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已經快乾枯了,裏海還能存在多長時間?

2022-09-11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鹹海已經快乾枯了,裏海還能存在多長時間?

2011年,鹹海的乾枯面積已達90%,是地球上萎縮最嚴重的湖泊,可能再過幾十年就要徹底死亡了,與之相比,鹹海的「鄰居」裏海,不但沒有一點乾枯的跡象,水位反而越來越高,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鹹海乾枯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關於鹹海

鹹海位於中亞地區,形成於550萬年前,是典型的海跡湖,其全盛時期是世界第四大湖,總面積超過6.8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一大湖青海湖的15倍,相當於4個北京的面積總和。

鹹海全盛時物產十分豐富,擁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島嶼,因此又叫島之海,不僅如此,鹹海的漁業也極其發達,僅從業者就超過了4萬人,被譽為中亞最耀眼的明珠,而且受地理環境影響,鹹海的水流呈逆時針方向,很是奇特。

但是,目前鹹海萎縮的極其嚴重,在1987年更是分成了南、北兩片水域,很多乾枯地區更是直接變成了沙漠,還時常颳起可怕的「鹽沙暴」,環境污染非常嚴重。

直至今日,鹹海的水中含鹽量增加了24倍,鳥類減少了大約130種,魚類更是只剩下4種,生態急劇惡化,早已不復當年世界4大湖的盛況。

那麼,鹹海乾枯的原因有哪些呢?

其實,漢朝在派兵攻打大宛國時,就駐紮在鹹海,但當時鹹海的面積很大,因此古人稱之為「西海」,但目前鹹海已經萎縮了90%,很多水域都變成了沙漠,而具體原因有以下2個。

1.人為原因

據相關專家預測:鹹海可能在幾十年後徹底乾枯了,因為人類對鹹海索取過度,尤其是引河水灌溉等措施,導致注入鹹海的水量極度減少,使得鹹海不可避免的走向滅亡。

特別是蘇聯的「自然改造計劃」,為了開墾荒地,將錫爾河和阿姆河這兩條原本注入鹹海的河流,灌溉到周邊的荒地上,導致鹹海的水流量銳減,本地魚類更是大量滅絕。

而且,許多河水在輸送過程中並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最終導致鹹海在50年內就乾涸的差不多了,不僅如此,鹹海在乾涸的同時,原本沉入湖底的鹽分,也隨風飄散,造成十分嚴重土地鹽鹼化。

除此之外,鹹海流域人口的激增也導致農業規模逐漸擴大,對周邊樹木的砍伐也越來越多,因此水土流失也越來越嚴重,使得鹹海乾涸程度愈發加劇。

2.自然原因

鹹海在全盛時期水域廣闊,船舶密集,其捕魚量一度占世界的10%,然而50多年來,鹹海不斷地乾枯、萎縮,水分含鹽度激增,被稱為世界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發生地。

而且除了人為原因外,自然原因也是造成鹹海消亡的關鍵因素,首先就是全球變暖的加劇,導致鹹海的蒸發量逐漸大於降水量,注入鹹海的水量越來越少,這讓鹹海的含鹽量增加了24倍,使得鹹海流域的植被大量死亡,涵養水源的能力嚴重下降。

其次,作為一個鹹水湖,鹹海是有很多河流匯入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姆河和錫爾河,它們是鹹海最主要的水流補給處,然而隨著天氣和人為因素,這兩條河流已經不再流進鹹海了,使得鹹海的進水量僅為過去的10%,只能逐漸乾涸。

鹹海枯竭的危害

鹹海地處亞歐大陸腹部,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量並不多,而且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鹹海地區只會變得越來越乾旱,枯竭可能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改變的趨勢。

而鹹海的枯竭,還會導致湖底鹽鹼裸露,在大風天氣很容易形成鹽沙暴(含鹽的風暴),不僅對該地區人們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還會導致大量鹽分撒向周圍地區,使得當地的沙漠化越來越嚴重。

不僅如此,據說鹹海地區每年約有1.5億噸的咸沙,吹向周邊的農田和城鎮,使得土地鹽鹼化加劇,耕地肥力下降,甚至還會引起嚴重的河流污染,產生了大量的生活廢水,而這些廢水又會重新排入鹹海中。

除此之外,鹹海的乾枯還會導致物種銳減,魚類資源下降,野生動物逐漸滅絕,數百種動物消失殆盡,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而且還導致當地的森林被徹底破壞,生物多樣性極具減少,危害十分嚴重。

那麼,裏海還面臨乾枯的風險嗎?

作為鹹海的鄰居,裏海是地球上最大的鹹水湖,它面積雖然比以前小了些,但如果問裏海什麼時候會幹涸的話,恐怕那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因為裏海是一個很奇怪的湖泊,它的蒸發量和消耗量遠高於水流注入量,但水位卻一直在上升中,很是奇怪。那麼,裏海究竟是怎麼的湖泊呢?

關於裏海

裏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在距今1萬年前和黑海分離,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內陸鹹水湖,但裏海的顏色更偏向于海洋,還有著和海洋一樣的生態系統,而且幅員遼闊,航運業極其發達。

裏海和鹹海的距離很近,都位於中亞西部,而且都是海跡湖,因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過裏海的面積更大,全長1200千米,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是北美五大湖的2倍,鹹海的5倍,占世界湖泊總面積的14%。

裏海的島嶼並不多,只有50個,但匯入的河流卻有130多個,包括著名的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等,而這些河流的匯入,導致裏海的湖水含鹽度很低,尤其是北部海域只有千分之二左右。

最令人驚訝的是,裏海每年的耗水量約為361立方千米,而進水量約為338立方公里,但裏海的水位反而沒有下降,因此很多科學家認為,裏海的下面有暗河與海洋相通,可以在其他地方補充水量,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具體的位置。

裏海在未來會有乾涸的風險嗎?

其實,很多專家都會擔憂,裏海是否會重蹈鹹海的覆轍,像鹹海一樣逐漸消亡。答案是:不會,裏海的面積也許會萎縮,但並不會徹底乾枯,具體原因有以下2點。

1.裏海面積大,自我調節能力強

目前來說,裏海的耗水量略大於進水量,所以裏海有一定的乾枯隱患,但這種隱患很難成為現實,因為裏海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它的自我調節能力根本不是鹹海可以相比的。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裏海的面積比華北平原還大,是青海湖的80多倍,與鹹海不是一個等級的,所以想要裏海乾涸,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

除此之外,裏海的深度也非常驚人,據科學家測量,裏海的最大深度超過了1000米,要知道鹹海的最深處才68米,總蓄水量才1083立方千米,因此裏海不會像鹹海那樣迅速乾枯,畢竟雙方無論從面積還是深度都不是一個量級,就像獅子和家貓一樣,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2.裏海的運河多,注入的水源多

其實,湖泊會不會幹枯,主要看降水量和匯入的河流量,雖然近年來裏海地區降水量不足,但裏海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130多條河流的注入,因此河流水量穩定,畢竟僅是伏爾加河每年的流量就高達2500多億立方米。

與之相比,鹹海可就遜色很多了,因為鹹海的匯入的河流很少,而且還被大量引水,導致河水的注入量銳減,根本無法抵消鹹海的消耗量。

最重要的是,裏海和黑海是可以修建運河的,所以黑海的水也是能匯入裏海的,甚至還能從裏海引水入鹹海,讓鹹海找到一線生機。

而且裏海的地下還可能存在暗河,這也是補充水量的重要來源,除此之外,有了鹹海的教訓,人們也會更加注意對裏海的保護,在開發上會更加的節制,在保護上會更加的用心,因此裏海是不會像鹹海那樣逐漸消亡的。

地球上像鹹海一樣,面臨乾枯的湖泊有那些

地球上散布著各種各樣的湖泊,它們是淌在地球身上的藍色眼淚,然而隨著氣候和人為因素,地球上很多大型湖泊都日益乾涸,面臨著消亡的危險。

1.查德湖

查德湖位於非洲,被當地人稱為一片汪洋,但如今的查德湖乾枯得只剩下一窪淺水,作為內陸淡水湖,查德湖位曾是世界第6大湖,面積可達2.5萬平方千米,最大深度可達160多米,生活著135種魚類,每年捕漁量高達20萬噸,養活了上千萬人。

然而,如今的查德湖已經到了消失的邊緣,在短短的40年間,湖泊的面積急劇縮小,很多湖區都成為了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可能用不了20年,就將從地球上完全消失。

2.烏爾米湖

烏爾米湖僅次於裏海,是地球上第2大鹹水湖,也是中東最大的湖泊,烏爾米湖在全盛時面積大約為5200平方公里,但如今已經乾枯了80%。

甚至還因為水體富氧化,導致湖泊變成了深紅色,使得曾經盛產的豐年蝦也逐漸絕跡,在未來很可能會和鹹海、查德湖一樣,面臨消亡的危險。

總之:

雖然鹹海已經快乾枯了,但裏海還是能存在很長時間的,因為裏海面積大,匯入的河流多,而且環保力度也很強,因此不會和鹹海一樣消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8ca1b68b3d6933ddf8aa32a48848a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