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京發展布局和房價關係說些觀點

2019-10-18     樓市飛說

筆者題記

大南京是十朝古都,傳統主城的體量是狹小有限的,土地供應剛性制約是不言而喻的。近期樓市行情依稀「燃情」,來自各種途徑多種消息關注者亦多、價格毫釐因地有別,大抵是難以準確判斷的。

其實,城市發展好壞,社會經濟治理良否與房價水平聯繫是頗為緊密的。因此,城市發展走向是樓市榮衰的「風向標」,須把脈研判城市未來前景來預判城市發展硬性指標,判斷房地產價值幾何和升降趨勢。本文就南京發展、布局和房價關係細說些觀點。

01

優化布局,提供城市骨架支撐

構建大都市區格局,構建以主城為核心、以江北新區、東山(空港)、仙林(湯山)為重點的都市區格局,完善「多心開敞、軸向組團、擁江發展」的城市空間布局。

強化區域經濟文化、科技創新、金融商務中心地位,以優化綜合服務功能和人居環境為重點,提升集聚力和輻射力。高標準建成河西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完善東山、仙林、溧水、高淳副城功能,建設智慧、生態的南部新城和港、產、城融合的空港、海港、高鐵樞紐經濟區。

將新城和副城發展為疏解主城非核心功能和人口的承載地。加速調整四大片區工業布局,改造下關濱江、鐵北、「兩橋」、麒麟、燕子磯片區和城中村、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

02

把江北新區建成大南京新的增長極

作為落實「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揚子江城市群發展戰略的核心載體,推進「三區一平台」建設,優先保護生態環境,著重理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堅持基礎設施先行,保證新區藍綠空間占比70%以上。

03

大南京應優化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以地下綜合管廊為重點建立管線入廊管控和有償使用制度。以江北新區核心區綜合管廊二期工程和南部新城9條管廊為試點。

04

不失時機推進都市圈區域融合發展

以規劃統籌、政策協調、功能整合、產業結構優化為合作重點,以基礎設施一體化和長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為優先領域。

寧鎮揚以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為導向,推進高速公路一體化、港口一體化、城際軌道交通一體化、通信一體化,推動產業布局分工協作、產業特色錯位塑造、平台載體聯動發展。先行推進江寧-句容、仙林-寶華、龍潭-下蜀、六合-儀征等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

05

重視頂層設計,著力提高城市規划水准。

構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特色空間體系。

突破城市本位,市域範圍規劃全覆蓋,統籌布局開發、生態保護空間和廊道、基礎設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全面把握髮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實現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向疏解功能謀發展的轉變。

實現市域、片區、地段、地塊四個層次城市設計全覆蓋。加強軸線、主要功能區塊、主要景觀和建築物的設計,控制城市輪廓、城市天際線、重要視線、特色地段、關鍵節點和形態肌理、高度體量、建築介面、風格色彩、環境景觀,力求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彰顯「山水城林」歷史文化名城風貌。

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加強規劃實施監督,每年進行城市體檢評估,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城市規劃主觀隨意逐步轉向法定圖則,實現制度管市、制度治理社會經濟事務。

06

以「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為導向提升格局層級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走路。體現開放、平等、互動、協作、共享的網際網路思維,一切以人民群眾整體利益為中心。

打造「四清單、一平台」政務服務體系。形成線上線下結合、不見面審批、集行政權力運行、部門數據共享、政務公開、便民服務、法制監督、效能監察等功能的開放性政務服務平台和行政權力、政府責任、市場准入負面、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四張清單,「橫向到邊」覆蓋所有權力事項和部門,「縱向到底」覆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


利用大數據匯聚民意民智。優化城建項目立項、計劃和方案。

開拓施工現場信息化監管模式。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網上監管。

依法治理。加快法規廢改立,健全嚴謹、嚴格、嚴肅「三嚴」行政執法責任制。

07

房價與城市發展正向關聯

大南京是東南重鎮,「南直隸」,理應引起各層、各圈、各界重點關注和深入研討。我們知道,城市越大、發展越快、人口紅利越多、支撐房價因素亦多,事實已經充分證明。凡事正反二方面看,充分就業與房價關係,城市發展與房價關係,大眾收入水平與房價關係……

歷來是知易行難,評說易,分析、解決、均衡發展不易。要學先賢王陽明「知行合一」,接地氣地建設性實踐,少點浮躁、不著邊際的吆喝口號、講空道理,多做些意在筆先的細緻思索甚是必要。這樣就能充滿信心,坐看大南京房價起伏,與古老又年青的大南京共同成長、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a4Q3m0BMH2_cNUgGo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