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分,追番破百萬,國創硬科幻《黑門》的導演手記 | 極客電影電台

2022-10-19     極客電影

原標題:8.3分,追番破百萬,國創硬科幻《黑門》的導演手記 | 極客電影電台

一部原創的國產硬科幻動畫,在B站上線後就衝到9.8分,某瓣口碑8.3分,連續幾周蟬聯「華語劇周榜」前三。

這是《黑門》帶給我們的驚喜。

雖說腦宇宙、腦機服、機器外骨骼等硬科幻概念提高了觀劇門檻,但不少觀眾還是對其腦洞大開、邏輯嚴密的設定驚嘆不已!

(傳送門 >>外骨骼,腦宇宙,蜂群症...看過《黑門》才知道,科幻國創能多硬!

這樣一部具有中國審美的硬科幻動畫是怎麼誕生的?

故事中個性十足的角色靈感從何而來?角色們意味深長的名字都有哪些內涵?

這些獨特甚至略顯怪誕的視覺概念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如何在動畫形式中凸顯現實主義質感?

為探求答案,我們邀請到《黑門》導演兼編劇徐一超,以及資深影視行業人王雙,對劇集的整個創作過程進行了深度揭秘。

希望這段長達半小時的深度音頻內容,能為對《黑門》感興趣、關注中國科幻影視創作的你,提供一些不一樣的靈感。

音頻連結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77696729

主播

嘉賓

節目精彩看點

01:34 《黑門》故事回顧

02:22 導演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05:00 令人印象深刻的觀眾評論

06:35 為什麼是「硬科幻」?

07:38 「拼圖式」懸疑敘事風格,觀眾會不會「看不懂」?

09:51 《黑門》的角色塑造(這段內容非常動人~)

18:10 為什麼將現實主義風格注入科幻動畫?

19:39 標誌性視覺概念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22:58 團隊如何把原創意圖執行到位?

24:22 如何在故事中融入「中國味道」?

25:45 過耳不忘的獨特配樂

27:40 《黑門》第二季提前揭秘

28:38 尾聲

【以下文位元組選自播客中導演談話內容】

│本以為沒人看,結果太驚喜!

嚴格意義上來說,《黑門》是我自編自導的第一部作品,它就像我的孩子。

最初以為會沒人看——畢竟,硬科幻題材外加懸疑屬性,讓我們對播放、評分沒抱太大期望。

然而,自今年7月29號上線,《黑門》口碑相當不錯,播放量已近3000萬,追番數破百萬。偏小眾的題材能得到如此青睞,這帶給我出乎預料的驚喜。

《黑門》第一季階段性戰報

│拍出一部像《黑客帝國》那樣的作品

小時候看《黑客帝國》,對未來最大的幻想就是計算機網絡。那時候網際網路普及率還不高,但那部作品拍出了未來可能的樣子。

那時候我就在想,還有什麼尖端的技術、設備可代替當時的網際網路?於是我想到腦機系統可能是未來的一種趨勢,所以就把腦機系統當做《黑門》的題材。

《黑門》故事背景發生在30多年後的中國北方,主要講述人類在探索腦機系統後發現了一些超越以往認知的事物與問題。

歷史劇探討的是人類過去的行為,年代劇聚焦當下的生活日常,而科幻是對未來的展望,同時也探討了人的行為與社會發展。我想借《黑門》的故事,對未來做出一種預想,同時探究人類為什麼要思考、如何思考。

│拼圖式懸疑敘事,把解讀權交給觀眾

我願意在一個鏡頭裡增加很多信息,供觀眾解讀。

拼圖式敘事中存在的留白,會留給觀眾思考的時間。當觀眾把故事中的細節在腦海里連接起來,這比別人塞給你某種解讀更有意思。

如果所有人看完一部作品,得到的都是同樣的結果,我會覺得這樣的作品也許只有80分;即使部分觀眾會覺得這一敘事方式稍顯晦澀,只要能讓大家產生更多思考,我覺得就會更有趣。

│一體兩面:郎寧的努力與圖毅的天賦異稟

角色塑造上,我寫了豐富的人物小傳,觀眾在劇中可能只看到了角色的冰山一角。

郎寧是個悲情角色。他沒什麼天賦,但很努力,總是跟自己較勁。犧牲、付出是他的精神內核,這讓他顯得更加真實。

圖毅很有天賦,但由於個體命運、成長環境比較糟糕,沒有機會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郎寧(左)、圖毅(右)

二者更像是一體兩面:有天賦,固然是件好事;沒有天賦,通過努力,也可以做得很好。

│兩代人的堅守與傳承

阿曼、古麗父女倆,在現實生活中有原型。多年前,我爺爺在中科院的高能物理所從事對撞機研究,我經常看到一個搞科研工作的維吾爾族老先生,他有個女兒就叫古麗婭(音)。

片中的角色很多都源自我的記憶,都是我發心的創作。

阿曼這一代人更像是開拓者:雖然他們做了很多出格的事,但正因這份犧牲,他們走到今天,為下一代人提供了天然的紅利。

有些問題只靠一代人無法解決,這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精神,不斷開拓。有些「大問題」的解決,不能只靠某一個人,而是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去攻克的。

│角色名暗藏玄機

我願意在角色名字里放很多有趣的東西,所有角色的名字都是有深意的:

郎寧像一隻安靜的狼,憤怒、暴躁的性格裝點了他的狼性。

阿曼努爾是平安、曙光的意思。劇中,奔跑的阿曼,迎著樓道里的光。他就像一束曙光,去照亮別人。曙光既像是他綻放出來的光,又像是他的翅膀。

袁致仁代表進化本身。同時,他也是個善良的人,至仁至義。

│「中國味道」增添現實主義質感

科學幻想的前提是,要讓觀眾先相信它是真的。所有的信念源自你對每個鏡頭、每個角色的打磨。

我們選擇了一個近未來的中國,並加了許多中國元素,儘可能讓觀眾覺得這是可能發生在你身邊的事。

比如白洋市的建築,我們融入了新、老城區兩種建築風格;甚至劇中的汽車都是「普桑」,我覺得未來開汽油車是一個很奢侈的行為。

《黑門》城區街道

劇中出現的食物棗花酥

相信在未來,我們也能建立起一種比肩好萊塢的、成體系的現代中國科幻視覺風格。

│創意「潔癖」:不要現成的,要原創

我儘可能從發心的角度,進行《黑門》的美術設計。創作時,需要所有東西都發自內心。它不是你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根據故事邏輯結構推演出來的。

我對這件原創腦機服是挺滿意的,我們在設計腦機服的時候,也想過做一些非常華麗的、極具科技感的商業設計,但我覺得那些東西可能缺少一些靈魂。

「腦機服」示意

│我的團隊,相信我

創作時,我會給大家一個很明確的目標,讓每個參與創作的人在我所標定的圈子內發揮自己的才能。

相比於讓大家了解這個故事,我更希望讓團隊來了解我,相信我。

│跟著觀眾的情緒創作音樂

當你聽到這些音樂的時候,它並不是跟著主角的情緒在走,而是跟著我希望觀眾現有的情緒去走的。

我特別希望觀眾能夠在一個足夠大的螢幕和足夠好的聲音環境里去看《黑門》,否則很多細節會被手機的聲音和畫面所限制。

│《黑門》第二季,會換主角?

我們可能會換主角,會有幾個新的角色要加進來。

同時,《黑門》絕不會強行讓角色領盒飯。雖然生死會帶給我們很大的衝擊力,但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會用如此直白的形式去處理複雜的情緒。

│導演寄語

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是有關聯的。
或許有人說你「張口人類、閉口未來」的,會不會顯得太空洞?
問題是,每天發生的事情都與你我有關係。
如果能通過影視作品開闊觀眾的認知,讓大家在思考的同時去思考「我們為什麼要思考」,這就是一件特別酷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9e8f1c781af91dce080491f8d9436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