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媽媽多對孩子笑!一個快樂的媽媽,影響孩子多方面

2022-04-04     福林媽咪

原標題:孩子3歲前,媽媽多對孩子笑!一個快樂的媽媽,影響孩子多方面

文丨福林媽咪

一位患有嚴重抑鬱症的女孩說,她從小是看媽媽的臉色長大的,媽媽的一個眼神都有著讓她整夜無眠的功能。

她說:「我有意識以來,最恨的就是那種臉難看的人,人不是丑,而是『喪』。我不知道心理學認為的好媽媽是什麼樣的,但我覺得有個一標準就行,那就是'快樂',快樂的媽媽就是好媽媽。」

實際上,三歲前的嬰兒是需要一個快樂的媽媽好好寵的,無論怎麼疼愛都不過分。

有人以為,三歲前的嬰兒什麼都不懂,怎麼對他,他也不知道,是誰撫育他,他也不記得,所以,等他有記憶時好好對待他,他才會記得你的好。

實際上,這樣功利的想法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

首先,嬰兒是有記憶的,只是他記憶的不是具體的事件,而是情緒和感受。

如果他被虐待,他雖然不知道是誰虐待他,但會記得被虐待的感覺,會留下被虐待的情緒記憶。

而且,正因為不知道是誰虐待他,他長大以後才會把仇恨泛化到所有人身上,這是最可怕的。

其次,人的情感發展是連續的,撫養者的更換會使嬰兒感受到分離創傷,如果一個人小時候被頻繁地更換養育者,他將不斷地經歷被拋棄的感受,從而終生難以信任他人。

那麼,一個快樂的媽媽對三歲前的嬰幼兒的心理發育,究竟發展和積累了哪些重要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基礎呢?

快樂媽媽會給予嬰兒更多的感覺刺激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輸入系統就是感覺器官,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識。這些感覺就是信息收集的過程,也是心理發育的基礎

嬰兒的心智發育也需要充分的感覺刺激,一個快樂的媽媽會更多的看寶寶的表情、聽寶寶的咿咿呀呀並給與回應、撫摸寶寶的身體、幫助他們多運動以及逗他們笑……

這些互動不僅僅能夠讓嬰兒感受到愛、陪伴以及安全感,還能讓嬰兒感受到和母親的情感聯結。

快樂的媽媽更喜歡順應嬰兒的成長需要,嬰兒具備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天然對這個世界充滿探索的慾望,順應嬰兒需要的養育,才能保護嬰兒的好奇心。

快樂媽媽讓嬰兒透過她這面鏡子照到自信

三歲前的嬰兒因為智力和能力的限制,生存空間狹窄,主要的信息資源來源於撫養者,嬰兒的視野中只有一張臉,也就是媽媽的臉。

這時候的嬰兒對媽媽的身體語言——表情、眼神、身體動作包含的情緒信息,更加關注和在意。媽媽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就是嬰兒的全部世界。

嬰兒就是通過媽媽這面鏡子來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的。

三歲前嬰兒他們的心理就像海綿一樣,對入侵的信息沒有任何隔離。

他們會被動全盤吸收,對信息沒有分辨和篩選能力,對不良信息沒有自動屏蔽能力,完全開放,毫不設防。所以,同樣的創傷,年齡越小傷害越大。嬰兒赤裸裸地面對所有的信息,一如他的身體完全裸露在母親面前一般。

從快樂媽媽的視角去看:
無論孩子是要抱抱還是拉大便,無論是白天鬧還是半夜哭,都能讓孩子始終如一地看到一張快樂的笑臉,沒有煩躁、沒有嫌棄、沒有崩潰,這是什麼樣的神仙媽媽呀!

這樣的快樂媽媽,讓嬰兒透過媽媽這面鏡子感受到自己全是好的,並接受自己的全部,這樣的嬰兒長大怎麼能不自信呢?

快樂媽媽會讓嬰兒共情到快樂

嬰兒以自己的想像,不容分說地給他人定義,既建構了他對世界的認知,也塑造了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嬰兒最自我。

一般稱之為「以己度人」,在心理學上稱為「投射」。

例如,突然停電了,孩子會感到非常恐懼,於是大哭起來,同時憤怒地擊打媽媽。顯然是嬰兒因為體驗到恐懼,而想像媽媽在迫害他。

快樂的媽媽會感受到孩子的恐懼,把孩子抱在懷裡安慰。然後和孩子說明這是停電,不是媽媽讓屋子變黑暗哦。

孩子在媽媽的安撫下,緩解了恐懼,並且驗證了媽媽是「好」的,解除了對媽媽迫害的懷疑。同時懵懂地知道了,這是世界上一種叫「停電」的東西乾的。於是嬰兒就能分辨出現實的困境和他人的迫害,這樣的嬰兒長大後才會客觀看待世界和他人,而不會偏執和虛幻地想像他人。

三歲前的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而父母臉上的情緒,就是孩子世界裡的天氣,是雷霆雨露,還是和煦暖風,孩子只能被動承受。

所以說,多給孩子一些笑臉吧,用樂觀積極的態度來生活,既是過好自己的人生,也是在為孩子的人生渲染底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8f8b1c6afeaf7f04b0c53af65860c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