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坐夜車出行,父女「越界」行為引爭議,網友:出格的父愛

2020-01-09     育媽記

自古就有男女有別的說法,很多家長認為那都是對於愛情的說法,在家長中可以沒有男女之分,特別是對孩子,親子關係好才能證明家庭的和睦.

但是就算在父母子女之間,親密的行為也要有一個度,否則不僅對於孩子的教育沒有好處,更會引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特別是一些肢體語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也能夠懂得保護自己。

童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火車回奶奶家過年,可是正逢春運沒有買到臥鋪,父女倆坐在一起,媽媽單獨坐,三人一起坐夜班火車回去,童童因為要回奶奶家有很多好玩好吃的有點興奮的睡不著.。

可是父親連加了三個班,疲憊的支撐不住,童童很乖的讓爸爸躺著自己腿上,非常有愛的親親爸爸還撫摸爸爸的臉,父親可能也被童童的懂事感動,和童童互動起來,親吻童童的嘴。

媽媽還將這樣的鏡頭拍下來發到網上,炫耀著我們家的寶寶多有愛,可是網友卻不這樣想,評論最多的是"越界"行為有多可怕,孩子會有錯誤性別觀的。

更有網友說:出格的父愛會讓孩子受傷害。

還有網友說等寶寶對誰都親嘴的時候,媽媽就會開始後悔了。

因為孩子還小對於很多事情的界限並沒有明確的把握,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拿捏好度,特別是孩子一點點長大就要給孩子樹立好正確的性別觀念,否則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出現大問題。

那麼父母與孩子相處應該如何界定"愛的界限"呢?

1、性別意識及時灌輸,異性家長巧迴避

孩子在3歲之後就會有性別意識了,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找到很多父母不同地方,當孩子開始有了這樣懵懂的意識的時候,父母就要見縫插針的進行性別觀的教育。

異性父母不能與孩子一起洗澡,換衣服的時候也要進行迴避,這不僅僅是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也是為了讓孩子能夠保護自己,不允許其他異性對自己有親密行為。

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的教育,孩子就會建立錯誤的性別意識。雖然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但是依舊要懂得"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道理。

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灌輸不一樣的思想。

2、性教育要及時讓孩子可以保護自己避免傷害

很多家長覺得性教育就是洪水猛獸,不能跟小孩子說,等他們長大了自然就會明白,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懵懂的孩子對於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

當在家長這裡找不到答案就會通過其他渠道去探索,探索的答案很有可能是不規範的,孩子急於去嘗試就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家長要告訴孩子正確的保護自己,隱私部位不能被其他人碰觸,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愛護自己的身體。

3、和孩子親密接觸要有度

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在與孩子有親密接觸的時候要有一個度,親親抱抱舉高高這樣的事情可以發生,但是要有規則,親吻可以是額頭和臉頰但是不能是嘴唇或其他地方。

這樣孩子也能夠明確,以後和他人相處,也不能隨意進行親吻。愛不一定要從肢體語言上體現,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陪伴,一起玩耍的時光都是愛的表現。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女兒與爸爸有過於親密的行為有什麼看法,對於孩子的性別教育有哪些好的方法,歡迎留言。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PVJoG8BUQOea5Ow79m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