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滿江紅》正在熱映,講述的故事是岳飛死後五年發生的事情,劇情跌宕起伏,愛國主義深入淺出。這裡就不劇透了,感興趣的可以去影院看看。
但是劇中出現了三首有名的詞,這裡說一下。其中,一首爭議頗大,一首不符合朝代歷史,一首隱藏的最深。
首先就是劇名《滿江紅》,如果說建功立業第一詩是詩仙李白的《俠客行》,那麼建功立業第一詞就該歸《滿江紅》。
滿江紅
詞傳千年,可這千年來爭議卻從未斷過,原因就是作者不明,到現在是不是岳飛所寫都沒蓋棺。
反對者以岳飛詩詞集中沒有收錄這篇,且詞中出現不該有的名稱為由認定這篇為後人所作。
支持者則針鋒相對批駁反對者的理由,各說各有理。
我本人是傾向岳飛所寫,不為別的,就為他力挽狂瀾,拯救大宋於危難之間。一生忠心報國,刀山火海,義無反顧,至死不悔。
所以,也只有他配的上這首詞。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第二首就是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
這首詞很美,也很讓人感傷,尤其是最後一句,實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如果知道它的創作背景,估計大家就更會喜歡這首詞。
詞作於南宋末年,元兵攻克南宋都城臨安,蔣捷只能泛舟流亡。國破家亡之下,恰逢暮春時節,蔣捷內心極度感傷,就寫了《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舟過吳江
可這於電影發生年代就不符合了,電影背景為南宋初期,再引用這首詞就不那麼貼切了。
第三首隱藏的很深,可如果讀過岳飛所寫的詞,一出現,大家立馬會想到,這首詞也確實是岳飛所寫,沒有任何爭議,那就是《小重山》。
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隨著岳飛多次的大捷,金人已惶恐不已,正好宋高宗和秦檜為了自己的利益極力妥協,請求與金國議和。岳飛極力反對,可是宋高宗下旨不准動兵。於是內心苦悶的岳飛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這首詞抒發內心的苦悶。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小重山
張藝謀沒有明著將這首詞用到電影中,而是將它化用到人物上,以一個瑤琴將全詞嵌入電影中,極不會很突兀,又可以起到真正為岳飛正名的輔助作用,可謂用心良苦。
岳飛已逝近千年,可他忠心為國的精神卻永遠地傳承下來。中華民族從來不缺愛國之人,願今日的你我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