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裁員千人,攪動矽谷!終身編程終結,我們何以苟活?

2024-01-15     51CTO

原標題:谷歌裁員千人,攪動矽谷!終身編程終結,我們何以苟活?

作者丨Pen Magnet

編譯丨諾亞

新年第一個月,矽谷爆發了新一輪裁員潮。在這波浪潮中,有消息稱谷歌計劃裁員千人,另有Meta、Unity、Discord等多家公司也陸續放出了裁員的消息。就當前的就業環境來說,技術人員似乎面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

過去的一年間,生成式AI發展迅猛。AI在代碼能力上的飛躍讓人在心生期待的同時也不免懷有憂慮。AI帶來的生產力變革必然會降低科技公司對於初級程式設計師的需求,再加之經濟周期下行的大背景,招聘市場的飽和也並不令人意外。那麼,在充滿著變數的又一次技術浪潮下,如何應對,如何求存,成為了這一代程式設計師必須直面的命題。本文作者站在一線的視角,給出了如下參考。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焦慮、熱情、恐懼等諸多情緒縈繞著我。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我總是被這些情緒裹挾。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它們從未如此混亂交織。

我的工作給了我一定的安全感,我的公司保持著一種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儘管如此,我的情緒波動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在經歷了動盪的2023年後,我不得不審視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的變化。

作為程式設計師,我們需要用一種非理論的、聚焦現實的心態來應對這一挑戰。如果要定義這種心態,我想到的是下面這三條準則。

1、準備好學習

在軟體領域,曾經有一段時間,學習是令人興奮的。這意味著要修補人類可讀的語言(Java、C++ 和 .Net),同時要有足夠的速度趕上硬體,解決有趣的問題並告知全世界。

然後,在2010年之後的十年里,在見證了Javascript、Python的崛起以及移動設備的普及後,編程與技術逐漸脫鉤,開始向業務緊密靠攏。敏捷文化不是這一轉變的原因,但肯定促成了這一轉變的實現。

純粹的技術主義者開始被貼上過時/僵化的標籤。年齡歧視逐步占據上風。程式語言之爭日趨泛濫,還時常促成某些百萬星級的不成熟的框架的誕生。

在那段時間裡,學習的意義被弱化,淪為一種必須在短時間內收穫速成的必需品。而到了當下這個時代,學習成為一種必須履行的義務。

「準備好學習」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沒有它,任何關乎決心的願望清單都會顯得空洞。因為「學習新東西」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意義。

在有生之年,每當一個程式設計師提到學習時,都會有不同的意義:

  • 當嘗試學習一門新語言時,學習意味著熟悉新的語義並將它們與已知的舊語義相關聯。如果這是程式設計師的第一語言,那麼相關性將與現實世界相關。如果這是他的 N+1 種語言,則相關性將與他的第(1...N)的語言有關。
  • 當學習一個新的架構時,如果沒有合適的文檔,之前的所有學習都會失效。這是因為大腦依賴於心智模型,而新的架構會強制創建新的模型。僅由 API 組成的後端現在還包含一個處理加密的安全層,反之亦然。
  • 當程式設計師適應新工作時,學習意味著熟悉具有不同智力、出身、角色和權力結構的人。對於書呆子來說,這可能比普通人駕馭新環境要困難得多。沒有腳本可以成功做到這一點。你必須邊做邊學,每一個錯誤不僅會帶來新的學習內容,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職業成果。

這些都不難。但僅僅需要做好納新、除弊和適應的準備就可以區分出珍珠和魚目。

在任何時候,如果你的周圍人(同事和上司)覺得你還沒有準備好適應新事物,你就有可能失去你的職位或者聲譽。

在當今的編程環境中,根本沒有餘裕鬆懈,即使是為了重用你之前學習的內容。

如果你想創建一個可重用的組件來使當前的功能集變得很酷,那麼當然可以。但不能保證它會在6個月內變得毫無用處——你將被迫為不理解你痛苦的產品組織創建一個新的工具。

2、準備好被替換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時代即將到來。雖然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解聘現象。但它對底線的影響是相當明顯的。在像 Upwork 這樣的平台上,你就可以看到撰稿人和設計師的崗位和收入在大幅下降。

我有一個非常理性的老闆,他覺得GenAI不會很快取代程式設計師。他對GitHub Copilot的立場如下:

我們的代碼太糟糕了,人工智慧甚至無法理解掌握它。這就是我們應對機器崛起的機制。

ChatGPT 發布後,我與他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對話,彼時他認為我們不會被GPT取代。

在接下來的3個月內,公司高管們參觀了我們的辦公室。他們說我們的CEO正在與 OpenAI 領導層保持聯繫。他們正在就通過Azure來大規模利用GenAI進行談判。此外沒有透露其他細節,但最有可能的落地領域是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

我們感覺更安全了。

然而,會議結束後不久,謠言四起。一些團隊的開發人員可以訪問 GitHub Copilot,在那裡他們可以評估 GenAI 如何讓他們的工作生活變得更好。

在芬蘭,這並不令人難以置信。畢竟,在這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勝過一切。如果開發人員能夠在1個月內推出一項功能,而不是慣例的3個月,並且能夠在下午3點下班,而不是往常的5點,誰會不高興呢?

可一旦交付上市帶來的利潤顯而易見,老闆們還能視若無睹嗎?如果是,那麼同樣的問題可以再問問投資者們。

不可否認,GenAI 有時會因為幻覺問題顯得很蠢。但開發者同樣如此。管理者能夠區分這兩種愚蠢行為嗎?我們能否相信他們能夠量化這兩種愚蠢行為,進行比較,並選擇從長遠來看危害更小的一種?

如果你無法被取代,你將被迫與你的新助手——AI一起工作。不管你喜歡與否,你都不能解僱它,儘管它是個新手。你必須馴服它,並「對抗」它的抵抗。基本的經濟假設是,它對公司的成本遠低於你——一個以各種可能的方式獲得產品所有權但擁有少量股票的人。

在衝突時期,你收到的只有來自HR的苦樂參半的判斷:「也許,你面臨著適應環境的挑戰——找到最適合你的新事物,不是嗎?」雪上加霜的是,他們還會繼續:「我們非常渴望幫助您找到新的冒險。我們為您註冊了這個新的基於AI的工作配對網站,前3個月免費!」

3、沿著價值鏈移動

我的一位同事厭倦了無休止的辦公時間、不斷變化的項目和難以學習的情況。此外,無薪加班,以致於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更讓他感到惱火。

有一天,他辭職了。

幾個月後,他創建了一家公司,為我們公司提供禮賓服務,主要是為員工提供代理協助服務,比如預訂航班、預約醫生、申請液化氣瓶更換、新開銀行帳戶、重新簽發護照申請等等。「只需簽署我們為您提供的表格,我們將代表您提交。」

在無紙化還不是流行詞、繁雜瑣事需要面對面進行的時代,這類服務無疑是一個福音。

由於這項服務屬於員工福利,所以我們公司代表我們支付了費用。為什麼?因為它節省了員工作為請假理由的無數時間(經理無法拒絕)。

還有一個故事。我有個朋友在銀行工作,不過長久以來他已經厭倦了累人的營銷工作。我一直勸他辭職,去探索一個有影響力的營銷職業。他一直說那不是他的菜。

有一天,他給我帶來了一個想法。「我們的銀行需要大量客戶表格來進行KYC程序(註:一種核實客戶身份,管理銀行風險的程序)。大多數時候,銀行工作人員都忙於處理這些瑣事。我打算成立一家公司來處理這件事,並向我引進的每個客戶收取高額費用。」

我覺得這太棒了。因為這個項目不涉及營銷工作或用戶獲取。他只要建議他的銀行同事將新的銀行客戶轉向他。然而銀行將變得完全依賴他。

後來我知道,他因為資金不足,招不到足夠的人手,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但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個很棒的點子。

我不知道管理層如何區分「向價值鏈上游移動」和「向價值鏈下游移動」——但上面兩個例子講述了適合不同用例的故事。許多技術創業者都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開始——是否與他們當前的僱主合作另當別論。

4、結論

希波克拉底曾說:非常時期就得採取非常措施。

程式設計師通過自動化「消滅」了很多工作:數據錄入員、電話推銷員、銀行出納員——這個名單是無窮無盡的。當我搜索「被程式設計師淘汰的工作」這個詞時,谷歌給了我一個被AI淘汰的工作列表。

與其他工作相比,程式設計師面臨的「被抹殺」的速度和程度都要高得多。人工智慧領域看起來有一線希望,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它可能會成為其自身發展的犧牲品。當涉及到大模型的功能時,同樣是響應隨機的人類查詢,與自然語言生成相比,代碼生成要容易得多(而且 GPU 方面更便宜)。

一個人必須始終學習足夠深入,以使他/她當前的交付有用且有價值。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時刻為市場轉變做好準備。終生從事編程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參考連結:https://medium.com/gitconnected/the-2024-programmer-needs-a-new-mindset-700c69ce253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82731ee7f5b61b7ca722fe594cdef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