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重邊界局勢,蘇軍重建平斯克區艦隊,戰前成為最強區艦隊

2020-06-17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面對嚴重邊界局勢,蘇軍重建平斯克區艦隊,戰前成為最強區艦隊

接上文 蘇聯海軍歷史存在時間最短的區艦隊,名字來自所在城市

20年代末,隨著蘇聯遠東局勢的緊張和西部邊界問題,再加上第聶伯河的戰略地位,內戰結束後1920年12月撤銷的第聶伯河區艦隊首先在1925年10月組建了艦艇中隊,之後1931年6月27日再次建立區艦隊。

為了增強區艦隊的戰鬥力,蘇聯海軍開始著手研製新的淺水重炮艦,考慮主要用途是:支援陸軍部隊的進攻和防衛作戰;掩護部隊登陸,並與敵軍淺水重炮艦對抗。設計基本要求是艦上裝有足夠威力的火炮裝備,有足夠的續航力,艦的兩舷和甲板都有裝甲。由於內河條件下航行的特殊性,所採用的工程設計也具有獨特性:吃水較淺,干舷較低,艦體較寬並用平底型線,螺旋槳按靠近河底淤泥的不利條件設計。

蘇聯海軍為第聶伯河區艦隊新建的第一艘淺水重炮艦就是Ударный「攻擊」號,考慮到該艦應能在多瑙河、第聶伯河、別列津納河、普里皮季亞河和第聶伯河-布格河水系中航行。該艦1930年11月21日在基輔列寧鍛壓廠開工建造,1932年5月17日下水,1934年6月1日服役,加入多瑙河區艦隊。

攻擊號視圖

第聶伯河-布格河運河,是白俄羅斯的運河,連接穆哈韋茨河和皮納河,河道全長196千米,其中105千米是人工水道,在1775年開始興建,在1784年落成,流域面積8,500平方千米,該河是往來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的交通要道。

隨後,又為區艦隊建造了СБ-30型 「積極」(Активный)號,該艦在1935年10月16日交付使用,但不久又通過鐵路在同年10月24日加入阿穆爾河區艦隊。

上述兩艦為蘇聯海軍淺水重炮艦的建造提供了不少經驗教訓,隨後區艦隊真正的主力СБ-37型 「熱列茲尼亞科夫」(Железняков)級淺水重炮艦在之前СБ-30型基礎上改進之後開始動工建造。該級艦共建造了6艘,充分考慮到了可以在第聶伯河和普里皮季亞河水系中航行。而當時對岸的波蘭也不甘示弱,同樣建造了6艘淺水重炮艦作為對抗。

積極號視圖

從3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加強了江河區艦隊主力-淺水重炮艦的建造工作。例如1934年1月只有紅旗阿穆爾河區艦隊有7艘之前沙俄留下的淺水重炮艦,而到了1939年1月這個數字變為14艘。此後,隨著新造艦隻的加入以及1939年9月「解放進軍」的收穫,到了戰爭爆發時蘇聯海軍已經擁有21艘淺水重炮艦(紅旗阿穆爾河區艦隊7艘;平斯克區艦隊9艘;多瑙河區艦隊5艘),另在建6艘淺水重炮艦。

在1939年9月的解放進軍中,第聶伯河區艦隊出動了6艘淺水重炮艦、1艘炮艦和13艘裝甲艇,積極支援白俄羅斯特別軍區的行動。在平斯克同年10月歸入蘇聯後,這裡成了區艦隊的主要基地。前文提及波蘭自沉的艦艇之後陸續被蘇軍打撈修復,編入了第聶伯河區艦隊,之後改歸平斯克區艦隊,共有5艘淺水重炮艦、2艘炮艦、1艘指揮艦、1艘防空浮動平台、1艘布雷艦、15艘裝甲艇和8艘掃雷艇。

第聶泊河區艦隊(ДнВФ — Днепровская Военная Флотилия),1735年建立,小船657艘,1739年撤銷。

1919年8月再次建立,1920年春天擁有艦艇40艘(炮艦18艘、護衛艦10艘、裝甲艇4艘等),同年12月撤銷。

1931年6月再建,擁有艦船120多艘,1940年6月17日撤銷,艦艇移交給平斯克區艦隊和多瑙河區艦隊。

1943年9月14日重建,1944年春天擁有艦艇140艘(裝甲艇16艘、護衛艇10艘、掃雷艇40艘、浮動防空炮台2座等)以及2個高炮營等。1944年7月擁有新的5座浮動炮台(裝備100毫米火炮,在1945年4月柏林戰役又增加了3座),此時有4艘1124型和27艘1125型裝甲艇。年底區艦隊利用繳獲的7艘駁船改裝為炮艇,支援陸軍在第聶伯河、普里皮亞季河、別列津納河西布格河、維斯瓦河、奧得河和施普雷河作戰,1945年5月9日撤銷。區艦隊1944年獲得紅旗勳章,1945年獲得一級烏沙科夫勳章。

二戰中歷任區艦隊司令員阿布拉莫夫海軍少將(Н.О. Абрамов,1940年),格里戈里耶夫海軍上校,海軍少將(В.В. Григорьев,1943-1945年)。

阿布拉莫夫海軍少將

平斯克區艦隊(ПВФ — Пинская Военная Флотилия ),1940年6月建立,戰前整個區艦隊共有9艘淺水重炮艦、4艘炮艦、10艘護衛艦、19艘裝甲艇和3艘掃雷艇,以及1個航空兵大隊(飛機14架)、1個高炮營和1個海軍步兵連;而在戰爭爆發前又增加了4艘炮艦、5艘掃雷艇和10艘護衛艇。

戰爭爆發後區艦隊艦艇分成3個支隊,分別在別列津納河、普里皮亞季河和第聶伯河作戰。在1941年8-9月參加了基輔保衛戰。1941年10月5日撤銷建制。

區艦隊司令羅加喬夫(Д.Д. Рогачев)海軍少將,之後1942年2月-1943年5月任伏爾加河區艦隊司令

格里戈里耶夫海軍中將

在當時蘇聯海軍的5個區艦隊中,最年輕的就是平斯克區艦隊。作為剛成立於1940年7月的新區艦隊,它的發展得到了優先考慮,事實上它是當時蘇聯海軍實力最強的江河區艦隊。區艦隊的部分艦船來源於撤銷番號的第聶伯河區艦隊(筆者註:該艦隊其餘部分艦船已交給了多瑙河區艦隊),此外還有部分新建的艦艇,區艦隊主要基地一開始是平斯克,後來轉移到基輔。1940年7月17日,根據海軍人民委員的命令,原先的第聶伯河區艦隊更名為平斯克區艦隊,直屬於海軍人民委員領導。不久,區艦隊改隸屬於西部特別軍區領導;戰時則由第4集團軍領導。當時,新成立的平斯克區艦隊共有6艘淺水重炮艦、2艘炮艦、14艘裝甲艇、6艘巡邏艇以及1個航空兵大隊(獨立航空兵第46大隊,裝備10架P-10飛機)、高炮第109營和獨立海軍步兵第6連。在此之後,區艦隊實力又得到了增強和補充。到了蘇德戰爭前夕,整個區艦隊共有9艘淺水重炮艦、4艘炮艦、10艘護衛艦、19艘裝甲艇和3艘掃雷艇,以及1個航空兵大隊(獨立航空兵第46大隊,飛機14架)、高炮第109營和獨立海軍步兵第6連;而在戰爭爆發前又增加了4艘炮艦、5艘掃雷艇和10艘護衛艇。作戰關係上,區艦隊隸屬於西部特別軍區(筆者註:戰爭爆發後,1941年6月24日改名為西方面軍)。

區艦隊司令羅加喬夫海軍上校在1941年5月22日晉升為海軍少將。根據預定的作戰計劃,一旦戰爭爆發,區艦隊需要協助在布列斯特附近西布格河的第4集團軍堅守住第聶伯河-布格河運河。區艦隊首先需要守住27千米地段的皮納河,然後需要守住第聶伯河-布格河運河的10個要點。整個運河總長237千米,深度1.2米、寬20-30米,需要在狹窄航道航行35-40小時。

為了積極協助地面部隊,區艦隊還特地擁有編制120人的獨立海軍步兵第6連。在作戰上需要重點支持第4集團軍步兵第28軍的步兵第6師和步兵第42師。

第4集團軍:1939年8月在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博布魯伊斯克軍隊集群基礎上組建。9月在白俄羅斯方面軍編成內參加了向西白俄羅斯的解放進軍。1939年11月14日編入白俄羅斯特別軍區(1940年7月11日改名西部特別軍區),受命掩護布列斯特-明斯克方向。戰爭前夕編有步兵第28軍(步兵第6和第42師以及2個炮兵團)、機械化第14軍(坦克第20和第32師以及摩托化第208師)、第62築壘地域、步兵第49師和第75師等,配屬混成航空兵第10師。

區艦隊前身第聶伯河區艦隊1935年的訓練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Vzpw3IBd4Bm1__Y7m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