煌藏經洞知之甚少。如今,通過小程序,公眾可以沉浸、互動地「穿越」多個歷史時期,細觀藏經洞的瑰麗文化。

在「數字藏經洞」正式上線當天的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長羅靜表示,希望藉由「數字藏經洞」的發布,加強數字賦能、科技創新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應用,推動更多文物資源上「線」入「雲」,破「屏」出「圈」,不斷豐富中華傳統文化基因的當代表達,讓更多優秀文化成果為人民共享。

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長羅靜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以毫米級高精度復現敦煌藏經洞

於敦煌學百年的研究成果,和「數字敦煌」多年積澱,「數字藏經洞」以遊戲科技的技術優勢,通過全新的理念和體驗模式,率先開創了「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這一形態。

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表示,「數字藏經洞」是首次在虛擬世界以毫米級高精度復現敦煌藏經洞,讓海內外的藏經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現、重生。

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數字藏經洞」綜合運用高清數字照掃、遊戲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動態光照等遊戲科技,在數字世界生動再現了藏經洞及百年前室藏6萬餘卷珍貴文物的歷史場景。

公眾在手機上登錄「雲遊敦煌」小程序後,即可進入高清還原的藏經洞中,近距離觀賞洞窟里的壁畫、彩塑和碑文等細節。同時,公眾還可以通過人物角色扮演,「穿越」到4個不同時段,與洪辯法師等8位歷史人物互動,「親歷」藏經洞的前世今生。

「數字藏經洞」正式上線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沒有可以永久保存的東西,莫高窟的最終結局是不斷毀損,我們這些人用畢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就是與毀滅抗爭,讓莫高窟保存得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在很多場合一再說起類似的話。

「保護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止。」樊錦詩曾對媒體說。她對兩種保護的方法做了闡釋,「一種是用化學、物理、工程等技術,修復有病害的文物,使修復後的文物能延長壽命。但任何先進的保護技術,只能延緩文物的壽命,無法扼制壁畫和彩塑的退化趨勢。第二種方法,就是運用數字儲存技術,永久地保存莫高窟文物信息及其珍貴的價值。」

與時間抗爭,古老的敦煌在數字化探索與保護上走在前頭。經過漫長的搶救階段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莫高窟的文物保護工作進入「科學保護時期,並在三十多年前就開始了數字化探索。「比如用數位技術採集壁畫,與文物局、高校合作,研發了一整套數字採集的關聯技術和裝備,完成了將近300個洞窟的採集。」蘇伯民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字化成果在敦煌文物的保護、研究、弘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來,希望能通過『文物+科技』的融合,創新性展示更多敦煌文化優秀成果,探索開創文物展示體驗新範式,有力促進敦煌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物『活起來』,不斷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蘇伯民說。

每一朵雲、每一個字都有根有據

在「數字藏經洞」的發布儀式上,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趙曉星發表了題為《敦煌藏經洞的文化宇宙》的主旨發言。她表示,與傳統博物館的參觀模式不同,這次「數字藏經洞」充分利用遊戲科技的「數字生產力」,在互動體驗中不僅能加深對文物的了解、更引起探究歷史的興趣。

「數字藏經洞」發布現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趙曉星介紹,「數字藏經洞」以復原歷史場景為目標。在整個研發過程中,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團隊以青年學者為主,覆蓋文獻、藝術、考古、建築、音樂、數字化等各個領域,每一個場景和細節都進行了細緻考證。「從一朵小小的雲,到展示給大家的每一個字,數字藏經洞的所有細節都是有根有據的。」

比如場景中的三界寺,是歷史上莫高窟附近的著名寺院,但至今沒有找到遺址的所在。學者們通過敦煌文獻P.T.993《吐蕃寺院圖》、莫高窟周邊現存古建遺址,結合敦煌壁畫中的建築圖像,構建出一座符合敦煌五代宋寺院特徵的「三界寺」。

趙曉星表示,為了能讓公眾對藏經洞的歷史有清晰的認知,專家團隊盡力確保「數字藏經洞」所傳遞敦煌學知識點的準確性。「敦煌遺書的流散是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數字化回歸能實現全世界敦煌遺書重回故里的夢想。敦煌文化從來不是固步自封的,它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看敦煌不是看一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是看一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數字藏經洞」由騰訊遊戲CROS團隊提供研發技術支持。在發布會上,騰訊互娛副總裁、CROS團隊負責人崔曉春分享了「數字藏經洞」綜合運用的前沿遊戲科技能力和互動方式:首先是高精數字孿生。為了還原莫高窟1600米外崖面原貌,以及毫米級高精度復刻莫高窟「三層樓」和第16、17窟,「數字藏經洞」通過數字照掃、三維建模技術,渲染了超過3萬張圖像,生成9億面的超擬真數字模型。

現實中莫高窟「三層樓」和數字世界的「三層樓」對比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第二,是遊戲引擎渲染。基於遊戲引擎PBR技術的高品質渲染,「數字藏經洞」營造了極具真實感的環境氛圍,同時基於全局動態光照技術,還原了上午10點的太陽光照效果,並在窟內加上了「開燈」的觀賞模式,將甬道、壁畫、告身碑逐一照亮。

所有這一切,形成了超過36GB的龐大數字資產,但公眾只需要在手機上輕輕點擊就能體驗。

「數字藏經洞」生動再現了藏經洞百年前室藏萬卷的歷史場景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崔曉春認為,遊戲產業的發展,積累下了一個立足前沿科技的技術體系,這些技術和製作管線不僅能用於遊戲產品研發,也可以運用到數字文博領域,帶來全新的呈現方式與體驗形態。遊戲科技,正在超過遊戲產業的範疇,為文化遺產數字化乃至更多領域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推動遊戲成為具備更多可能性的「超級數字場景」。

記者|丁舟洋 編輯 |文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e1e73ecd7f4e5533c9016dcb615e9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