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乾隆「破壞」的3大書法,每件估值過10億

2023-10-25   書法網

原標題:被乾隆「破壞」的3大書法,每件估值過10億

被乾隆「破壞」的3大書法,每件估值過10億

在歷史上熱衷藝術的帝王,除了李世民、武則天、宋徽宗,最出名的就是清代乾隆,他曾將養心殿的西暖閣,改為「三希堂」,並命令朝臣編纂《三希堂法帖》,將歷代的書法珍品收藏其中,時常拿出來品味欣賞,不過乾隆對於書法的熱愛方式跟李世民、宋徽宗有所不同。

李世民對於鍾愛的藝術品,就喜歡讓它陪葬,宋徽宗則從欣賞的書畫中取法,提升自身技藝,創造出更優越的「佳作」,而乾隆就喜歡蓋章題跋,發表個人見解,據說乾隆一生製作了1800餘方的印璽,經常用的有500多方,也就是說若一天蓋一個,要將近6年才能蓋完,足以見乾隆對於蓋章的執著。

被後人冠以「蓋章狂魔」的稱號,並且乾隆自身的書法水平與鑑賞能力較差,甚至曾把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贗品,當作真跡來賞析,所以不少書法「珍寶」,就被乾隆的題跋與無數印章「破壞」,尤其是他睡覺都抱著的這3件「三希帖」,被「破壞」的最為嚴重,首先看這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此作是王羲之在大雪初晴後,看到明媚陽光和銀裝素裹的雪景,心中愉悅不已,而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件,全文共計28字,行筆順暢輕靈、瀟洒自如,時而凝重遒勁,時而秀麗活潑,一字間呈現多種格調,氣韻溫厚閒適、蕭散悠遠,被後世譽為「二十八驪珠」,又稱作「天下法書第一」。

這短短的28字,竟被乾隆蓋上了172個章,題字60多處,尤其是在原作旁邊的「神」字十分乍眼,一下子擊破了魏晉的儒雅清逸之風,而第二件王羲之兒子,王獻之的《中秋帖》也沒逃脫魔爪,此作目前殘留22字,以獨創的「一筆書」寫就,用筆奔放洒脫、雄健暢快,筆畫間顧盼生情、起伏多變。

給人利落痛快之感,讓米芾稱讚曰:「大令《十二月帖》,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雖然《中秋帖》與王羲之儒雅氣質相差許多,也沒耽誤乾隆喜愛,在周圍密密麻麻的蓋了80多個章,從卷頭到卷尾都有他的題跋,有幾分「喧賓奪主」的意味。

最後一幅王珣《伯遠帖》是乾隆印章最少的作品,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子,自然書法深得家傳,在這件47字的書信中,他運筆自然流暢、率真飄逸,點畫凝鍊秀勁、清瘦潤麗,具有虛和出塵的意韻,把行書的神采飛揚,寫到巔峰之境,有著沁人心脾的清新爛漫氣息,成為「天下第四大行書」。

被乾隆印上了20多個章,可題跋卻一點沒少,其中有十幾處頗為乍眼,當然乾隆也因無休無止的「評價」,而被世人戲稱為「狗皮膏藥」,好在這些題跋跟印章,沒有影響原作的藝術價值,如今這三幅書法,每一件估值都超過10億,是貨真價值的「藝術瑰寶」。

您對這3件書法和乾隆題跋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