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優化政務營商環境工作掠影

2023-12-11   益陽日報

原標題:我市優化政務營商環境工作掠影

我市優化政務營商環境工作掠影

益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美玲 通訊員 李小虎

惠企資金兌現全流程網上審批,審批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我市跨省通辦「朋友圈」擴大到21省335市,可辦事項超4萬餘項;市電子證照庫匯聚581萬餘筆證照數據,全力打通信息數據「孤島」……

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聚焦雲、網、數、端等要素,通過串聯整合數據資源,各業務平台從零碎走向融合,各部門從分散作戰走向聯動作戰,開啟「智慧親商惠民」加速度。

審批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

惠企政策兌現高效便捷

「以前申報惠企資金需填報三張表格,至少12人簽字蓋章。現在只需填一張表格,9人線上審批。企業只要符合條件、材料齊全,審批時限可壓縮至1個工作日。」資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撥付通」欄目的審批效率。目前,資陽區「撥付通」共完成10筆資金撥付,總額836萬元。

惠企政策能否落地見效,是培育營商沃土、搶占市場先機的關鍵。我市建立線上企業名錄庫、政策庫,編制惠企政策「一件事一次辦」服務指南,建立「白名單」企業庫,設置「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諾兌現」等兌現方式。梳理惠企政策事項清單1115項,公布「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45項,將財政直達資金、失業金返還等惠企政策與企業進行標籤化關聯,推動惠企政策精準直達企業。

針對企業經辦人員來回跑部門、反覆填表等弊端,我市創新推出「線上一網 線下一窗」改革。線上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平台,自動調取政府部門核發的證照,企業從「多處找、跑多次」轉變為「一表申報、線上提交」,通過平台一鍵轉辦、部門限時辦結,實現訴求一鍵直達。線下組建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服務專區,開闢工信、稅務等16個部門單位組成的「惠企政策兌現窗口」,設立惠企政策解讀專員,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今年以來,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服務專區已服務14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推送政策信息、智能匹配可申報項目1.12萬次。

跨省通辦事項超4萬餘項

政務服務「朋友圈」利企便民

「往年要回老家才能換證,有了智能秒辦專區,在工作人員遠程指導下,不到半小時,就可領取到換髮後的道路運輸從業資格電子證照。」在深圳就業的益陽籍駕駛員王鋒為線上跨省辦理業務點贊。

我市依託市一體化平台,開發了A I審批系統,申請人進入智能秒辦專區後,藉助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處理技術,A I機器人可自動獲取申辦事項所需的證件材料信息,申請人符合條件的,在30秒內完成自動審批,出具審批結果,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秒報、秒核、秒批的「硬核」服務。

為破解異地辦事難題,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全省率先推出遠程導辦服務,搭建以「一(清)單、一(知識)庫、一(政務服務)網」為核心的遠程導辦平台,變「面對面」諮詢為「一對一」「屏對屏」諮詢辦理業務,打造政務服務「不見面審批」新模式。自遠程導辦服務平台上線以來,共幫助辦理醫保費用報銷、異地就醫備案、教師資格認定、無犯罪記錄證明開具等1.2萬餘件。

在市政務服務大廳,市民走進「政務曉屋」就能跨域(省)通辦業務。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和雲南省臨滄市、廣東省中山市等地點對點簽署跨省通辦合作協議,跨省通辦「朋友圈」擴大到21省335市,可辦事項超4萬餘項。在大廳設立跨省通辦自助辦理機,市民通過微信小程序預約或現場刷身份證就能進入「政務曉屋」,「雲坐席」提供實時連線服務,實現業務諮詢辦理全程可視化。10月,自「政務曉屋」投入使用以來,累計提供諮詢、協辦、代辦等服務874次,好評率達100%。

3000餘事項「免證辦」

無證明城市建設讓市民省心省力

「無證明」不等於「零證明」。為整合分散、零碎的數據,我市堅持法無規定一律取消、法有規定無需提交。對確需保留的證明材料,通過告知承諾、部門核驗、線上開具等措施,讓申請人免提交證明材料,或實現材料「瘦身」。

強化數據匯聚,深入開展接口調用、系統對接、遠程導辦等行動,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全市182類581萬餘筆證照數據匯聚到市電子證照庫,成功獲得13個國家級數據服務接口數據的使用權限,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對暫未匯聚到市電子證照庫的部分數據,創新開展「應需供證」服務,將無證明城市系統上傳的證明材料電子檔、掃描件等,作為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合法憑證。開設「無證明城市服務專區」欄目,建立統一的部門業務系統與共享交換平台,實現電子證明和相關數據在各部門之間、不同場景之間自由使用和調取。

為延伸無證明城市覆蓋範圍,我市持續擴大免提交證明材料範圍,將學歷證書、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等非政務服務領域證明,納入可免提交證明材料範圍;擴大免提交證明材料載體形式,除規範電子證照外,梳理各單位生成的存量紙質證照掃描件、照片和辦理情況說明等,作為共享復用免提交材料使用;擴大免提交應用場景領域,將交通、交警、海關等部門的日常執法、行業監管、行政檢查,以及人民銀行等非政務服務領域場景納入免提交範圍,推動申報材料大幅精減。

目前,在市、縣單一政務服務事項中,75類證明材料實現免提交,3000餘項高頻單一政務服務事項落實「免證辦」,30餘類證明事項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開具的證明事項實現在線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