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為何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後人評說這就是人性

2024-01-17     阿斗愛

原標題:鄭成功為何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後人評說這就是人性

作者:吳關青史

本文作者原創,洗稿、抄襲必究

卷首語

大家好,這裡是吳關青史,我是關叔。想了解更多有趣歷史知識,請點擊關注哦

以前看電影對於趙文卓演繹的鄭成功印象很深。忠肝義膽,精忠報國。

後來看了電影我又去了解了一下鄭成功,就覺得滿腔的意難平。少年得志,到和父親的決裂,再到最後的猝死。鄭成功的人生其實能用悲劇兩個字來概括。

這裡還是要糾正一下歷史常識,鄭成功其實應該叫做朱成功,朱姓是他21歲時候南明皇帝賜給他的,所以應該叫他朱成功。

鄭成功的抗清人生

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結束了荷蘭長達38年之久的占領。不得不說,鄭成功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可是就在他收復台灣的第二年卻突然猝死了,時年39歲。

鄭成功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是他的父親在日本經商時期,娶了日本女子田川氏生下的兒子。在日本鄭成功出生的地方,現在還有一塊石碑,每年的7月14日,都有紀念鄭成功的活動。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常年漂泊在海上,帶有草莽性質。後來在鄭成功六歲的時候被明朝招安做了南安侯,就把鄭成功和他母親接到了福建泉州。

鄭成功打小就聰慧,崇禎十一年就考上了廩膳生,三年後又迎娶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可以說是人生贏家。

後來在崇禎十七年又到南京國子監讀書,師從江南大儒錢謙益,並改名鄭森。

鄭成功的少年時代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年少得意。如果按照這樣子下去,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好景不長,同年,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自殺,後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進駐北京城,少年鄭成功的人生命運自此改變。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鄭芝龍、鄭鴻逵兄弟於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鍵稱帝,七月改元「隆武」。

面對強大的清軍,鄭成功多次帶兵上前線抗擊。誰都不知道這個草台班子隆武政權能夠抗多久,但是鄭成功不管這些,他在前線最終勇猛,得到朱聿鍵的賞識,賜姓朱,並將原名森改為成功。從這時起,鄭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自是,朝廷內外都稱朱為國姓,普通百姓尊稱他為國姓爺。

1646年(清順治三年,隆武二年)起,鄭成功即開始領軍,多次奉命進出閩、贛與清軍作戰,頗受隆武帝器重。然而真正握有軍政大權的鄭芝龍,卻無意全力抗清,後來甚至不顧眾人反對投靠滿清,以為能夠加官進爵。可惜清廷出爾反爾,不但將鄭芝龍擄掠到北京,還出兵攻打南安,鄭成功的母親此時正好在南安,面對清兵卻毫無懼色,慷慨自盡。

鄭成功退金門,攻打台灣,趕走荷蘭人,光復台灣,並且韜光養晦,將台灣經營成一個縮小的大明朝。

關於鄭成功反清復明的目的,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態度,有人說他忠於明朝,有人說他想自己當皇帝,也有人說他為了報仇,其實無論哪種解釋,他的夢雖沒有成功,卻成就了祖國,為祖國江山付出了最後一絲餘力。

鄭成功的糟心事

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在鄭成功的部下中頗有威望,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率師取台灣,命鄭經鎮守思明州(今福建廈門),調度沿海各島。當時鄭經十九歲。

鄭成功還為鄭經安排了一段婚事,娶的是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那個年代雖然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這女子好不好看,端莊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投意合。唐氏和鄭經就是這樣,兩人貌合神離,鄭經連碰都不碰她一下。

可是後來鄭經卻給父親去信說自己給他添了個孫子,是侍妾生的,叫鄭克臧。鄭成功很高興,還給鄭經一點財物打賞。

「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反加賞賚。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乎?」

把鄭成功罵了個狗血淋頭,說你鄭成功是怎麼管教孩子啊,你知不知道自己兒子乾了什麼好事,你連自己家都管不好,還怎麼來管理好一方土地?

怎麼回事兒呢?原來這個鄭克臧是鄭經和鄭成功的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氏生下來的,這說白了就是亂倫。

鄭成功這個大怒啊,他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啊。盛怒之下,他馬上命兄鄭泰到思明斬妻子董氏、長子鄭經及剛生下來的孫子鄭克臧。只不過鄭泰和洪旭等人議論說:「夫人和少主怎能殺害呢?」於是提議僅斬陳氏及其子復命。

結果鄭成功不同意,又派了另外一幫人去廈門執行命令。可是這次去是去了,卻發生了廈門眾將士集體抗命的情況。結果鄭成功在憂憤中離世。

根據史料記載,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曆十六年)五月初八鄭成功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

一代英雄就此悲愴落幕,令人唏噓。

真相

說說為什麼鄭成功的將士敢屢次違抗軍令?難道都是因為重感情?

根據夏琳《閩海紀要》和江日升《台灣外志》的記載,鄭成功病情一開始並不嚴重,還能看書、觀台、飲酒,有人認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

李光地《榕村語錄續集》提到:「馬信薦一醫生以為中暑,投以涼劑,是晚而殂」(據江日升《台灣外志》的記載,其死期距成功去世也不過5 天)。夏琳《閩海紀要》中記載鄭成功臨終前都督洪秉誠調藥以進,被成功投之於地,然後成功「頓足撫膺,大呼而殂」。林時對《荷蘭叢談》中說成功「驟發顛狂」,「咬盡手指死」。

這些說明什麼?

那就是這些將士都知道鄭成功有病了。但當時鄭成功只有39歲,說起來也不過是剛到中年,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怎麼會突然病亡呢?

那背後真相就只有一個,那些將士知道鄭成功必死。至於怎麼死,令人尋味。

還有一點就是鄭成功雖然名義上節制廈門,但廈門實際上已經被鄭經經營成了自己的大本營,這些將士實際上都是鄭經的人,對鄭成功聽調不聽宣。

而且如果殺了鄭經,那麼等到鄭成功死了,台灣也就易易主了,所以利益驅使下他們採用了這種不忠的方式,就是為了守住來之不易的富貴。

可憐鄭成功英雄一世,卻因兒子和部下所污,這就是人性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繼續關注吳關青史,我是關叔。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關注加轉發哦,咱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c302ae8e8b71bcfd382c990b18e76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