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兩寶,孩子居家上網課,如何做到母慈子孝?智慧媽媽分享心得

2023-01-02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家有兩寶,孩子居家上網課,如何做到母慈子孝?智慧媽媽分享心得

大家好,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有心理諮詢師和家庭教育諮詢師證書,有著多年教育經驗。

最近幾個月,疫情捲土重來,全國上下抗疫形勢嚴峻。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居家隔離封控成了常態,放開之後,由於生病的孩子太多,學校還是一直上線上課,一家老小從早到晚在一個屋檐下,網課+工作,運動飲食+休息娛樂,讓每個家庭都備受考驗。

尤其是家有兩寶,監督學習,打卡運動,關係時而親密無間,時而大打出手,老父老母每天和打仗一樣。

我們所在的城市已經封控一個月了。老大向來自律,每天自己設置鬧鈴,自己起床,自覺網課,積極做作業,是個省心的天使寶寶。但有利必有弊,好勝心太強的大寶總是不能接受自己的錯誤,一但有了錯誤,便情緒失控,很難安撫。

老二恰恰相反,聰明伶俐,但是玩心太重,不會自我管理,每天都要家長在屁股後面催催催,上網課也是小動作十足,摳橡皮,咬鉛筆。作業每天都得最後才能提交,運動完全靠混,開合跳手不過頭,跳繩腳不離地。老母親每天都會被氣得頭暈眼花。

加上隔離在家的各種不適應,讓家裡每天火藥味十足,動不動就挑起一場家庭內戰。父母互相甩鍋,訓娃歇斯底里。

女性更容易生氣

痛定思痛,教訓、吵鬧解決不了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才是上策。

我們先捋順家庭內戰的原因。

為什麼居家的女性更容易生氣,就像眾多影視劇中演的一樣,媽媽罵了爸爸罵孩子,而男性卻穩坐泰山呢。

先從女性自身說起,居家隔離,每天24小時都要和配偶、孩子在一起,話說,距離產生美,但每天長時間的在一起,便會將對方的小缺點放大。孩子們上學的時候,一天不見,放學回來大家摟摟抱抱舉高高,自然不會過問學校里的小走神、小錯誤。丈夫下班回家,也不會太在意他的葛優躺。

但是當你一天在家的時候,你的世界裡全部都是家人,孩子的粗心大意、磨磨蹭蹭,老公的狂刷手機以及事不關己,都會讓我們氣從中來。

加上居家工作,與外界溝通交流較少,我們沒有發泄的通道,同時,自我成就感較低,但天生責任感較強,所以居家的女性更容易抑鬱和暴躁。

怎樣關閉生氣閥

當我們捋順生氣的緣由後,就要對症下藥。

首先明確自己的生氣閥在哪,告訴家人避免打開自己的生氣閥門。

和丈夫分工合作,哪些工作自己來做,哪些工作丈夫來做。

比方說,我們家爸爸比較耐心幽默,他就負責老大的學習運動,老大因為考試得了98分而發脾氣的時候,爸爸往往一個笑話就會讓孩子破涕為笑,但如果是我,我就會和孩子吵起來。所以,丈夫和孩子可以結對。同時,老大比較自律,可以督促爸爸早起,早睡,少看手機多看書。

我負責老二的學習運動。

老二臉皮較厚,喜歡撒嬌耍賴,如果爸爸和老二在一起,兩人會一起偷懶,所以,我來做一個人工鬧鈴,督促老二學習。

同時,分析老二的性格特徵,讓他能夠跟上節奏別掉隊,也別讓媽媽太累。

需要反省的是,我們家老大因為太過自律,所以家裡表揚老大多,加上老人有時候褒一貶一,總會在兩孩子間做比較。所以老二自信心不足,但又不想承認自己是不優秀的,所以總會以拖拉磨蹭,乾脆不做來掩飾自己。

我要做的,首先是提升老二的自信心。以正向激勵為主,以養成好習慣為主。

正向激勵,最先要給予的是信任。

孩子上課之前,給予肯定,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他會認真聽課,完成上課所講內容。而不是時時刻刻守在孩子跟前,監督他別玩橡皮,別摳桌子。

孩子有時候是無意識的擺弄一些東西,當你刻意糾正的時候,反而會打擾孩子的思路。

當孩子做題不確定的時候,給予他鼓勵的眼神,常常對他的小進步給予表揚,讓孩子自覺的、自發的想要更好的完成。

對於低齡段的孩子來說,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只要他養成了認真、按時做作業的好習慣,同時,能夠合理紓解自己的情緒,快樂又上進,那比考試得100分要好的多。

只有完成必須完成的事,才能幹自己想做的事

為了減輕人工的鬧鐘的工作量,我告訴孩子,如果想每天早點玩,那就必須早些完成必須要做的事。

因為老大比較自律,所以,每天很早就完成了作業,可以看看閒書,聽聽凱叔。一開始老二不管自己作業做完沒,就跟著老大一起玩,結果哥哥睡覺了,老二還在挑燈夜戰。

而且我規定,兩個人一起玩的項目,必須得老二完成作業後才可以,所以老大也加入了人工鬧鈴序列。有時候老大的話比媽媽的話更管用。

所以,現在,老二基本可以跟著老大的節奏,高效完成作業,然後一起玩耍。

最後說回自己。

當你的注意力都在別人身上的時候,就會患得患失,失去自我,我們首先要學會自查、內觀,完善自我。我們也需要完成必須完成的事,才能幹想乾的事。

對於我來說,必須要完成的事有運動和閱讀。當你運動的時候,你可以只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塊肌肉。當你閱讀的時候,你會發現,書籍就是你和外界溝通的渠道,你不再焦慮,不再彷徨。

最近讀了《傅雷家書》,特別適合居家的父母讀,我的感受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管你身居什麼職位,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全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樣的。

想想那麼優秀的大翻譯家傅雷也為孩子操碎了心,同是做父母的,不僅能共情,也能緩解自己的焦慮。當然書中有很多為人處世、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優秀教育理念,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學到很多。

從最初封控在家的鬱悶,抑鬱,到現在的運轉正常,全家已基本進入良性循環,只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再封控幾個月都不怕。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530db73625a995db7e31ab10c086c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