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妙的方劑,可治眩暈頭痛,還降血脂、降血壓、雙向調節睡眠

2023-06-23     醫者榮耀

原標題:一個奇妙的方劑,可治眩暈頭痛,還降血脂、降血壓、雙向調節睡眠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眩暈頭痛、胸悶嘔吐這樣的情況,可謂是屢見不鮮。那麼,這些病症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關於這方面的病因病機也是五花八陣,不過,對於這種情況,《黃帝內經》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的說法,《丹溪心法》有「無痰不作眩」之說。而事實上,肝風上擾、濕痰作祟的情況,往往比較多見,而針對肝風痰濕導致的眩暈頭痛、胸悶嘔吐等疾病來說,有一個奇妙的方劑,自創方以來,備受歷代醫家推崇,它就是半夏白朮天麻湯

半夏白朮天麻湯,是清代名醫程鍾齡《醫學心悟》里的一個奇妙方劑,全方由「半夏一錢五分,天麻、茯苓、橘紅各一錢,白朮三錢,甘草五分」等六味中藥組成,在煎煮時,加入生薑一片,大棗一枚。不過,相對來說,這個方劑的劑量還是有些偏小,可以按照原方適當調整一下劑量,比如:半夏9g,天麻6g,茯苓6g,橘紅6g,白朮12g,甘草3g,生薑一片,大棗1枚,水煎服。半夏白朮天麻湯具有燥濕化痰、平肝息風的作用,適用於風痰上擾證,臨床上以眩暈頭痛,胸悶嘔惡,舌苔白膩,脈弦滑等為特徵;不過需要記住的是,肝腎陰虛、氣血不足所致的眩暈,則並非本方所宜。

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的配伍,也是頗有講究的。全方以半夏、天麻為君藥,其中半夏起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旨在治痰,天麻起到平肝息風的作用,意在祛風;以白朮為臣藥,健脾燥濕,杜痰生源;以茯苓、橘紅為佐藥,其中茯苓健脾滲濕,橘紅理氣化痰;以甘草為使藥,主要起到調和諸藥、和中健脾的作用。而煎服時所加的生薑大棗,如果算進配伍的話,可以作為佐藥,主要起到調和脾胃的作用。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什麼是以半夏、天麻為君藥,而不是以半夏、白朮、天麻為君藥呢?主要還是得看藥物的具體作用。《本草從新》指出,半夏「為治濕痰之主藥」,《本草綱目》指出,天麻「為治風之神藥」,因此,《脾胃論》曾旗幟鮮明的指出,「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由此可見,半夏與天麻兩味藥在全方之中雖然劑量不是最大的,但是所起到的作用卻是最主要的。對於白朮,清代名醫鄒澍在《本經疏證》中說,「白朮治眩,非治眩也,治痰飲與水耳」。所以,白朮放在臣藥位置,也是恰當的。

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來說,實際上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化裁而成,《本草備要》中說,「二陳湯為治痰之總劑」,在二陳湯的燥濕祛痰的基礎上,加上天麻平肝息風,讓祛風的能力增強,加上白朮健脾燥濕,是杜絕生痰之源。不過,在《醫學心悟》里,不止一個半夏白朮天麻湯,另一個半夏白朮天麻湯,減去本方的白朮二錢、生薑一片,增加大棗一枚,蔓荊子三錢,主治痰厥頭痛,雖然健脾之力不及本方,但是清利頭目之力卻更勝一籌,可以作為姊妹方看待。

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主要的適應證是風痰上擾的眩暈證,主要針對的病症是以眩暈為主,而主要病因是風痰邪氣,因此,在臨床運用的時候,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加減化裁。比如,濕痰偏盛、舌苔白滑的話,可以加澤瀉、桂枝,增強利濕化痰的能力;如果肝陽偏亢,可以加鉤藤、代赭石,增強潛陽息風的作用。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它的源頭究竟是出自哪裡?雖然本方出自《醫學心悟》,但是它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化裁而成,但是如果還要進行追溯的話,其實可以發現,半夏白朮天麻湯所用的主藥半夏,以及煎服時所加的生薑,其實淵藪於醫聖張仲景的「小半夏湯」。不過在《脾胃論》中也有一個同名方劑,不過藥物組成比較多,差不多是本方的二倍,因此,現代一般所提到的半夏白朮天麻湯,都是以《醫學心悟》所載的為主。

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的核心病機,《醫學心悟》原著所說的是「濕痰壅遏」,雖然「濕為痰之源」,且「無痰不作眩」,但是對於《黃帝內經》所說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也不能忽略。因此,這個半夏白朮天麻湯不僅僅是燥濕化痰,而且半夏白朮天麻湯的方證里尚有「痰阻動風」之象,因此,「平肝息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而全方所用天麻意在平肝息風而祛風止眩,正所謂「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因此,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的核心病機,可以在程鍾齡所說的「濕痰壅遏」基礎上,加上「風痰上擾」,就齊活了!

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也有醫者通過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來探討半夏白朮天麻湯的組方配伍規律,實驗發現,半夏白朮天麻湯是臨床上廣泛應用治療頭痛頭暈的經典方,其中天麻具有平肝息風止眩的作用,是「治風要藥」,方中主要有效成分為「天麻素」;實驗研究表明,君藥天麻與另一君藥半夏、佐藥橘紅、使藥甘草分別單獨配伍,其天麻素含量有所提高,而配伍臣藥白朮和茯苓後其含量變化不顯著;全方配伍對天麻中天麻素的提出也有促進作用[1]。不難發現,用現代的思維方式去解讀古方,往往又會有另一種意境。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不過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來說,目前的遺憾還是在於缺乏比較深入的現代藥理研究,這個可在未來臨床中加以提高。目前有醫者通過拆方的藥理研究發現,方名所含三藥(也就是半夏、白朮、天麻)具有比較強大的藥理作用,方中半夏可作用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還有抗炎、抗腫瘤作用;方中天麻具有對神經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降低血壓和周圍血管阻力,提高心肌細胞能量代謝,鎮痛、鎮靜,抗驚厥,增強免疫、提高記憶、延緩衰老等作用;白朮具有促進胃腸排空,免疫調節,抗腫瘤,降血糖,利尿,降低心率,抑制子宮收縮等作用[2]。但是目前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的復方,藥理研究還十分缺乏,希冀未來臨床中可以多多發掘並加以提高。

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的現代臨床運用,依然是十分廣泛的。比如可用於治療半夏白朮天麻湯可用於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合併高脂血症,內耳型眩暈,高血壓眩暈,頸型眩暈,小兒癲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中風恢復期,偏頭痛,耳鳴,中心性視網膜炎,嘔吐,泄瀉,痴呆[2]。不僅如此,半夏白朮天麻湯可用於治療嗜眠證,眩暈,頭痛,中風,胸痹,更年期綜合徵,癔病性神經障礙,以及梅尼埃病,鼻竇炎,腦囊蟲病頭痛[3];前庭神經炎,椎動脈型頸椎病,偏頭痛,血管性頭痛,腦震盪,急性腦梗,神經衰弱,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阿爾茨海默病,腰硬膜外麻醉後嘔吐,肥胖,代謝綜合徵[4];失眠,腦梗,心絞痛[5]等疾病。

總體來說,半夏白朮天麻湯不僅僅只是針對眩暈頭痛、胸悶嘔惡,尤其是現代臨床運用,可以說是十分廣泛,尤其是在降血壓、降血脂,以及改善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已經得到了普遍應用,不僅如此,它還有對睡眠的雙向調節作用,既能治失眠,又能治嗜睡,這是一個特色。當然,目前對於半夏白朮天麻湯來說,頗為缺憾的是,現代藥理研究不足,它的更多藥用功效沒有被發揮出來,畢竟拆方研究和復方研究,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的。

參考文獻

[1]孫進華,秦霞,倪艷,等.半夏白朮天麻湯的組方規律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0,16(5):89-91.

[2]閆夢晗,李曉,姜月華.半夏白朮天麻湯的臨床應用及藥理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0,18(14):2265-2268.

[3]李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王治中,安永東,楊英,等.半夏白朮天麻湯臨床應用及實驗研究現狀[J].西部中醫藥,2014,27(8):162-164.

[5]張曉琳,羅擬睿,趙鶯,等.半夏白朮天麻湯的臨床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誌,2017,33(9):214-216.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a1925ea57c09e0732d609a69750e9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