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補貼額度再不能「跌跌不休」了!

2023-06-30     農機通

原標題:農機補貼額度再不能「跌跌不休」了!

各地農機管理部門相繼發布了2023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額一覽表,一個最為普遍的現象是,不少地方的農機購置補貼額度都進行了下調。像最近農業大省吉林發布的2023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額一覽表公示稿中,21個檔次拖拉機產品中,居然有14個做了下調,而下調的又是近年來農民亟需的大馬力機械!像200馬力及以上四輪驅動動力換擋拖拉機,由61600降到了44800,直接劇降16800元,下調幅度達到了27.3%!如果一台200馬力的較好點的品牌拖拉機,廠家銷售價30萬元,那麼在吉林省的補貼率已經不足15%!

在經歷退補風波的國內農機消費執牛耳的黑龍江省,農機補貼額度降幅更是驚人。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在1月19日發布公示的補貼額一覽表中,200馬力及以上四輪驅動拖拉機和200馬力及以上四輪驅動動力換擋拖拉機分別減少27700元與25700元,這兩個型號拖拉機分別僅補35500元和41500元。

其他很多省份也大同小異,許多省份都進行了下調。一方面我們說要加大高端先進農機的推廣應用,而另一方面卻在不斷減少補貼。在富得流油的農機製造大省江蘇,早在2022年12月20日發布的《關於印發江蘇省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2022年第四批)的通告》中顯示,補貼額降幅明顯,最高降幅達9600元(200馬力及以上四輪驅動拖拉機)。

值得肯定是農機第一大省山東,山東省農業農村廳2022年11月29日發布的《關於山東省部分「國四」排放標準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的公示》中,100馬力及以上國四排放兩輪驅動拖拉機補貼21880元,較上一年15200元增長了6680元,200馬力及以上國四排放四輪驅動拖拉機則比調整前的40300上漲了3450元,達到43750元。

在全世界,人們似乎都流行講「政治正確」。我們農機行業當然也是一樣,也要「講政治」。那麼,什麼是農機行業的「講政治」?在下以為,農機行業的「講政治」的含義之一就是要按高層領導和中央的要求與部署,發揮農機的先進屬性,最大限度地守護國家食糧安全,促進「保供固安全,暢通振循環」。因此,要不斷提高我國的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率,促進農機化高質量發展,循乎此,其中一個本義就是要提高機手收入,讓農機化事業發展健康可持續,減少受到干擾與影響。

而今年,由於農機「國四」的實施,農機市場大幅下滑,農民購機熱情受到遏制,影響農機化「又好又快」發展的進程,這顯然是包括農機管理部門在內的所有行業人士所不樂於見到的。據有行業媒體統計,今年1—5月份農機補貼公示銷量為82.52萬台套,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2%。其中,自帶動力的農業機械(包括拖拉機、穀物聯合收割機、玉米收割機、高速插秧機等)補貼公示銷售了3.23萬台套,同比下滑89%;非動力機械銷售了79.29萬台套,同比下滑幅度為14%。從銷售額來看,今年1—5月份,農業機械實現銷售105.2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73%。其中,自帶動力的農業機械實現銷售35.4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88%;非動力機械實現銷售68.93億元,較去年下滑了15%。

升級國四會重擊農機市場,這在前些年的國二升國三之際已有先例。同時,此前包括中國農機流通協會這些機構都對上半年農機市場的蕭條發布了預警,多次發布的農機市場指數都顯示市場下滑。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發布的5月份中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為41.8%,環比下降6.2個百分點,同比下降8.5個百分點。從環比看,6個一級指數中,全部呈現下降趨勢。此前一個月發布的4月份中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環比下降16.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7.6個百分點,創下近3年來4月份農機市場景氣度新低。

既然市場銷售這麼差,一些地方在制定補貼政策時,就要考慮到這個因素,不能一味降低農機購置補貼額。相反,要利用補貼這支當前最強最重要的槓桿,更大限度地撬動農民購買農機。

要充分發揮政策的調節與引導作用。當市場下行時,就要提高政策的槓桿能用,促進農民購機,引導農村消費,讓機手通過農機產品更好地實施社會化服務,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供給,同時發揮農機的節能環保、節本增效作用,促進農民增收。從另一個方面說,農機的大量使用也有利於環保,比如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推進東北地區保護性耕作、促進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這與環保部門的目標也是一致的。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首要政策目標就是促進農民購機。不是嗎?!這在新一輪補貼實施意見當中要寫得清楚明白:「以滿足億萬農民對機械化生產的需要為目標,以穩定實施政策、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益為主線,落實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破除制約要素合理流動的堵點,進一步暢通農業機械化發展各個環節,支持引導農民購置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引領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加快提升農業機械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誠然,一些地方的相關管理部門可能有擔心,由於前些年補貼率較高,導致某些農機產品社會保有量比較高。實際上,農民購機更多的是理性的「經濟人」行為,只要農民覺得合適、覺得有市場贏利空間,他就會購機的,這本身也是市場的客觀規律。

但是這幾年的農機行業情況特別是今年的情況特殊。受疫情的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還沒有完全得到恢復,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壓力仍在。國際上,俄烏戰爭仍在持續,導致國際糧食流通與供應壓力更大,同樣影響到我國的糧食進口和糧食安全大局。而具體到我國的農機市場,因為國四排放標準的推行,一台農機產品基本上要增加1萬—3萬元成本,加上後期維修、需要加尿素等使用成本提升,這讓很多農民望而卻步,不少人採取了觀望狀態,導致今年農機市場呈現跳水行情。

農業農機部門就是為農民說話的。這天經地義,不用遮遮掩掩,不用欲說還羞,不用害怕不講大局。具體到農機國四的施行,也要具體到我國的國情與農民農村的承受力,具體到農機產品對環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環保。很多行業人士認為,農機產品應用時間高度集中,而且一年用不了幾天,加上工作場景在廣袤的田野里,能有多大污染?我們農機部門的政策設計和舉措不能跟在環保部門的屁股後面轉。事實上,農機行業一向講大局,絕不會不支持環保,退一步說環保也有利於農機行業人士。但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既然國四導致農機市場蕭條,農機部門採取一些對沖政策手段總是可以的吧?

農機製造與流通企業是市場主體,是促進農機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農機市場下行,他們的效益不好,將會大大影響農機化事業的健康發展。企業如果缺少資金,就沒有熱情去從事農機服務、提高服務質量,沒有更多的資金結餘去從事產品研發,沒有更多的資金去投入下一輪生產。從長遠看,還加大了我國農機企業跟國外農機寡頭之間的距離。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我國農機化事業發展主要靠國內企業,在新疆,一台約翰迪爾打包式采棉機賣738萬元,而有國產品牌采棉機僅賣458萬元。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農民還不富裕。我國的農機化發展同樣具備中國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不能走成本太高的農機化發展道路,而要以更加經濟可行的方式。

錢(補貼資金)不夠,各地農機部門需要積極向各級政府爭取,向財政部門爭取。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在城市化加快,農村空心化、農業人口老齡化,農業副業化與兼業化越來越嚴重的時代,沒有農機支撐,糧食安全豈不是一句空話?

搞農機的人,只要你是為農民著想,為農機化事業發展著想,大公無私,就不用擔心別人給你說什麼閒話、扣什麼帽子。為農著想,為民辦事,挺直腰杆,理直氣壯!

文/萬慶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638c163743c7fcdb55210be678fa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