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態,正在拖垮你!

2023-04-19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原標題:「受害者」心態,正在拖垮你!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錯都是別人的,

世界對我不公……

這個害慘人的思維,你可能也有

//

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過得不如意時,很少承認是因為自己造成這一切。

「當初要不是朋友叫我跳槽,我現在已經在原來公司享受分紅、財務自由了。」

「小時候媽媽常常指責我,所以現在我40歲了,也很自卑。」

「我是單親家庭⻓大的孩子,所以我在親密關係里感受不到愛。」

......

這種思維剛有的時候特別爽。

因為,當一個人把責任都歸咎於外在,最大的好處,便是不用為「自己過得不好」而負責。

然而,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受害者牢籠」中。

Hello April

01

很多人之所以悲慘,

是因為他們選擇了悲慘

我們的身邊可能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永遠在抱怨,覺得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敵人。可每當別人想要幫助他時,卻又總給自己找藉口,甚至反過來攻擊他人。

比如,有的人天天抱怨自己升不了職,懷才不遇。

但真實的情況是,即便你把升職加薪的機會放到他眼前,他也會視而不見或者憤怒地把你推開。

有的人天天抱怨自己找不到對象,天天缺愛,但是你要是幫他找個對象,各方面條件也不差,完全配得上他,他也總是能幹出很多奇怪的事情來,最終導致「找到對象找到愛」這件事雞飛蛋打。

這樣以消極且無力的思維方式,讓他們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無辜的受害者。「上天對我不公,為什麼我找不到對象,找不到愛情? 為什麼我的生活一直如此悲慘?」,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受害者心態(victim mentality)。

受害者心態是一種思維定勢,本質上是一種忽視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的行為。受害者心態也叫弱者心態,這種心態的最核心特點是:在任何時間、地點、事情、人的面前,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直至把整個世界都投射成"加害者」。

有受害者心理的人認為自己就應該是不幸的,堅信任何人和事都無法阻擋壞事降臨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會為了改變自己生活而努力,因為一切改變對於他來說都是徒勞。 長期的受害者心態會逐漸形成一種人格特質,並且這種特質很難轉變。

Hello April

02

為什麼有人

甘願處於受害者模式?

受害者心態看上去很蠢,完全就是自虐,那為什麼有些人還跟成癮一樣,非要逼迫自己過上這樣的生活呢?

那是因為受害者心態也有一定的「好處」:

好處1

「我是無辜的」

如果一個人讓自己處於受害者心態里,他就完全不需要為自己的成長和命運負責了。在受害者心態的歸因體系里,一切的問題都是別人導致的,與自己無關。

「我是無辜的,都是他不好」、「一切對我是不公的」是這類人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當一個人執著於外界或別人的錯誤時,其實他在幻想外界或別人改正,為他的不如意負責,而不是自己為自己負責。 受害者心態最大的好處就是讓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逃避責任。

好處2

維持一種虛假自戀

躲避在受害者心態的背後,一個人就無需直面自我、挑戰自我了。受害者心態的人使用的防禦機制跟「否認」很相似,就是否認自己要為很多事情負責。通過這種防禦,個體藉以維持自己虛假的自戀——我是個受害者,我永遠沒有錯。

所以,一個受害者並不是什麼都獲得不了,他至少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 「我沒有錯」是種心理上強大的優越感,有了這種優越感,有錢算什麼,吃苦算什麼,缺愛算什麼,受窮算什麼,升值加薪更是不值一提。

好處3

獲得無條件的關注

處於受害者心態的人經常容易獲得別人的同情,關注、安慰,甚至遇到願意無條件幫助自己的人,以至於「喜歡當弱者,換取可憐」,不知不覺就成了一些人獲取關注和愛的途徑。

另外這些人,還可以趁機擺脫掉一些本該具有的潛在的競爭:「他已經這樣子了,我總要讓著他一些吧。我怎麼好意思跟他競爭。」

嚴重的處於受害者心態的人可能會經常飄著這些話語:

唉,這就是我的命,有什麼辦法呢。

我就是註定要受苦的。

沒人喜歡我,我就是註定要被欺負的。

具有受害者心態的人通常具有這種氣質:具有苦情性質的自戀。

Hello April

03

擺脫「受害者」牢籠

掌控自己的人生

從短期看,有受害者心態能讓內心感受愉悅。

但長遠看,不僅改變不了現狀,也無益自身成長,最終耽誤的是自己的人生。

「世上最大的監獄,是你的大腦。」走不出自己狹窄的思維方式,到哪都是囚徒。

一個人只有走出「受害者」牢籠,才能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1

覺察自己的言語、念頭

改變從覺察開始,覺察生活中常用的語言:

「我現在過成這樣,還不是因為你們當時的阻攔」

「我也沒辦法,都是他叫這樣做的」

「他升職那麼快,還不是因為有關係」……

這些消極語言,背後其實都隱藏了一個人最真實的情緒。當你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受害者模式,才能真正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2

轉變思想信念,自我負責

覺察念頭,再轉變思想信念:

從「這個爛攤子是別人的責任,應該他們來收拾殘局,我只是個無辜的受害者。」

轉變為:「現在,雖然受害的是我,我卻必須要收拾殘局。」

再到:「這個爛攤子我有能力處理它,並在過程中讓自己成長,我有能力選擇更好的。」

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就看他是否願意對生活負起全責。而信念開始轉變時,很多問題便從消極變成積極的解決方式。

3

重建自我的力量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中分享過兩個圈:一個是關注圈,只能發表意見,但你卻改變不了結果。一個是影響圈,是你能控制,能改變的事。

當人把精力放不可把控的事情上,便容易怨天尤人,也會焦慮。

而當你關注影響圈,持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例如今天能寫多少字,能讀幾頁書……持續做,關注內在,你抱怨的次數會越來越少。

所以,專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幫助自己成長進步。

受害者思維就如同「毒品」,剛開始很爽,飄飄欲仙,感覺整個世界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但上癮後,就會讓自己越來越虛弱,到最後連虛假的自信都將不復存在,因為你會弱得解決不了任何一件小事。

生活都是自己選擇的。你是怎樣,世界就是怎樣。

當你抱怨,便吸引更多糟糕的事情。當你選擇中止抱怨,接納已發生的事實,改變自身能量,你便吸引來美好的事物。

無論發生什麼,請相信,你依然有選擇的權力。 與其推責,不如負責;與其抵抗,不如直面問題。

- END -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5ed3e8d620a127e92f8f1116bca98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