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糧食作物:五穀、六穀和百穀

2022-05-15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古代的糧食作物:五穀、六穀和百穀

古代的糧食作物有所謂五穀、六穀和百穀。按照一般的說法,五穀是稷(jì)、黍(shǔ)、麥、菽(shū)、麻(五穀還有別的說法,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趙岐註:「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六穀是稻、稷、黍、麥、菽、麻。

六穀比起五穀來只多了一種稻,這顯然是因為水稻本是南方作物,後來才傳到北方來的。至於百穀,不是說上古真有那麼多的糧食品種,而是多種穀物的意思。

稷是小米,又叫穀子。(有人說稷和黍是一類,黍的籽粒黃色,有黏性;稷的籽粒白色,沒有黏性。)稷在古代很長一段時期內是最重要的糧食。古人以稷代表穀神,和社神(土神)合稱為社稷,並以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由此可見稷在上古的重要性。

黍是現代北方所說的黍子,又叫黃米。《詩經》里常見黍稷連稱,可見黍在上古也很重要。上古時代,黍被認為是比較好吃的糧食,所以《論語·微子》說:「殺雞為黍而食之。」

麥有大麥小麥之分。古代大麥叫麰(móu),又名來牟。

菽就是豆。上古只稱菽,漢以後叫豆。

麻指大麻子,古代也供食用,後世還有吃麻粥的。《詩經·豳(bīn)風·七月》:「九月菽苴(jū)」,苴就是麻子。麻不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古代以絲麻或桑麻並稱,那是指大麻的纖維。

現在說一說谷、禾、粟、粱。

谷是百穀的總稱。

禾本來專指稷,後來逐漸變為一般糧食作物的通稱。

粟本來是禾黍的籽粒,後來也用作糧食的通稱。

粱是稷的良種。古人常以稻粱並稱,認為這兩種穀物好吃;又以膏粱或粱肉並稱,認為是精美的膳食。

糧食炒成乾糧叫糗(qiǔ),也叫餱(hóu)糧。《詩經·大雅·公劉》:「迺(nǎi)裹餱糧。」糧字本身也指的是乾糧,行軍或旅行時才吃糧。所以《莊子·逍遙遊》說:「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769b0e13f48de782054141c0797a8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