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納入醫保,輔助生殖迎春風

2024-05-09     格隆匯

原標題:多地納入醫保,輔助生殖迎春風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落實人口高質量發展要求 積極構建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有關情況。這也是今年以來頂層設計再次將目光放至人口生育領域上。

此前,已有多地發布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目錄。伴隨著越來越多地區鼓勵生育政策出台,對於輔助生殖賽道影響幾何?

生育政策密集落地

從政策變化來看,隨著頂層對人口發展的重視,鼓勵生育政策頻出,各地也加快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共同營造更友好的生育環境。

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17個部門在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醫療機構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等手段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

2023年2月,國家醫保局公布了一份對「建議將不孕不育治療納入免費醫療」的提案答覆函,稱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2024年1月,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中,再次強調「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

截至目前,北京、廣西、甘肅、內蒙古、新疆和山東已分別於2023年7月、2023年11月、2024年2月、2024年2月、2024年3月和2024年4月將輔助生殖治療納入醫保,大幅降低患者經濟負擔,有望推動行業擴容。

從項目範圍上來看,各地將部分輔助生殖診療項目納入醫保。以最新落地的山東省為例,根據《山東省醫療保障局關於印發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及醫保支付政策的通知》顯示,2024年4月1日起,規範整合取卵術、胚胎培養等12個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其中有11個項目新納入醫保支付。

從納入醫保的診療項目的價格來看,以已經納入醫保且進行價格公示的省份為例,對比現行價格以及此前公布的政策指導價而言,納入醫保範圍後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價格整體持平。

納入醫保,輔助生殖行業影響幾何?

對標與中國育齡婦女人口變化最為相似的日本,在政府大力支持與鼓勵下,IVF周期數正在加速攀升。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統計顯示,日本從2004年開始提供輔助生殖補助到2022年將輔助生殖費用納入國民健康計劃內,雖然在補助上有年齡以及家庭收入的限制,但政策紅利下帶來的效果顯著,2021年日本憑藉輔助生殖方式產子更是創歷史新高。

反觀國內市場,當前國內輔助生殖行業滲透率還處在較低水平。

根據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為8.2%,2021年美國輔助生殖滲透率32%,我國輔助生殖領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考慮到價格等因素,部分輔助生殖的需求無法釋放。根據育媧人口《中國輔助生殖研究報告》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55.7%的不孕患者因價格太貴放棄使用輔助生殖治療。有專家指出,「完善輔助生殖頂層設計,給有需求家庭定向發放輔助生育補貼券,促進合理需求充分釋放。」

伴隨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服務納入醫保正式落地,對於消費人群而言,受眾範圍擴大,國內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從目前率先落地地區的案例來看,納入醫保等相關政策已然為眾多家庭帶來希望。

以北京相關醫院為例,自2023年7月北京實施輔助生殖技術醫保報銷新規後,醫療服務需求正在快速增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婦幼保健院院長指出,「在醫療服務數量方面,2023年7月至12月,醫院生殖醫學科門診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36.3%,試管嬰兒取卵周期數較2022年同期增長62.7%、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增長50%。這些增長既包含初診人群,也包含複診人群和多次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人群。這意味著,新政策實施以後更多的家庭因為經濟壓力的減輕而有機會嘗試或堅持採用輔助生殖技術,從而實現生育願望。」

廣西醫保局表示,「自2023年11月1日起,廣西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9類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範圍,政策實施5個月,醫保基金支出約1.14億元,報銷比例59.13%,大幅減輕了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報銷後,極大調動了有生育治療需求群體的積極性,幾個月來,全自治區輔助生殖機構門診量達60.77萬次,同比增長35.64%。」

未來,伴隨著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在全國範圍內落地,有望為民營輔助生殖領先者錦欣生殖等機構帶來明顯業績增量。

小結

在人口新格局下,生育放開政策正在持續深化,相關政策扶持正在陸續出台。作為生育健康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輔助生殖成為不少不孕不育家庭的選擇。

而越來越多地區通過納入醫保、稅收補貼等方式加速輔助生殖滲透率,有望為更多家庭減輕支付負擔,可及性有望加速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992caf33a64e3e53c8df4ea02a98e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