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士是朝堂中清流一派的代表人,他又人品貴重,董家長女嫁給了太子,身為太子岳父,董學士自是要一心一意維護太子地位的。
太子仁慈善良,很多時候被人陷害了還不知,太子沒有強大的母家作為靠山,董學士少不了要為他出謀劃策,在那個時代,女子的命運是悲慘的,特別是董家這樣的高門大戶,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太子妃並不愛太子,但是為了董家的榮耀,她不得不成為太子妃,董涓也是如此。
原著中,董涓是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存在,董家人都摸不清這位二小姐的習性。
董涓出府核對府中銀錢支出,就在這個時候,她和崔亮相遇了,她喜歡他寫的字,也喜歡他說起走過的名山大川,遊歷過的奇聞趣事,她只知道他姓崔,他也只知道她姓董。
兩人一起去大覺寺偷枇杷,這個時候董涓明白了自己的心,也清楚兩人再也不能相見了,從這個時候開始,董涓開始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努力做一個 世人眼中的大家閨秀,她知道,她是為董家而活的。
崔亮和董涓終究無法走到一起。
裴琰在皇帝去世後,手中權勢越來越大,被封為異姓王,離皇位不過一步之遙。太子登基,董涓的姐姐成為皇后,此時裴琰求娶董涓,這對董學士而言是無法拒絕的,若皇位永遠在謝家人手中,他依舊是國丈,若裴琰謀權篡位成功,他另一個女兒依舊能母儀天下,董學士要保證董家在什麼情況下都屹立不倒,董涓終究要和姐姐一樣,成為家族榮耀的犧牲品。
崔亮有才華,只可惜他的身份實在是太低了。他為裴琰出謀劃策,不過是裴家門客,即便董涓不嫁給裴琰,也會嫁到其他高門大戶,她和崔亮即便兩情相悅,也終究是有緣無分。
原著中,崔亮和董涓的故事實在令人遺憾,兩人連彼此姓甚名誰都不知道,在裴琰成婚當天,崔亮才知道,原來裴琰要娶的女子,竟是自己的心上人。
董夫人病重,董涓十六歲便開始操持家事,下人們在她面前也不敢有半分懈怠,誰也不知道她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她喜歡讀書,尤其喜歡山水筆 記,嚮往名山大川,只可惜她的身份註定她一生不得自由,在她十四歲的時候,看著姐姐心裡記掛他人卻要嫁給太子,就明白自己無法隨性而為,終有一天會走上和姐姐一樣的路,即便她和崔亮有一個美好的開始,最後也只能以遺憾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