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鐵這麼發達,為什麼還要保留綠皮火車?它還有三大重要作用

2024-01-12     微兔分享呀

原標題:現在高鐵這麼發達,為什麼還要保留綠皮火車?它還有三大重要作用

提到中國速度,就不能不提到如今風頭正勁的高鐵了。來中國坐高鐵也成為了眾多外國人,在中國旅行時必須打卡的觀光體驗。

其實不僅僅是初來乍到的國際友人,即使在國人的嘴裡如今提到鐵路運輸,也基本上多數是指高速列車。

在這種情形下一些人提出,既然高鐵已經如此發達,為什麼不幹脆取消運行了數十年的綠皮火車呢?

分布更廣地理優勢明顯

簡單來說,綠皮火車不但目前無法退出歷史舞台,甚至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仍然會飛馳在我國的大江南北各地。

究其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綠皮火車即目前還在運行中的普通和慢速列車,在車站和線路的分布範圍廣度方面,仍然有著高鐵無法替代的優勢。

我國的鐵路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時間。北至漠河南到廣東,西到新疆東臨東海,經過無數開拓者的奮鬥,已經建立了一個連通大部分地區的鐵路體系。

雖然近些年高速鐵路的建設速度後來者居上,已經在全國各大型城市之間建立了更為快速的鐵路線路,高鐵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和重視出行速度人群的交通首選。

但高鐵的起步畢竟較晚,目前能夠抵達的地區數量也很有限,另外由於高鐵的車速極快,許多小車站根本就不能停車,這也為一些不以大城市為目的地的旅客帶來了不便。

反觀如今已經被視為落後的綠皮火車,在能夠到達的地點和可以乘坐的上車站數量上,傳統慢速列車有著巨大的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居住在一個小城市或縣城的人,本來可以在縣裡的火車站買票上車,卻因為取消了綠皮火車而不得不趕到大城市去乘坐高鐵,究竟算是方便還是不便?

雖然高鐵在行駛速度上更快,但固定的線路的有限的車站組成,也意味著人們在下高鐵後可能還需要換乘其他交通工具,以達到自己奔次的目的地。

從目前的高鐵利用主要人群來看,人們大多是採取高鐵——地鐵或計程車的出行過程,從這個模式看來只能說當一個人的軌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時候,高鐵更加適合。

正如新興快遞的湧現雖然鋪天蓋地,但卻依然無法取代傳統的中國郵政一樣。郵遞員們辛辛苦苦,跋山涉水只為了走完最後一段距離,把信件和快遞送到偏遠的收信人手中。

這樣的服務是大部分快遞公司,都無法拍著胸脯保證能夠做到的。也恰恰正是這種服務,成為了如今主體物流潮流中的一種有益補充,正如綠皮火車的意義一樣無法取代。

大眾資源的保留

綠皮火車的存在,也是一種特殊意義下的公平。即無論城市,鄉村,不管貧窮,富有,更無所謂職業,地位,民族等標籤,只要身處中國就享有使用公共運輸的權利。

乘坐高鐵更快,更舒適,更加現代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普通人花更少的錢,用更多的時間,最終也能夠到達自己的目的地,這就是普世中的公平。

保留綠皮火車,即是保留了能夠被大部分人利用的公共資源。這種資源服務於更大範圍的大眾,也是更有意義的一種全民福利形式。

雖然高速的列車同樣沒有對乘客有明確的劃分標準,但相對高昂的票價,乘車時需要遵守的各種規定,包括前文提到的大城市車站限制,都註定了它暫時不適合大部分人。

如今在許多相對落後的貧困地區,綠皮火車的意義並非單純的交通工具。也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才能看到挑著水果,牽著羊進城售賣的農民身影。

為了滿足乘坐的需要,這樣的線路車廂內的座椅通常會被拆掉,以容納更多的人和貨物。對於乘坐火車去趕集和售賣貨物的人來說,綠皮火車算得上是謀生的工具之一。

普通火車的車票價格,也充分表現出了「全民福利」的特點。雖然鐵路系統每年因為虧損而叫苦連天,但時隔多年綠皮火車仍然會準時的出現在每個車站。

當許多人因為沒有買到高鐵票,而不情不願乘坐綠皮火車滿心牢騷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看似低效的交通系統,很可能恰恰是偏遠地區孩子們認識世界的第一站。

正如許多升學率平平,卻容納了許多普通家庭孩子,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的公立學校一樣;也正像那些在基層為百姓提供醫療服務,用低價藥物治療人們病痛的診所一樣。

往往看似落後,也不受人們重視的普通機構,很可能是一些人獲得教育和醫療的唯一手段,這些制度決定了一個社會的福利底線。

身家富裕的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尋找更好的受教育機會十分常見,百萬富翁也不會甘於在社區診所進行治療。這個社會需要精英化的資源以供消費。

但在同時也不能放棄受眾面更大的基礎資源,相比價格高昂,私人訂製的高端資源,這樣的體系才是社會的主體,奪人眼目的精英部分只能算作是在此基礎上一個補充。

而我們未來的目標,必然是堅持並完善社會福利的主體部分,以保證負擔不起精英資源的普通人,可以得到相對公平的生存和發展機會。

從這個角度看來,綠皮火車的存在更像是一個符號,也表現出國家對普通人的關愛和扶持。

綠皮火車的記憶和慢旅行

對於一個乘坐過各種交通工具的人來說,很可能會站在反對取消綠皮火車的立場上,因為只要經歷過綠皮火車那個年代的人們,都會明白它是不可替代的。

在很多人的記憶里,第一次乘坐綠皮火車的經歷,可能是一生都無法忘卻的。無論是坐在鄰座大快朵頤的乘客,還是推著小車來回兜售食品的列車員,都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

後來乘坐火車的次數越來越多,那個獨特的環境也讓人產生深深的眷戀感。有人說火車車廂就是一個「小社會」,裡面好的壞的,眾生百態應有盡有。

也有人說正是車廂裡面鮮活的煙火氣,慢慢撫平了自己趕著到終點的急躁。更有人回憶曾經在火車上偶然的一次交談,徹底提高了自己的眼界。

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今在高鐵的車廂內,再也找不到那種「過分自由」的感覺了。這恰恰符合現代人的社交變遷規律——公共空間裡的人際交往轉變為強調個人空間。

相比於嘈雜熱鬧的綠皮車車廂,高鐵裡面大部分時間都是靜悄悄的。不但互不認識的人不會主動交談,即使一同坐車的熟人在交談的時候也會刻意壓低音量。

這也是如今大環境社交的一個發展方向,目前很難判斷就是變好了還是變淡了。人們不願意同身在咫尺的陌生人有任何交流,卻忙著用手機同同樣陌生且遠隔千里的網友聊天。

還有一種人,在工作和趕路之外休閒旅行的時候,會特地選擇乘坐綠皮火車。儘管在網上經常出現「XX天游遍XX」的視頻,可是對於一些人來說旅行就不是一件著急的事情。

旅行並不一定是單純的去到什麼地方,急急忙忙的打卡拍照發朋友圈。更在乎旅行的過程以及一路美景是否能夠放鬆狀態,療愈心情也是一些人的選擇。

甚至去了什麼地方,看到什麼風景,完成了什麼目的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夠讓自己放鬆下來的,從來都是改變當前的生活狀態,如果平時太快,那就需要慢下來。

如今在許多條普通線路上,曾經滿載乘客的綠皮火車大多數時間空空如也。隨著乘客人數的減少,許多車次也乾脆被改成了旅遊線路。

除了座椅數量變少,乘客個人空間變大以外,火車在行駛中也會刻意控制速度。尤其當列車路過知名地點時,它將不再是一晃而過的影子,而是可以讓乘客細細欣賞的美麗景色。

未來的高鐵和綠皮火車,將在不同的側重方向繼續發展,多樣化的鐵路交通方式,也為不同需求的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898899eeeb702907634efa77eb7c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