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兒童被性侵的犯罪案件,一直都是令全世界都痛心,且備受社會關注的事情。
孩童時期是成長的重要時期,這時的經歷會影響孩子一生。如果有了性侵的陰影,孩子可能需要用一生去治癒,甚至走上傷害、放棄自我的不歸路。
不僅社會需要完善法律制度,政府加強監管力度,預防孩子遭遇性侵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家長需要撕掉「談性色變」的面罩。
如果能教孩子從小直面這個問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傷害,家長們都該看看。
1)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在預防孩子遭遇性侵前,家長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讓孩子具有清晰的性別意識。
從小讓孩子知道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差異,才能讓孩子學會與異性保持適當距離。
另外,異性大人和孩子之間,也最好多加註意。大部分性侵案件,就發生在強勢的大人和弱勢的孩子之間。
但這並不代表同性大人就能完全放心,對於一些有特殊癖好的成年人,家長們也應該預防。
如今對同性小孩子下毒手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所以方家長不應該避諱談及性別問題,最好告訴孩子如何與異性保持距離,如何在同性面前保護自己。
2)向孩子普及相關的性知識
培養孩子基本的性別意識後,家長們可以通過教導孩子認識一些自己身體的部位,以及區分和異性的身體差異。
一來可以加深孩子認知中的性別意識,二來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學會保護自己。
此外,家長們還應該向孩子普及自我保護的措施,比如身體哪些部位不可以讓別人碰或看,以及異性身體的哪些部位自己不可以觸碰等。
家長不要談「性」色變,讓孩子具備一定性知識,有利於對壞人保持相關警覺。
3)教授孩子一些防禦方法
最後,家長還應該教孩子一些防禦自己被傷害的方法。
比如上學放學的路上不可以走偏僻小路,當有人尾隨自己時要走向人群求助等。
培養孩子的警惕性,在面對危險時能提前做好預防和心理準備,不至於因驚慌亂了陣腳。
壞人一般也是挑弱勢人群下手的,若孩子有自保的能力,大部分都會選擇放棄。
同時,父母還要讓孩子學習一些防身術,儘管孩子體型、力量可能都不如對方強,但也可以練習一些技巧性、靈活的防身術自保。
日常的預防和近身防護,能讓孩子一定程度上避免被壞人傷害。
另外,家長還要教孩子注意人少偏僻的地方,細節預防很重要。
在平日的安全教育中,父母可以適當跟孩子科普一些案例,具體化的情節更容易給人以啟發。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長輩的掌上珠,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所在。
讓孩子遠離傷害不僅僅靠運氣,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早期教育要及時到位,配合社會制度的完善和監督。
如果孩子不幸受到傷害,家長也要及時報警,將壞人繩之於法,沒什麼難堪的。
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體和心理變化也很關鍵,出現心理問題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情況,要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介入。
家人要在孩子身邊給予她支持和安慰,不要讓陰影跟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