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購買一架戰鬥機,對其拆開分析並複製出一架?

2023-12-18     怪羅科普

原標題: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購買一架戰鬥機,對其拆開分析並複製出一架?

小時候我們村裡有了第一台彩色電視的時候,經常會聽長輩聊中國彩電是怎麼來的,當時最流行的說法就是我們的工程師從其他國家購買了全新的彩電,然後通過拆解分析複製出了自己的彩電。

彩電的故事可能是杜撰的,也可能有一定真實性,但無論如何我對此印象深刻。

長大一點之後,當我知道其他國家的戰鬥機比我們優秀許多的時候,我就想著為什麼我們不購買一架別人的戰鬥機來拆解並複製它呢?

所以,有趣的問題是,我們真的可以通過購買一架戰鬥機,然後直接複製出一架嗎?

這裡可以直接說我的答案,對於彩電來說可能是可以的,但是要複製一架性能相當的戰鬥機幾乎是不可能的。

原因當然是因為彩電非常簡單,而戰鬥機非常複雜。

一架再普通的戰鬥機都涉及數萬個零件,每個零件可能又是由自己的數千個子零件組成,每種零件都有自己的材料,整架飛機涉及至少數百種不同材料。

如果你要複製一架飛機,並不是把所有零件的尺寸給它按照等比例生產出來就好了,而是要了解所有材料的屬性。

了解了材料的屬性還只是基礎,你可能還要生產出這些材料。當涉及復合材料領域時,會遇到有關纖維細節、樹脂系統細節等各種類型問題。

如果我們要把所有材料原裝地研發和生產出來,這可能可以實現,但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以及很多的經費。

最重要的是,即便得到了所有材料,以及所有零部件,該戰鬥機研發製造過程中一些失敗經驗也是無法得到的,而這些經驗是完善技術的關鍵。

其實,很多時候對於戰鬥機這種真正複雜的機器來說,購買一架並複製它所需的成本可能會遠遠大於一直購買並使用它。

所以,大部分國家並不會這麼去做,因為你有能力購買到第一架,就能夠獲得第二架和更多架,幹嘛還要費力去複製它呢。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得到第一架飛機的,因為大部分國家,只會把他們願意出售的機型出售給自己願意出售的國家,通常是落後的機型,以及出售給彼此同盟關係的國家。

而真正想要了解你和複製你技術的國家往往是和你敵對關係的,因此獲得第一架戰鬥機並拆解和複製它,在歷史上一直都在發生,直到今天都沒有停止過。

得到一個完整的產品之後,再對該目標產品進行逆向分析及研究,這個被稱為逆向工程,而逆向工程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軍事和一些商業機密。

估計從人類開啟工業時代開始,人們就在不停的通過購買或者其它渠道獲取別人的產品,然後試圖複製或者分析他們的技術。

對於武器的逆向工程而言,估計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達到了頂點,當時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想方設法、明里暗裡試圖從對方那裡通過相應的手段得到彼此的技術,當然也包括戰鬥機。

圖:Tupolev Tu-4和B-29

據信,蘇聯的Tupolev Tu-4就是美國波音B-29的逆向工程仿品,蘇聯具有完善的軍工廠,所以複製這種當時最先進的遠程轟炸機甚至都沒花多少時間。

B-29是美國戰勝日本的關鍵因素之一,整個二戰期間空襲了日本34790架次,蘇聯也很想擁有這樣的遠程轟炸機,但美國一直拒絕銷售。

不過,這並沒有難倒蘇聯,在1944年的7月到11月,短短四個月的時間,他們通過各種手段扣留了三架完整的B-29。

1945年開始投入仿製B-29,到了1947年就成功生產出第一架仿品,也就是Tupolev Tu-4,之後他們總共生產了1200架這個轟炸機。

但是,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要通過逆向工程複製性能相同的戰鬥機是幾乎不可能的,即便是蘇聯也一樣。

圖:Tupolev Tu-4

Tupolev Tu-4隻是複製了B-29的外觀而已,它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它的發動機非常容易過熱,而蘇聯的工程師並沒有找到解決辦法。

所以到了50年代中期,蘇聯空軍的Tupolev Tu-4全部退役,而60年代初期,蘇聯海軍的Tupolev Tu-4也全部退役。

Tupolev Tu-4出現得快,退役得也很快,可以說明通過逆向工程確實可以快速仿製出產品,但是也確實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不過,蘇聯通過複製B-29,為之後的噴氣式戰機發展奠定了基礎,據信蘇聯後來的戰鬥機,包括儀表、傳感器、電機等精密部件在內都有B-29影子。

這(得到相應啟發)是逆向工程最重要的部分,你可以不用複製出完全一樣的戰鬥機,但是你可以很好的窺視別人的技術。

但也逆向工程的存在,那些包含真正重要的技術,任何國家都不會把它輕易出售給別人。

參考:

[1].百度百科「圖-4轟炸機」詞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dfc680e4b49e3815d377a3ce404a1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