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愛的女人們》,張倫碩和鍾麗緹之間爆發了第一次爭吵。
爭吵的過程很有意思。
吵架的起因,是因為張倫碩要洗澡,於是,讓鍾麗緹把浴室的攝像機用東西遮擋一下。
鍾麗緹其實馬上執行了,並沒有什麼問題。
瑕疵是,她用了一張紙,隨便遮擋了一下。
等張倫碩洗著洗著,忽然看到是一張紙,這下子急了:
因為擔心紙太薄,不能完全遮擋。
這個時候,他的著急還存在於第一個層面,對事情本身。
接下來第一反應,是想辦法補救。
於是,他趕緊喊鍾麗緹,讓她把攝像機格式化,把裡面的內容清空。
鍾麗緹很痛快地答應了,也道歉了。
在這個過程中,張倫碩一直在責備她為什麼只用一張紙來遮擋,這太敷衍了。
鍾麗緹聽著,情緒也慢慢起來了:她覺得這其實是一件小事,不明白為什麼會這麼生氣。
視頻已經清空,導演也跟他確認:其實拍不到的。
至此,這場「突發情況」已經得到了解決。
但是,張倫碩的情緒並沒有緩解。
他的情緒指向了第二個層面:鍾麗緹的態度。
那就是:
為什麼你做事總是這麼敷衍?為什麼你道歉的態度也是這麼敷衍?如果你這樣的態度,那麼,以後我就不跟你好好溝通了,你說什麼,我也敷衍你,就說「你說的都對」。
鍾麗緹非常委屈:
她不明白這麼小一件事為什麼要吵成這個樣子; 也不明白她的態度到底有什麼問題;更不明白,為什麼老公不能理解自己、哄自己。
兩個人的吵架就這麼開始了。
夫妻間吵架,有兩個指向:指向自己和指向對方。
指向自己:包括想要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清楚;
想要解釋清楚對方對自己的誤會;
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等。
指向對方:想要說服對方;
想要改變對方;
想要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
想要把情緒發泄給對方等。
就好像鍾麗緹和張倫碩。
張倫碩所表達的:
用紙遮擋可能會沒用,導致我很擔心(指向自己); 你為什麼這麼敷衍(指向對方);你錯了,你應該誠摯地認識到錯誤(指向對方)。
鍾麗緹表達的:
她認為這是一件小事(指向自己);你為什麼會對這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依不饒(指向對方);我的態度沒有敷衍啊(指向自己)。
生活中,我們發現,吵架的起因,不會有哲學問題,儘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伴侶因為和我們在生活總耳鬢廝磨,所以,小摩擦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因此,有人說,伴侶之間,不吵架是不可能。
這當然是事實。
以至於有很多人覺得:越吵架,感情越好。吵架,有益於促進雙方感情。
不能否認的是,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或者說,是一種自我安慰。
有一個邏輯是:我們並不能因為一個事情經常發生,且不能避免,我們就索性把它定義成這是對我們好的事情。
那麼,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吵架,有益於雙方感情的溝通嗎?
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且不想停留在單純的「有益還是無益」的口水仗中,我們就要深入探究到吵架背後的原因。
吵架的原因,表明上看起來——矛盾、誤會、意見不一致、情緒等等。
這是直接原因,並不是根本原因。
吵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兩個人的心理模式使然。
心理模式包括:習慣、性格、偏好等等。
拿性格舉例。
比如,性格非常合拍的倆人,那麼,生活中會不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爭吵呢?
當然也會的。
但是,如果性格是合拍的,這些誤會會很容易消除,不會吵到昏天黑地。
之所以會吵到昏天黑地,就是因為:生活中引發吵架的直接原因,受到了背後根本原因的支持。
所以,心理模式的差異,才是吵架的根源。
所有涉及到心理的東西,都很難改。
我們很容易看到伴侶雙方因為像「牙刷頭朝上還是朝下」的問題,吵的不可開交。
如果我們只是吵這一個問題,豈不是很容易改?那還反覆地吵個什麼勁兒呢?
問題就是: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對方改不了。
為什麼改不了?
習慣、大大咧咧、忘記了、不愛較真、嫌麻煩、不在乎。
這些,都是有心理模式支撐的。
所以,當我們讓對方更改一個看起來很小的舉動時,其實,是在讓他鬆動根深蒂固的心理模式。
當誤會來臨,講也講不通,我們和伴侶開始吵架。
有的人覺得,吵架有積極作用,是因為:通過吵架,可以澄清誤會。
其實,解釋和澄清的工作,並不是發生在吵架時,而是往往發生在吵架後。
吵架的時候,我們吵的更多的是情緒。
雙方情緒高漲,怒不可遏,不吝惜說出最惡毒的話來極儘可能地攻擊對方。
因為,如果情緒來了,不攻擊對方,攻擊的就會是自己。
人出於自保,多半會選擇攻擊對方。
這就是為什麼吵架起來,感覺很不得將對方「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感覺會冒出來的原因。
試想,在這麼極端的情緒下,吵架的過程,對彼此的傷害,對雙方感情的傷害,都是很大的。
因此,吵架傷人傷己,很傷感情。
我們再退一步講,我們暫且把「情緒吵架」和「事後溝通」算作一個完整的吵架周期。
那麼,通過「完整的吵架周期」,我們似乎看到,對於解釋和澄清一些問題,吵架還是有積極作用的:我終於表達清楚了我的想法,你也接收到了。
這個事,我們說明白了。
但是,說明白不等於改的了。
這就涉及到我們前面說的心理模式了。
最好的情況是:吵了十次架,一方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好像也有點問題。
但是,意識到問題和更改問題之間,相差的不只十萬八千里。
因為,從潛意識意識化,再到付諸行動,這中間,需要大量的工作。
哪怕信心很足,個人意識很強,更改也需要假以時日。
而且,很有可能永遠改不掉。
所以,每次吵架,對於促進感情的積極意義是很小的,哪怕更改,也是很漫長的。
但是,每次吵架,對於感情的傷害,確是很大的。
一正一負,兩相抵消後,負的占了絕對優勢。
如果我們和伴侶雙方本身就很合拍,那麼,激烈的吵架,是少之又少的;
如果我們和伴侶雙方本身就問題重重,那麼,吵架,也並不能增進彼此的感情。
所以,結論是:能溝通,就溝通;不能溝通,吵也沒有用。
越吵架感情越好,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