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鍾琪到底有多大的權力?為何曾靜要煽動他舉兵反清?

2022-06-08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岳鍾琪到底有多大的權力?為何曾靜要煽動他舉兵反清?

岳鍾琪(1686-1754),四川成都人,他的父親是四川提督岳升龍,祖先就是赫赫有名的英雄岳飛。岳鍾琪出身於武將世家,他不負眾望,自幼勤習武功,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在康雍乾之時成為著名的武將。

岳鍾琪在康熙朝之時僅擔任游擊,直至雍正朝之時岳鍾琪才得以迅速升遷。雍正元年,因羅卜藏丹津叛亂,所以岳鍾琪追隨年羹堯赴西北平叛,當時獲得戰功,所以被封為奮威將軍。雍正三年,年羹堯倒台後,令岳鍾琪擔任陝甘總督。陝甘總督在當時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職位,扼守邊疆要隘,兵權在握。

但是清朝是個少數民族統治者建立的朝代。所以對於漢人總是不信任的,岳鍾琪能夠憑藉著漢人的身份一躍身居要職,也可見雍正用人不拘一格,更體現了岳鍾琪的能力之大。

但儘管如此,與此前氣焰囂張的年羹堯比起來,雖然同樣為陝甘總督,他的權力顯然要小的多,因為他的權威僅限於漢人之內,而對於滿人,甚至漢軍而言,對其並不服從。不僅如此,年羹堯的前車之鑑,雍正肯定是吸取了,所以對於後來的陝甘總督,也不會放任他們做大。

有意思的是,岳鍾琪根本沒有反動之心,甚至也沒有那麼大的權力造反,但卻被強安上了造反的名聲,這就與朝廷和民間的漢人這兩股力量有關了。

在朝廷之內,身居要職的大學士和王公貴族等,對其戒心很重。多認為他這個漢人靠不住,而且會造反,並提醒雍正皇帝對其加以防備。甚至岳鍾琪在進京路上之時,也有人提醒他切勿張揚,以防上面治其罪。

朝中之人出於對漢人的不信任,害怕他造反也就罷了,民間的漢人之中,也流傳著岳飛的後代要推翻雍正皇帝的統治這一說法。這就是與曾靜有關了。

曾靜案發生在雍正六年左右。當時正值八爺黨被清理,允禩的僕人太監被流放到西南邊疆一代,途中他們散播著雍正皇帝弒父殺弟等一系列罪名,以至於民間多流傳雍正是個暴君,需要將清朝推翻,人們才能得以見到天日。

而在大家尋求造反的領導者之時,發現岳鍾琪便是漢人的代表,他不僅是一個手握重兵的純漢人,而且還是岳飛的後代,岳飛當時就是與金作鬥爭的,而清朝又是後金建立的,所以如此一聯想,岳鍾琪便自然而然成為了漢人的代表,也是造反的主導者。

而怎麼才能跟岳鍾琪聯繫上,這便出現了曾靜命弟子張熙向岳鍾琪投書一事,試圖通過書信,勸服岳鍾琪造反。而最終的結果是,岳鍾琪為了向雍正皇帝表忠心,將曾靜投書一事報告給了雍正帝,並對曾靜進行了審問,最終導致了曾靜案的發生。

岳鍾琪儘管沒有造反,但也不再為雍正皇帝所信任,雖然也曾命他出征,但最終還是被判了個誤國罪。從岳鍾琪事件中,也可看出雍正皇帝雖然用漢人,但並未對漢人完全信任的這一事實。因此,歷史上的岳鍾琪雖然看似手握重兵,且具有很強的軍事領導能力,但其權力倒也不是很大。至於曾靜等人煽動他反清,多半是文人的天真在作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37d576b13bf4bc459fe262bf2e7dd99.html